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蹲在地頭猛嘬旱煙,盯著卷邊的玉米葉直皺眉。小滿剛過本該潮氣潤苗,可天公像著了火似的連曬十日。村頭大喇叭早響過天氣預報,說本周都是"適宜春播"的好天兒。
誰能料到剛拔節(jié)的玉米稈,被干熱風抽得蔫巴巴沒精神。
"清明刮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老輩人傳的農(nóng)諺咋不靈了?鄰村張叔開著三輪車轉(zhuǎn)了三趟,拉來的灌溉水只夠澆半畝地。抽水機突突突響了整夜,渠里的水卻比往年淺了兩指。
鎮(zhèn)上農(nóng)技站的小劉來田里看,說這是罕見的干熱逼熟現(xiàn)象。
可手機里的氣象APP還標著"農(nóng)業(yè)氣象等級優(yōu)",老漢們直撓頭。去年這會兒玉米稈早躥到胸口,今年卻剛過膝蓋還發(fā)黃。
村東頭的王大爺掰著手指頭算,說自打包產(chǎn)到戶沒見過這光景。"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減產(chǎn)的損失該算誰頭上?有人說現(xiàn)在天氣預報靠衛(wèi)星,準頭該比老黃歷強百倍。
可地里的莊稼不會說謊,葉子上的焦斑明晃晃刺著眼。
鎮(zhèn)政府送來的抗旱物資堆在村委會,可分到每戶也就幾袋滴管帶。年輕的村干部拿著喇叭喊,讓大家抽水時注意錯峰用電。老李盯著自家龜裂的地頭,突然想起三年前那場倒春寒。
那年也是預報說氣溫穩(wěn)定,結果一場霜凍凍壞了整片果園。如今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為啥種田人心里反而更沒底了?農(nóng)技站貼出的應對方案寫著"葉面噴施抗旱劑",可老輩人哪懂這些?
村口的代銷點趁機漲價,一桶農(nóng)藥比去年貴了二十塊。"靠天吃飯靠不住,靠人吃飯累斷腰",不知誰在田埂上嘆氣道。縣氣象局的專家下來調(diào)研,拿著儀器測了半天說"屬于異常氣候"。
老李湊過去想問個明白,專家卻只說"加強田間管理"。
眼看著抽穗期越來越近,地里的墑情卻一天比一天差。村里的老會計掰著算盤算,今年的秋糧產(chǎn)量怕是要跌三成。
更讓人愁的是鄰村的河壩快見底了,下游的稻田還等著放水。"大旱之后有大澇",不知哪個老人又念叨起這句老話。
可現(xiàn)在連旱情都摸不準,誰還敢指望老天按套路出牌?我個人覺得,咱種田人不怕出力流汗,就怕摸不透老天爺?shù)钠狻?/p>
天氣預報的關口要是把不準,地里的收成可就懸了。
都說科技能減災,可咋讓這些科技真正幫到咱莊稼漢?
這問號像沉甸甸的谷穗,壓在每個種田人的心頭。直到天黑老李才起身,褲腳沾著的干土簌簌往下掉。遠處的晚霞紅得刺眼,像極了灶膛里快熄滅的火。
明天還要去鎮(zhèn)上買管子,可兜里的錢夠不夠買那幾丈塑料皮?
田埂上的蟲鳴聲越來越密,卻蓋不住老漢們的嘆息聲。這場反常的干熱風,到底是偶然還是啥信號?
沒人能給出準信兒,只有地里的玉米稈在風里輕輕搖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