中國山水畫自古便是文人精神的寄托,承載著“天人合一”的哲思與詩性。當代畫家范文升的山水作品,以磅礴氣象與詩意意境獨樹一幟,仿佛將觀者帶入一場跨越時空的山水對話——云霧繚繞處有生命的力量涌動,層巒疊嶂間藏匿著宇宙的呼吸。
范文升的山水畫最動人之處,在于其對“勢”的掌控。他擅用蒼勁的斧劈皴法勾勒山石筋骨,筆觸如刀刻般凌厲,山體似從宣紙中破壁而出;而遠處的峰巒則以淡墨暈染,虛實相生間形成視覺的張力。這種雄渾的構圖,讓人聯想到范寬《溪山行旅圖》中的紀念碑性,卻又融入了一份現代性的奔放。畫中瀑布如銀練垂落,云霧似龍蛇游走,動靜之間,仿佛能聽見山川的低吟與流水的轟鳴。
范文升深諳中國畫“計白當黑”的妙諦。他的作品常在重巒之外留出大片虛空——或是輕煙繚繞的云海,或是空寂無人的溪岸。這些留白不是空白,而是“無畫處皆成妙境”的呼吸感:一葉扁舟泊于水湄,幾間茅屋隱于山腰,看似不經意的點綴,卻暗合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禪意。觀者在此間駐足,喧囂漸遠,心神自然歸于山水構筑的桃花源。
不同于傳統水墨的素雅,范文升大膽引入青綠設色。石青、石綠與赭石的碰撞,讓畫面既有宋畫的典雅,又透出敦煌壁畫的瑰麗。他筆下的春山如翡翠凝露,秋林似火焰灼空,但始終保持著水墨的筋骨——色彩只是山水魂魄的外衣,而非喧賓奪主的裝飾。這種創作實驗,既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對當代視覺審美的回應。
范文升曾說:“畫山不是山,畫水不是水,畫的是人與天地的共情。”他的作品總在追問永恒的命題:人在浩瀚自然中如何自處?那些巍峨的山峰,既是對自然的敬畏,亦是對生命韌性的隱喻;潺潺流水既是光陰流逝的具象,又是滌蕩心靈的清音。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凝視這些山水,或許能讓我們重新觸摸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本真渴望。
范文升的山水畫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面映照心靈的鏡子。當我們跟隨他的筆觸穿越云山霧海,或許會驀然發現:最壯闊的風景不在畫中,而在每個人心中那片未被喧囂侵蝕的凈土。正如古人所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這浮躁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一場水墨構筑的遠行,讓山水重新教會我們如何呼吸。
范文升作品欣賞
請橫屏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