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山火始于2025年4月30日清晨,耶路撒冷以西山區一處林帶突然竄出火苗,受每小時90-100公里的強風助推,火墻迅速升至數十米高,以每分鐘200米的速度向東擴散。
火勢在干燥植被與強風交織下形成“火龍卷”,燃燒釋放的黑煙遮蔽耶路撒冷天空,空氣中彌漫刺鼻焦糊味。
火焰沿山脊向特拉維夫方向推進,吞噬約2900英畝(11.7平方公里)林地,尼夫沙洛姆鎮、多個猶太社區及自然保護區淪為焦土。
連接耶路撒冷與特拉維夫的1號高速公路被火舌截斷,數十輛汽車遭火墻圍困,司機棄車逃生,部分車輛被焚毀只剩骨架。
至少10個社區逾萬名居民緊急疏散,87歲大屠殺幸存者薩拉·科恩在擔架上哭訴:“我躲過納粹焚化爐,卻逃不過同胞的縱火”。
沙米爾醫療中心接收23名傷者,包括呼吸道灼傷的兒童及吸入煙霧休克的孕婦;17名消防員因高溫灼傷或體力透支送醫。
無人機航拍顯示,耶路撒冷周邊原始森林與橄欖園化為碳化殘樁,專家評估生態恢復需30年以上。
火場周邊野生動物尸骸遍布,焦土上散落燒焦的鳥類與爬行動物殘軀。
以色列啟動“國家緊急狀態”,調集120支消防隊、12架滅火飛機及數千名士兵撲救,軍方動用無人機實時監控火勢。
消防部門承認防火體系存在漏洞,滅火飛機數量不足導致初期火勢失控。、
以色列向希臘、塞浦路斯、意大利等國發出緊急求援后,克羅地亞、希臘等國派出滅火飛機與消防團隊,但實際投入規模遠未達到火勢控制需求。
中東地區除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主動表態支援外,沙特、埃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均未公開回應,暴露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長期積累的政治信任赤字。
全球大國冷淡?:美國僅表態“密切溝通”,俄羅斯未實質性介入;聯合國與歐盟的聲援停留在外交辭令層面,未觸發大規模跨國救援行動。
援助缺失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以色列近年持續擴建定居點、強化對迦南地區控制,導致其與阿拉伯國家關系持續惡化。
部分網民將山火與以色列軍事行動關聯,稱其為“生態反噬”,社交媒體涌現“火光照亮霸權代價”,為以色列的火災叫好。
小編認為:
這場山火不僅燒灼著以色列的土地,更灼穿了國際治理的脆弱性——當災害救援淪為政治博弈的籌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主義敘事便顯露出蒼白底色。
以色列也應該明白:任何國家若將安全建立在對他者的系統性排斥之上,終將在災難降臨時咀嚼孤獨的苦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