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封和新密市交界處的香山腳下,有這樣一位基層奮斗者,他用三十余載的時光,將貧瘠落后的小村落雕琢成熠熠生輝的鄉村振興樣板。弋書偉,從煤礦井下的青澀少年到村莊發展的掌舵人,從普通村民到市人大代表,他以一腔熱血扎根故土,用實干擔當書寫傳奇。在產業發展的浪潮中,他是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在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上,他是擘畫藍圖的設計師;在民生福祉的守護中,他是溫暖人心的守護者。他的每一步足跡,都深深鐫刻在弋灣村的土地上,推動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讓弋灣村從籍籍無名走向了發展的康莊大道。
生于鄉土志四方,職場深耕展鋒芒
1966 年 3 月 23 日,弋書偉出生在登封縣大冶鎮弋灣村。這片質樸的土地賦予了他勤勞堅韌的品格,也孕育了他對家鄉深厚的情感。1986 年,20 歲的弋書偉進入鄭州礦務局米村礦工作,煤礦井下黑暗潮濕、粉塵彌漫,每一次下井都伴隨著風險,但他從未退縮。從搬礦、運煤到維護設備,他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不僅練就了強健的體魄,更磨礪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這段經歷也讓他深刻認識到產業發展對地區經濟和就業的重要性。
1988 年,他離開煤礦崗位,踏入運輸領域。初期依靠開拖拉機開展運輸作業,隨著經驗與資源的積累,他開始買賣大車,逐步擴大運輸業務規模,直至 1994 年。同年,他先后嘗試在禹州開采煤礦,卻遭遇經營困境陷入虧損;后又轉戰登封等地,開展鋁礦開采工作。1998 年,他再度回歸運輸行業,專注煤炭運輸,并在 1998 - 2001 年期間組織成立運輸車隊。
2002 年 2 月,弋書偉成立車隊專門從事河南盛華煤礦的運輸工作。他憑借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大量運輸崗位,還帶動了服務、維修等相關產業發展,激活了區域經濟的 “毛細血管”。同時,他積極爭取煤礦搬遷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為村莊發展奠定物質基礎,這一干就是 6 年。同年,憑借在煤礦與運輸行業積累的良好口碑,以及敢想敢干的魄力,弋書偉當選為弋灣村村長。在長達 14 年的村長任期內,他深入田間地頭,傾聽村民心聲,邀請專家為村莊發展把脈,全力投入村鎮建設規劃與基礎發展工作。2014 年,轉任弋灣村支部書記后,他以更高站位統籌資源,全面推進村莊在產業、基建、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度變革。此外,在 2009 - 2019 年連續 10 年擔任市人大代表期間,他積極履職,將基層發展難題向上反映,爭取政策支持,同時把上級政策精準帶回村莊,為弋灣村發展指明方向。
產業多元拓富路,深耕實業興鄉途
弋書偉深知,產業是村莊發展的根基。為了讓村民過上富足的生活,他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在這片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2002 年當選村長后,他便著手謀劃產業布局。煤炭產業曾是當地經濟支柱,他積極推動河南盛華煤礦在弋灣村落地。在項目推進中,他多次與企業高層談判,既保障村民在土地征用、就業安置等方面的權益,又成功爭取煤礦搬遷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煤礦的運營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還帶動運輸、餐飲等服務業興起,形成產業聯動效應。
2013 年,他主導實施全村 1000 畝土地流轉,用于大規模種植香椿。為提升香椿產量與品質,他邀請農業專家指導,引入先進種植技術與設備。同時,圍繞香椿產業進行深加工,建設鄉鎮食品加工廠,生產香椿醬、香椿罐頭、脫水香椿等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食品加工廠吸納 300 多名村民就業,年產值達五六千萬元,使香椿產業成為弋灣村特色支柱產業。此后,他還拓展產業版圖,引入蔬菜包加工項目,利用當地豐富的蔬菜資源,進一步拓寬村民就業渠道與農產品銷售路徑。此外,他積極招商引資,推動獸藥廠等新興產業落地,形成多元互補的產業體系。目前,已有 800 多人在他推動發展的企業中工作,有效帶動六七百個家庭增收致富,為村莊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新村規劃煥新顏,基建升級筑家園
曾經的弋灣村,房屋破舊、道路泥濘,基礎設施落后。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提升村莊的整體形象,弋書偉將新農村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2 年當選村長后,他便開始為新農村建設做前期調研和籌備。2006 年,參與省級新農村改制項目,著手開展村莊規劃工作。2008 年,弋灣村新農村建設規劃正式啟動,該規劃以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提升村莊形象為核心,分兩期實施。規劃充分考量村莊地形、人口與產業分布,對全村 512 戶進行整體安置。新建 6 棟樓房,內含 72 套電梯樓、80 套居民樓,以成本價供給村民;同時建設約 140 戶獨家小院,并對 300 多戶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徹底改善村民居住條件。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弋書偉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工程。道路交通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新建和修繕道路,實現村內道路全面硬化,打通與外界連接的交通瓶頸,如今寬闊水泥路直通村莊各處,方便村民出行與物資運輸。水電網基礎保障上,投資 200 多萬打深水井,建設完善供水系統,保障村民用水安全穩定;對電網進行全面升級,增加供電容量;推進網線建設與升級,實現網絡全覆蓋。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成果顯著。他積極爭取資源,建成公辦幼兒園,引入優質教育資源,解決幼兒上學難題;建設老年公寓,配備專業護理人員與完善設施,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新建衛生所,配備先進醫療設備與專業醫護人員,提供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完善村委會辦公設施,優化服務流程。此外,還建成面積達六七畝的文化活動廣場,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空間,進一步提升村莊宜居水平。
民生保障暖人心,福利惠澤潤鄉情
弋書偉始終將村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在他看來,讓每一位村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才是鄉村發展的最終目標。
在困難群體幫扶方面,他積極開展大學生救助和貧困戶救助工作。他深知教育對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性,設立大學生救助基金,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進行資助,幫助他們解決學費、生活費等難題,助力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目前,已有眾多受助大學生在畢業后反哺家鄉,為村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貧困戶,他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立詳細的幫扶檔案,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幫扶措施。通過提供生活物資援助、幫助申請低保和社會救助、安排在村內企業就業、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經過多年努力,村內貧困戶數量大幅減少,貧困家庭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他還為村民提供免費生活用水,每年為村民醫保補貼 30 元,年終為村民發放 100 元福利。同時,設立每年投入約 7 - 9 萬元的救助基金,平均每年救助 7 - 8 人,這一救助工作已持續十幾年。此外,他整合企業力量開展金秋助學活動,每年資助本村及其他村大學生,每位學生每年資助數萬元,每年助學費用至少 30 萬元。也嘗試結合村莊發展組織一些技能提升活動,期望幫助村民拓寬就業增收途徑。
文明鄉風樹標桿,榮譽加身綻華光
在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弋書偉也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他深知,良好的鄉風民風是鄉村發展的靈魂。
為了樹立榜樣、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他在體育廣場設立留印石,鐫刻每年村里完成的民生實事。這一舉措不僅展示了村莊建設的工作實績,更重要的是接受群眾監督,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通過這種方式,激發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村民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他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春節聯歡晚會、民俗文化節、廣場舞比賽等,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文化活動中心,配備圖書閱覽室、棋牌室、健身房等設施,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滿足村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促進村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提升村莊的文化軟實力。
在弋書偉的帶領下,弋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廣泛認可。雖然具體的榮譽獎項難以詳盡羅列,但從上級政府對村莊發展的肯定與支持,以及村民們發自內心的贊譽中,足以看出他的貢獻。在他的努力下,弋灣村成為了周邊村莊學習的典范,他也成為了村民心中當之無愧的 “領頭雁”。
從煤礦工人到鄉村振興的先鋒,弋書偉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弋灣村這片土地上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奮斗之歌。他扎根鄉土,躬身實干,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發展的偉大事業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他的故事,是鄉村振興征程中最動人的篇章,激勵著更多人在鄉村這片廣闊天地中,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而不懈奮斗。(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