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中央軍委指示華野集中全部主力發(fā)起濟南戰(zhàn)役,華野三位領導據(jù)此在山東曲阜召開了攻取濟南作戰(zhàn)會議。
會議決定由三縱、十縱和魯中南縱隊一部組成攻城西集團,負責攻堅重任,時任十縱司令員的宋時輪卻在此時鬧起了情緒。
作戰(zhàn)會議快要結束時,宋時輪陰陽怪氣地說:
“過去十縱一直打阻擊,只啃骨頭不吃肉,這回終于有肉了,還不給補充兵員和彈藥,如果沒有補充,十縱不能再打?!?/p>
宋時輪的一番表態(tài),看似是讓華野三位領導重視十縱這支老部隊,實際是想逼迫粟裕說出當年十縱北渡黃河的實情。
1947年6月,中央軍委指示中野千里躍進大別山,同時電令華野成立外線兵團配合行動,外線兵團由陳毅和粟裕領導。
十縱分屬外線兵團,被安排到隴海路以北打阻擊,陳毅和粟裕給宋時輪的任務是“有計劃地吸引敵人到梁山以北地區(qū)”。
宋時輪指揮十縱在梁山展開阻擊,與國民黨第五師激戰(zhàn)了8個晝夜,死死地將其拖住,使其無法返回中原地區(qū)。
十縱完成阻擊任務后,國民黨第五師作出南撤之態(tài),宋時輪又將目光轉向國民黨第八十四師,準備對其發(fā)動殲滅戰(zhàn)。
就在宋時輪完成作戰(zhàn)部署時,國民黨第五師突然發(fā)起進攻,企圖與國民黨第八十四師合力將十縱逼入絕境。
面對如此危險的形勢,宋時輪給外線兵團司令部發(fā)了一封請示電,請求陳毅和粟裕允許自己率領十縱北渡黃河。
十縱北渡黃河的過程中,被國民黨兩個師追擊,損失了1500名官兵和數(shù)千名民工,還被迫丟棄了一部分物資。
事后,陳毅和粟裕向中央軍委匯報了十縱北渡黃河的情況,由于當時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兩人就在電報中粗略寫道:
“十縱擅自移至黃河,被敵追擊,造成較大損失,責任后續(xù)再談?!?/p>
中央軍委看過電報后,對宋時輪提出了批評,宋時輪認為自己是奉命北渡黃河,不是自由行動,不負有責任,陳毅和粟裕應該向中央軍委講清來龍去脈,不能讓自己蒙受不白之冤。
自此開始,宋時輪就有了“思想包袱”,一直想找機會澄清十縱北渡黃河實情,于是就有了攻取濟南作戰(zhàn)會議上的一幕。
當時,陳毅已經(jīng)被調(diào)到中原局工作,只有粟裕還留在華野,負責華野的軍事工作,宋時輪就將矛頭對準了粟裕。
宋時輪先是申請補充兵員和彈藥,結果被華野三位領導委婉拒絕,宋時輪心有不甘,當場撂起了挑子,請求前往東北養(yǎng)病。
為了解決宋時輪的“思想包袱”,華野三位領導開始做宋時輪的思想工作,并利用激將法讓宋時輪的思想轉變過來。
宋時輪鬧情緒期間,依然按照攻取濟南作戰(zhàn)會議的指示完成了部署工作,并沒有真正撂挑子,其在會議上的表態(tài)只是為了賭氣。
濟南戰(zhàn)役結束后,毛主席得知此事,就讓宋時輪的老領導陳毅出面調(diào)解,最終宋時輪寫了一份檢討,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多年之后,陳士榘回憶這段歷史時,說了一句公道話:
“當年,宋時輪指揮部隊北渡黃河,的確是按上級的命令行動?!?/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