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在五馬街道鼓樓社區,“非遺大師課”啟動儀式暨“匠心傳承·非遺之美”非遺傳承師生作品展舉辦。儀式上為甌塑、甌繡、彩石鑲嵌、剪紙、篆刻等5個項目的非遺傳承人頒發聘書,未來1個月,他們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海內外學員傳授非遺技藝。
儀式現場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溫州自古以百工興盛聞名,位于鹿城區的信河街、五馬街一帶曾是能工巧匠云集之地,甌繡的細膩針腳、甌塑的斑斕堆砌、彩石鑲嵌的精巧布局,無不訴說著這座城市深厚的工藝底蘊。如今,這些承載著甌越文明的非遺技藝正煥發新生,深度融入現代生活場景,續寫文化傳承新篇章。
市民觀看甌繡作品
米塑作品
五馬“非遺大師課”由浙江省文化特派員、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錢江都市頻道融媒采編中心副總編輯董佳鶯聯合五馬街道鼓樓社區、青鹿人才市集共同推出,讓傳統技藝從“深閨”走向大眾。董佳鶯表示,非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活態的文化基因,希望通過系統化、互動化的課程,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在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在傳承中增強文化自信。
非遺作品展
市民觀看剪紙作品
現場,與課程同步啟幕的非遺作品展成為了市民觸摸傳統、對話匠心的生動窗口。展覽以甌繡、甌塑、彩石鑲嵌、紙鳶、篆刻5大項目為主線,通過“非遺文創市集”“師生作品展示”“綜合互動體驗”3大板塊,全方位展現鹿城非遺的守正與創新。在師生作品展區,既有技藝的傳承,又有時代的對話。在彩石鑲嵌展臺上,傳統花卉主題木盒與青年創作者設計的彩石鑲嵌首飾相映成趣,詮釋著“老手藝”與“新表達”的融合創新,展現了非遺技藝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非遺技藝承載著溫州人的集體記憶,也連接著未來的無限可能。希望非遺技藝能在更多年輕人手中傳承,玩出新花樣。我們不僅要讓技藝留下來,更要讓非遺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未來。”五馬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街道還計劃將非遺傳承與文旅發展深度融合,打造“非遺研學路線”,讓傳統工藝成為鹿城文化軟實力的一張“金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