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正式來臨,在享受5天調休后的假期時,也不能忘記工人階級為了爭取權益而進行的不屈斗爭。
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工人每天被迫進行大量的勞動,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工人們決定斗爭。1886年,美國芝加哥等城市的35萬工人舉行大罷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改善勞動條件,美國當局迫于國際輿論和社會壓力,宣布實施8小時工作制。為了紀念這次斗爭,1889年7月,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的代表大會將5月1日確立為五一國際勞動節。
五一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International Labour Day;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全世界勞動人民團結戰斗的節日,時間為5月1日。
??五一勞動節?
五一的背后其實是八小時工作制
1856年4月21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石匠和建筑工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停工,以爭取八小時工作制。隨后停工后演變成了每年一次的紀念活動,并激勵了美國工人進行斗爭。
美國當時的主要工業中心芝加哥,數以萬計的德國和波西米亞移民以每天1.5美元左右的工資受雇于此。當時的美國工人普遍平均工作時間略多于60小時,每周工作六天。由于芝加哥是工業中心,其也迅速成為許多勞工組織要求改善工作條件的中心。芝加哥的雇主們采取了各種反工會的措施:開除工會成員并將其列入黑名單,不準工人進入工作場所,招募工賊,雇傭間諜、暴徒和私人保安部隊,加劇工人內部的民族矛盾等以分裂工人。
19世紀末:人頭攢動的芝加哥街頭
在1882年至1886年經濟放緩期間,各類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組織十分活躍。拒絕社會主義和激進主義,但支持八小時工作制的勞工騎士團組織從1884年的7萬人發展到1886年的70多萬人。在芝加哥,大多數是移民的幾千名工人以奧古斯特·施皮斯主編的德語報紙《工人報》為中心組成了無政府主義運動。其他無政府主義者則經營著一支部分軍事化的革命力量,其武裝部分配備有炸藥。其革命戰略的核心是相信,反對警察和奪取主要工業中心的成功行動將導致大量民眾支持工人,并能得以發動革命,摧毀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1884年10月,美國行會與工會聯盟召開大會,會上一致確定1886年5月1日為要求八小時工作制成為標準的日期。隨著選定日期的臨近,美國工會準備舉行總罷工,支持八小時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數千名參加罷工和參加全美各地舉行的集會的工人唱起了《八小時》一歌,這首歌的副歌反映了大動亂時期的社會思想:
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自由分配!
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罷工
5月3日,在麥考密克收割機公司工廠外的一場集會上,警察因罷工工人與工賊對峙而向工人開槍,打死了兩名工人。
呼吁于5月4日在干草市場舉行集會的第一版傳單(左)及第二版傳單(右)
修改后的傳單去除了“工人們武裝起來,全力以赴!”
這件事引起了整個芝加哥城沸騰,各工會決議于5月4日在干草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約2,500名勞工參會,情緒雖然激昂,過程卻非常和平。
干草市場事件最廣為人知的圖像
將菲爾登的演說、炸彈爆炸、暴動發生這三者同時呈現出來
不過在現實中菲爾登的演說結束于炸彈爆炸之前
隨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群眾淋得只剩兩百多人左右。正當勞工要開始收場時,忽然開來180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將現場包圍起來,命令他們馬上解散。
干草市場事件
被散發的要求工人復仇的傳單
就在雙方在爭論的時候,一名身份不明的人向警察投擲了一枚炸彈,場面頓時大亂。在黑暗中,警察向群眾開火,人們四處逃竄。
《芝加哥論壇報》于1886年5月公布的地圖
上面標有炸彈爆炸的位置
前后共有7名警察和至少4名平民當場死亡,同時造成在場大量人員受傷。這次事件過后,數百名勞工領袖和同情者后來被圍捕,隨后在一次被視為司法不公的審判后其中四人被絞死。
描繪被告恩格爾、菲舍爾、帕森斯和施皮斯四人被絞死的油畫
1889年,法國工會人士雷蒙·拉維涅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國際第一次會議上提議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工節,以紀念干草市場事件,同時要求各國的勞工共同努力,為八小時工作制而奮斗。拉維涅的議案激勵了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勞工在1890年5月1日再次進行罷工。
1889年,工人們完成安裝格勒特設計的干草市場警察紀念碑時的情景
該雕像現位于芝加哥警察局
1891年,第二國際在布魯塞爾的第二次會議上正式宣布5月1日的活動為一項年度性的活動。1894年的五一游行示威演變成了騷亂。隨后第二國際在1904年阿姆斯特丹的會議上號召“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和工會聯合會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堅決要求從法律上規定八小時工作制,擁護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和擁護世界和平”。大會還責成“各國的無產階級組織,凡在有條件于五月一日停工而無損于工人利益的地方,應當爭取停止工作”。
1912年5月1日美國紐約勞工自發紀念五一勞動節
自第二國際以來,五一節一直是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團體的組織示威活動的重要節日。五一節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最重要節日之一,其五一節慶祝活動通常有精心設計的勞動力慶祝活動,包括閱兵儀式。
五一在中國
民國初期,五一勞動節作為西方工人運動的產物被介紹到中國。由于彼時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還比較弱小,五一勞動節紀念并沒有在中國普及。
受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及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中國開始了“五一”節紀念活動。“五一”節最先引起進步知識分子的注意。宣傳介紹“五一”的報紙有北京《晨報》、天津《大公報》、上海《民國日報》《時報》和《申報》等,刊物有《新青年》《覺悟》《星期評論》《新社會》《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等。
1918年3月,《勞動》雜志在上海創刊,該刊第三號勞動節專刊中,第一次比較明確地向中國人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部分進步知識分子已經認識到了“勞工”的力量,中國勞工群眾逐漸認識到世界上有自己的節日,應該予以紀念。1919年5月1日,李大釗發表《“五一節”MayDay雜感》,引起國人對“五一”節的關注。之后,有多個刊物介紹五一。
中國第一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于1907年在哈爾濱市舉行(一說1918年在上海、蘇州等地發放介紹“五一”的傳單舉行;一說1919年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大城市進行工人游行慶祝活動)。
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使得舉辦五一勞動節紀念活動具有了階級基礎。隨著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為爭取工人階級的支持,中國共產黨每年開展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中國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幾乎每一年的五一節,中共中央都要通過發表宣言、口號,舉行集會、游行,刊發文章,社論等形式進行紀念。
1920年5月1日,全國共有近10個城市舉行“五一”節紀念活動,工人群眾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參加紀念活動的工人總數約五六萬人。這次紀念活動不僅較以往更加聲勢浩大、有聲有色,而且具有了更深刻的政治內涵,工人階級的政治要求,有了明顯的提高。工人的要求已不限于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是要“聯合起來,推翻政府、資本家,建立一個新政府”。
1921年,長辛店工人的慶祝活動表明紀念活動開始深入工人群眾。
在黨的領導下,從1922年1月起出現了全國罷工高潮。為推動全國罷工斗爭進一步高漲,1922年5月1日,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開幕前,全體代表偕同廣州市工人群眾數萬人舉行了“五一”示威和慶祝大會。
1922年5月1日,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倡議,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大會通過了包括《罷工援助案》《八小時工作制案》《全國總工會組織原則案》等10項決議案,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工人運動提供了合法性依據。同年8月16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根據中共二大的決議,向全國發出《關于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通告》,強調勞動立法的重要意義。接著,擬定了勞動立法四項原則和《勞動法大綱》,要求工人有集會、結社、罷工等權利,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資和享受勞動保險等。
1922年,全國各地慶祝"五一"的活動,大多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及其各地分部的領導下。
1923年的“五一”節,處于“二七慘案”失敗后全國工人運動的消沉時期,北方各省工人群眾不能公開慶祝,但在北京、上海、廣州仍有較大慶祝活動。在這次慶祝活動中,明確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強調了五一不僅是工人團結的日子,也是一切被壓迫人民紀念的日子。
1925年,黨中央在《五一告中國工農階級及平民書》中,指出“五一”這一天,在中國不但是工人階級檢閱戰斗力的日子,也是農民檢閱戰斗力的日子,并且是被壓迫的學生自由職業者小商人等一切勞苦平民,對工人農民表示同情的日子。黨提出了“工農聯合的五一運動”和“一切平民同情于工農的五一運動”兩個口號。同年“五一”節,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通過了關于政治斗爭、經濟斗爭、工農聯合等30多個決議案,建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并決定正式加入赤色職工國際。
1926年的“五一”節,全國正處在革命和反革命武裝大決戰的前夜。在這種形式下,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職工運動總策略、罷工戰術、工農聯系等重要決議案18個。
1927年的“五一”節,由于帝國主義干涉的加緊和蔣介石的反革命叛變,革命正處在危急關頭。當時,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并以大會名義發表了《五一節紀念告中國民眾書》和《五一節紀念告世界無產階級書》。指出:“今年的五一正是中國革命急劇進展的時機,也是帝國主義軍閥及反動的大資產階級四面圍攻中國革命的時候”;“今年的五一紀念正要表示工農商學兵等一切被壓迫民眾的團結”,去“反對帝國主義干涉”,“打倒蔣介石”,“打倒奉魯軍閥”;同時“要求各國的工人階級更形團結一致以全力援助中國革命”,把今年的五一紀念,變成全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干涉中國的示威運動”。
1948年,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建設的重大影響深遠至今。毛澤東將初稿第五條修改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通過這一重大修改,代表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各階級、各社會階層的民主進步力量發出了協商共建新中國的號召。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五一國際勞動節定為值得紀念和慶祝的節日,放假1天。
1950年4月2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關于紀念“五一”勞動節》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工會組織,廣泛深入宣傳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和任務;各城市和各工業區,應在“五一”這一天舉行群眾大會和游行活動,以檢閱與動員群眾的戰斗力量;晚上,可以組織各種娛樂晚會,要特別招待在生產方面的模范工作者;各地工會組織出版的報紙要出版“五一”特刊,并多組織工人群眾的稿件。4月26日,中共中央發布《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一共38條,明確地提出有關政策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務。
1951年勞動節,毛澤東出席天安門的慶祝活動
1999年9月18日,將五一假期調整為7天,2007年時,五一假期由7天變成3天,到2019年起,規定2020年勞動節放假5天,此后不變。2024年11月,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勞動節放假調整為2天(5月1日、2日)。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