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濱州高新區萬物生·頤福園康養社區內,一場融合藝術、康養與人文的盛會——萬物生·頤福園藝術館揭牌暨五一遊園匯圓滿舉行。活動由濱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愉悅集團承辦,吸引了數百位文化界名家、藏家、業主及社會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八星級康養社區”的文化新篇章。
以硯為媒,藝術賦能康養社區
上午9:30,“石來運轉·萬物生輝”萬物生藝術品展暨萬物生藝術館揭牌儀式正式舉行。萬物生藝術館以業主卞葆彤先生捐贈的古代硯臺珍品為展陳主體,輔以衲子、梁天柱、趙紫林、趙先聞、李榮川、王德榮、李林濤等藝術名家的書畫、篆刻、剪紙等珍稀藝術品,打造了一場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儀式上,愉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曰興在致辭中表示:“文化是社區的根與魂。卞葆彤先生等業主的慷慨捐贈,不僅讓歷史瑰寶煥發新生,更讓萬物生‘人文康養’的理念落地生根。”萬物生藝術館的落成,標志著社區從“建筑適老化+服務適老化”向文化藝術融入養老服務的全面升級,為居民構建了觸手可及的精神家園。
五一遊園匯,沉浸式體驗美好新生活
萬物生·頤福園自建設之初便以“醫康養居萬物生、吃喝玩樂四合院”為核心理念,此次活動中,“五一遊園匯”成為另一大焦點。萬物生“五一遊園匯”精心設計了“藝術長廊、健康賦能、鄰里共生”三大主題動線,覆蓋社區所有樓宇與景觀帶,保健匯、票友匯、茶藝匯、歌友匯、走秀匯、漢服匯、球友匯、牌友匯、攝友匯等20個活動移步亦景,為嘉賓和業主呈現了一場“可玩、可賞、可感”的康養文化盛宴。
五福廣場上,漢服愛好者衣袂翩躚,演繹傳統禮儀之美;藝術館內,古箏琴音流淌,與硯臺藏品的歷史厚重感相映成趣;福池前,京劇名家與票友聯袂獻唱,《鎖麟囊》、《沙家浜》等經典唱段悠揚回蕩,引得觀眾駐足喝彩;花語茶樓中,茶道大師現場展示宋代點茶技藝,賓客品茗賞畫,盡享東方雅韻;保健樓內,智能康養設備體驗區人頭攢動,欣悅醫院專家團隊現場解讀健康管家“萬醫生”智能手表功能;連廊下,旗袍走秀優雅上演,傳遞東方美學的典雅風韻,展現社區文化的多元魅力;墨香閣內,書畫名家與業主即興潑墨,以筆會友;親子園里,一家老少參與投壺、套圈等傳統游戲,歡聲笑語不斷;頤樂學院內,棋牌賽事激烈角逐,舞蹈室、臺球廳更成為鄰里社交的熱門打卡地。
從“好房子”到“好生活”,探索居家養老新范式
作為對中國現代式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者,萬物生·頤福園本著打造全國一流標準的高檔社區的愿景,建設“吃喝玩樂、醫康養居”八星級社區。劉曰興表示,在這里,“兩個健康”是我們的承諾——通過欣悅醫院的全程醫療保障、心理健康服務的閉環體系,守護每一位業主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通過藝術館、頤樂學院的多元文化活動,讓書畫會友、琴棋茶韻成為日常的詩意。社區致力打造“三個環境”的和諧之美:生態環境上,十里濕地為伴,四季花開如畫;生活環境上,無障礙設計、智能系統讓安全觸手可及;人文環境上,志愿協會的歡聲笑語、鄰里間的文化沙龍,讓社區成為溫暖的精神港灣。今天的藝術館揭牌,不僅為社區增添了一座文化地標,更標志著萬物生在親情物業、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文化社區“四個精品”建設上邁出新步伐。未來,萬物生將持續以此為依托,讓個人享福、子女有福、親朋共福、社會造福、后代存福“五福臨門”的美好愿景照進每個家庭。
萬物生·頤福園正以“文化康養”為筆,描繪居家養老的新圖景。這里,藝術不止于觀賞,健康不囿于醫療,生活不再是生存——正如遊園匯主題所言:“萬物生輝,人生向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