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丨市場觀察
本周看點:
-國貨香水大戰白熱化:仿香、比價、下沉;
-2025一季度美妝“戰報”出爐,線上美妝榜“換血”?
-護膚高增長!誰在銀發賽道偷偷賺錢?
行業環境
1.國貨香水大戰白熱化:仿香、比價、下沉
關鍵詞:香水香氛,高端商業展會,供需錯位,性價比,仿香
概要:氣味上海香水香氛展吸引200多個品牌參展,中國香水市場年復合增長率14.73%,高于全球水平。但國貨香水多為“小而美”,面臨規模限制,“仿香”和低價策略雖降低門檻卻限制原創力。線下渠道成品牌價值構建關鍵,高端品牌融入非遺技藝。盡管一二線城市為主戰場,三四線市場潛力顯現。中國供應鏈接近國際標準,但在品牌塑造上需提升,個性化需求推動行業多元化發展。
2.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快把美國化妝品行業“打死”了
關鍵詞:關稅,化妝品行業,貿易逆差,供應鏈,制造業回流
概要:2025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征收“對等關稅”,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征超20%關稅,引發美國化妝品行業劇烈震蕩。該行業高度依賴全球化供應鏈,尤其從中國、韓國和法國進口原料與包材。高額關稅導致成本激增,韓妝品牌受沖擊嚴重,本土企業也面臨困境,可能引發漲價潮、裁員潮及新興品牌退出市場。此關稅政策正重塑美國化妝品行業格局。
3.2025一季度美妝“戰報”出爐,線上美妝榜“換血”?
關鍵詞:美妝市場,國貨品牌,面部精華,低價競爭,線上交易
概要:2025年一季度美妝市場零售額與線上交易額創新高,化妝品零售額達1149億元,同比增長3.2%,線上交易額超1528.85億元,增長14.68%。面部精華、底妝等細分品類增長顯著,身體護理和清潔品類量價齊跌。國際大牌穩居前列,國貨品牌在中腰部市場表現強勁。美容護膚占最大市場份額,洗發護發增速最快,香水市場反彈。“卷低價”趨勢影響利潤空間,高利潤潛力品類如面部精華、眼部護理值得關注。口腔護理國貨突出,但香水和洗發護發領域外資仍主導,品牌需差異化策略和高端化升級。
4.關稅戰催生美妝原料變局
關鍵詞:供應鏈主權,技術實力,關稅影響,原料成本,價格上漲
概要:供應鏈主權競爭加劇,技術成核心壁壘。受關稅影響,國際美妝原料商如奇華頓、陶氏化學漲價應對成本上升,亞太地區成重要市場。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美妝供應鏈震蕩,美歐均受影響,日妝品牌已調價。國內短期內漲價壓力可控,長期或推動本土化研發與創新。國產化妝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中國成分”崛起,如華熙生物實現透明質酸國產替代。未來五年,中國美妝產業關鍵在于原料端技術突破與價值重構。
5.護膚高增長!誰在銀發賽道偷偷賺錢?
關鍵詞:銀發群體,美妝市場,抗衰產品,人口老齡化,美麗消費
概要: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銀發經濟成美妝市場新藍海。截至2024年末,50歲以上人口達3.1億,阿里巴巴平臺銀發經濟美妝GMV達441.38億元,但市場產品多聚焦“抗皺”,忽視保濕、舒緩等功能需求。品牌營銷過度強調“凍齡”,缺乏對銀發群體價值表達。國貨品牌如百雀羚受青睞,日本資生堂通過社交化服務滿足多元需求。政策支持銀發經濟發展,預計2035年占GDP比重達9%。美妝行業需從適老化產品和情感共鳴入手,抓住新增長機遇。
6.國際美妝巨頭們自救,都做了同一件事
關鍵詞:旅游零售,架構調整,價格體系,品牌價值,渠道管理
概要:資生堂重組中國與旅游零售業務為新板塊,原中國區CEO梅津利信出任新板塊CEO。2024年財報顯示,旅游零售營收下跌24%,主因海南和韓國市場下滑,雖日本本土增長60%,但核污水事件影響中國市場表現。藤原健太郎表示將優化品牌價值,整合產品開發與定價策略,減少代理商依賴。業內稱,國際美妝品牌如雅詩蘭黛也面臨價格體系混亂等問題,需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重塑競爭格局與品牌認知。
7.今年一季度,這些國際美妝敗退中國!
關鍵詞:外資美妝,國貨崛起,市場變遷,消費主權,品牌撤退
概要:德國護膚品牌恩滋寶宣布關閉天貓海外旗艦店,成為今年至少12個退出中國市場的外資美妝品牌之一。這一現象反映中國美妝市場變化:2023年化妝品進口總額下降15.2%,國貨品牌崛起,憑借本地化優勢和靈活策略占據主導,線上市場占比超60%。外資品牌撤退源于中國市場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消費者更理性,國貨競爭力提升,未來市場將由國貨主導。
8.倒春寒!進口美妝同比大跌9.4%
關鍵詞:進口化妝品,關稅大戰,國際貿易,消費需求,經濟下行
概要:進口美妝行業遇冷,2025年3月化妝品進口量同比下降1.6%,金額大跌9.4%。一季度整體增長乏力,數量微增7.7%,金額下降2.0%。自2021年起,進口化妝品數據波動下滑。國際品牌因經濟下行、貿易摩擦、國貨崛起及需求變化承壓,已有7品牌退出中國市場。相比之下,國貨表現強勁。盡管如此,雅詩蘭黛、歐萊雅等仍看好中國市場潛力,但行業發展困局亟需策略調整以應對挑戰。
頭部品牌動態
9.珀萊雅首位CDO上任,國貨美妝龍頭重注數字化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首席數字官,智能決策平臺,全域知識平臺,模塊化能力中臺
概要:珀萊雅任命胡寧波為首位CDO,推動數字化轉型從“局部”邁向“全局”。胡寧波提出借助AI、全域數據庫及人才建設,優化營銷、研發與供應鏈。公司2023年營收89億元,線上占比超93%,智能決策平臺助力精準營銷。未來將探索生成式AI配方模型與能力中臺,加速國貨美妝龍頭的數字化突破。
10.歐萊雅“中國式創新”:三大前沿科技再造美妝
關鍵詞:美妝市場,科技創新,研發實力,消費者需求,可持續發展
概要:歐萊雅將科技創新視為增長核心引擎,其在中國建立的科研生態成為本土化優勢與全球創新支點。20年來,通過洞察需求、整合資源和開放共創,實現全鏈路布局,推出玻色因、重組膠原蛋白等成果,并踐行可持續發展。面對多元化需求,歐萊雅深化本土化戰略,聚焦生物科技、數智美妝體驗等領域,結合中國文化定制創新。通過平臺孵化項目,融入中國創新圈并輻射全球,致力于“中國智造,世界靈感”,推動中國成為全球美妝科技策源地。
11.3天20萬盒售罄,面膜界又殺出一匹“橘色烈馬”
關鍵詞:面膜銷量,明星效應,產品品質,用戶參與,內容營銷
概要:FanBeautyDiary新品VC大桔美白面膜上市表現優異,24小時銷量達6萬盒。范冰冰通過美妝品牌實現商業重生,將個人IP與品牌深度綁定,復購率超40%。品牌以內容生態和用戶共創鞏固粘性,拓展全品類矩陣,融合科學護膚與情緒價值。但面臨科學爭議、定價悖論等挑戰,其“內容-直播-私域”模式或成美妝行業新標桿,未來市場表現待驗證。
12.平價“美白黃金”狂割00后,國貨美妝又支棱起來了?
關鍵詞:國貨美妝,平價策略,線上銷售,美白產品,渠道布局
概要:國貨美妝品牌谷雨近期啟動上市輔導,2021年至2024年銷售額從10億增長至50億。品牌以平價美白產品為主,主打植物成分,借助抖音、快手等平臺流量崛起,營銷模式類似韓束但品牌感知力較弱。雖發展迅速,但面臨單一產品依賴、高端化遇冷等問題。資本方包括金鼎資本等,未來需提升復購率以維持增長,其上市表現或受益于新消費品牌回暖趨勢。
13.納入雅詩蘭黛前高管,開云集團在美妝賽道狂奔
關鍵詞:美妝業務,人才招攬,高端香水,增長策略,自主經營
概要:開云集團正搭建自營美妝業務體系,任命多名高端美妝管理人才,并通過收購重啟品牌擴大香水陣容。盡管主力品牌業績下滑,成立不足三年的開云美妝2024年營收達3.23億歐元,表現強勁。然而,奢侈品行業遇冷,集團盈利能力承壓,自營美妝業務面臨研發、供應鏈及品牌建設等高成本挑戰。未來需克服代理模式依賴,優化成本結構,發展DTC模式以實現可持續增長。
14.從"千店計劃"到"心智革命":美國最大美妝零售商為何主動剎車?
關鍵詞:美妝零售,渠道策略,消費者價值,數字化轉型,實體店運營
概要:Ulta Beauty在美妝市場競爭中調整戰略,暫停800家“店中店”擴張計劃,聚焦核心價值。其競爭力在于涵蓋600多個品牌的“無斷層品牌光譜”和“一站式美容生態”,結合沙龍服務、數字化工具與會員體系。為應對邊際效益遞減和外部競爭,推出“Ulta Beauty Unleashed”計劃,集中資源于電商升級、會員運營及國際市場拓展,標志著從“規模優先”向“價值深耕”的轉型,強調效率與長期消費者價值。
15.瑞士百年護膚革新,與皇室公主合作推新品牌
關鍵詞:品牌重塑,天然護膚,家庭護膚,人智學理念,可持續發展
概要:瑞士護膚品牌Weleda,擁有百年歷史,正通過全面品牌重塑與市場拓展實現革新。基于人智學理念創立的Weleda,以天然成分為核心,此次更新包括全新視覺形象與標語“瑞士自然科學”,強化高端定位并吸引年輕消費者。品牌還與瑞典瑪德琳公主合作推出子品牌MinLen,聚焦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護膚,解決年輕群體濫用活性成分的問題。MinLen將于2025年9月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和瑞典首發,隨后拓展國際市場,產品主打天然成分,售價10至30歐元。Weleda的此次轉型不僅傳承創始人Ita Wegman和Rudolf Steiner的理念,還通過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進一步鞏固其行業地位。
免費查看及下載PDF高清完整版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