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中國經營報
旗下醫院停業、物業停水停電、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今年4月22日,北京美爾目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美爾目”)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破產清算一案。
4月26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北京美爾目旗下的北京美爾目醫院門口的玻璃門上,張貼著多份停電、停水檢修的通知。通知稱,從今年4月3日起開始實施預防性維修,暫停復興路65號2號樓(即北京美爾目醫院)及3號樓全部電力供應。同時,暫停供水進行管道探傷檢測。通知的落款時間為今年4月1日。
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告,北京美爾目旗下的北京美爾目醫院和北京美爾目潤視眼科醫院均已被暫停醫保且暫停營業。
眼科醫療服務上市公司光正眼科(3.970,0.02,0.51%)(002524.SZ)間接參股了北京美爾目,并曾計劃將其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內。
4月24日,光正眼科披露了2024年年報,扣非凈利潤已經連續12年為負。2018年起,光正眼科陸續整合出售傳統業務,堅決轉型眼科醫療服務,但7年轉型之路并不順利。
針對旗下醫院相關問題,記者聯系了光正眼科方面,但未獲得回應。
破產清算申請被法院受理
4月22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北京美爾目被申請破產清算,申請人為張某華。
北京破產法庭微信公眾號也披露,債權人以北京美爾目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北京美爾目進行破產清算。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于2025年4月22日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破產清算申請。
相關公告稱,北京美爾目涉醫療機構、債權債務關系復雜,法院決定采取競爭方式選任北京美爾目破產清算案的管理人。
北京美爾目成立于2016年9月,旗下有11家子公司,在北京有5家醫院公司,分別為:北京美爾目第二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北京光正美爾目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北京美爾目定慧醫院有限公司、北京美爾目潤視眼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美爾目醫院有限公司。
上述醫院均有醫保牌照,其中,2家為一級醫院,2家為三級專科醫院,1家為眼科專科醫院。其中,北京美爾目潤視眼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美爾目醫院有限公司的醫保牌照自2025年2月27日暫停,目前暫停營業,其他3家醫院正常經營。
北京美爾目曾為京津冀地區規模較大的眼科醫院連鎖集團,品牌創始人葉青(葉子隆)為國內知名的白內障專家之一。在發展過程中,北京美爾目曾得到許多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2020年,光正眼科通過參股的方式投資了北京美爾目,并計劃將其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內。
光正眼科為北京光正眼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光正眼科”)的參股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5.54%。北京光正眼科為北京美爾目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1%。
2024年6月,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光正眼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堅持外延式并購與內生式發展并舉的路線。北京美爾目規模與利潤水平、規范程度達到上市公司要求后,公司會適時推動注入上市公司體內。
不過,實際上,近幾年北京美爾目及旗下醫院發展每況愈下。
據光正眼科2023年4月和2024年4月披露的《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公告》,北京美爾目多個報告期的凈資產為負。截至2022年年底和2023年9月30日,北京美爾目凈資產分別為-2.51億元、-3.01億元。2022年全年和2023年前9個月,北京美爾目凈利潤分別為-1.55億元、-0.5億元。
2025年4月,光正眼科未披露北京美爾目相關財務信息。
今年2月,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有投資者詢問:“是否有并購控股北京美爾目的良好措施方案?同時,北京美爾目的業績今年是否有較好的改善?”
光正眼科方面稱,北京美爾目系公司參股企業的下屬公司,目前未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主體范圍。作為參股股東,公司正在采取措施積極解決北京美爾目經營問題。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北京美爾目就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相關負責人被法院出具限制消費令。2025年,相關案件進一步增加。
連續12年扣非凈利潤虧損
光正眼科在上海、成都、重慶、鄭州、南昌、呼和浩特、濟南、青島、無錫、義烏10個中心城市開設了14家專業眼科醫院和3家眼視光診所。
2024年,光正眼科營業收入為8.93億元,同比減少16.94%;凈利潤為-1.75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94億元。光正眼科已經連續12年扣非凈利潤為負。
目前,光正眼科的業務以眼科醫療服務為主,還有部分傳統的鋼結構業務和能源業務。2024年,光正眼科的眼科醫療服務收入為7.78億元,占比約為87.17%。鋼結構業務收入為0.79億元,占比約為8.87%;能源業務收入為0.35億元,占比約為3.96%。
眼科醫療服務主要包括屈光項目、白內障項目、眼前段項目、眼后段項目、視光服務項目等。屈光項目、白內障項目是重要收入來源,收入分別為2.58億元和2.8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8.93%和32.22%。
光正眼科旗下的眼科醫院品牌主要是新視界。2018年上半年,原光正集團(光正眼科前身)收購新視界眼科51%的股權,跨界進入眼科醫療服務領域,并于2020年收購新視界眼科剩余49%的股權,實現對新視界眼科100%控股。
不過,在收購后,新視界眼科表現未達預期。2022年至2024年,新視界眼科凈利潤分別為-0.9億元、0.27億元、-0.36億元。
據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正眼科經審計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為-4.74億元,未彌補虧損金額為-4.74億元,實收股本為5.18億元,未彌補虧損金額超過實收股本總額三分之一。
光正眼科方面解釋稱,主要原因為:第一,公司購買子公司新視界眼科少數股東擁有的49%少數股東權益導致未彌補虧損增加。第二,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74億元。第三,2024年,眼科醫療行業競爭加劇,公司屈光及白內障項目受上述因素影響,營業收入出現下滑,同步造成兩大病種毛利下降,致使利潤降低;公司醫療板塊業績完成情況低于預期,形成大額商譽減值并導致利潤下滑;鋼結構行業市場競爭加劇,訂單量下降導致公司鋼結構收入、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近3年,光正眼科的資產負債率都保持較高的水平,2022年年底、2023年年底和2024年年底分別為82.4%、81.5%、90.7%。
截至2024年年底,光正眼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僅為1.13億元,比2023年年底的2.83億元減少60%。這些數據反映光正眼科有較大的財務壓力。
光正眼科的研發投入比較低。2023年和2024年,研發投入分別為497萬元和358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僅為0.46%和0.4%。
記者注意到,在歷年的年報中,光正眼科都會提出下一年度具體的經營目標,不過實際都遠遠未能實現。
比如在2023年年報中,光正眼科方面表示,2024年計劃爭取實現銷售收入11.83億元,凈利潤0.46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0.45億元。
2024年,光正眼科完全沒有實現上述經營目標,尤其是凈利潤出現了巨額虧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億元。
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報中,光正眼科再次提出新的經營目標,預計2025年計劃爭取實現銷售收入10.87億元,凈利潤0.38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0.36億元。
2025年第一季度,光正眼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不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159萬元,持續虧損。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這反映出雖然光正眼科非主營業務帶來了凈利潤的增長,但主營業務依舊虧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