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李叔蹲在院門口吧嗒旱煙,盯著門口的老木凳直搖頭。
“昨兒晌午見隔壁張嬸坐那歇腳,這濕氣攻心的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
”村里老人常說“夏不坐木”,可現在年輕人誰還把這話放心上?立夏一到,日頭明顯毒了,地里的莊稼蹭蹭長,人身上的汗也沒斷過。外頭的木頭凳、樹樁子,被雨水泡得潮氣直冒,一屁股坐上去,濕氣順著骨頭縫往里鉆。
去年王大爺貪涼坐了半個月,后來膝蓋疼得下不了地,找郎中扎了半個月針灸才見好。都說“春捂秋凍”,可立夏的早晚溫差,比小娃娃的臉還變得快。大清早穿個短袖就往外跑的后生,沒兩天就噴嚏咳嗽不停,鼻涕眼淚糊一臉。
村醫劉大夫直嘆氣:“早晚那點涼氣,比冬天的北風還傷人,老寒腿就是這么落下的。
”灶臺邊的熱水壺成了香餑餑,可偏有人愛灌涼水圖痛快。“咕嘟咕嘟”幾大口冰水下肚,當時是痛快了,可脾胃像被澆了盆冷水,翻江倒海直犯惡心。前街的二妮兒貪涼喝了半缸子涼水,夜里上吐下瀉,差點沒把人折騰虛脫。
最讓人犯難的是這脾氣,一到夏天就像被點了火,沾點小事就冒火。張大哥跟媳婦吵了兩句,當場臉紅脖子粗,心口突突跳得像擂鼓,可把人嚇壞了。老中醫說“夏屬火,通于心”,這心火太旺可不行,得學老輩人遇事不慌,喝杯涼茶降降火。
現在的年輕人總嫌老規矩麻煩,空調開得颼颼的,短褲穿得比誰都短。可你看那坐辦公室的白領,整天喊著渾身酸疼,不就是貪涼落下的毛病?“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晨起不洗頭,睡前不喝茶”,這些老話就像一面鏡子,照著咱的生活。
村東頭的李大爺今年九十多了,每天早睡早起,從不碰涼水,身子骨比年輕人還硬朗。
他常說:“老規矩不是束縛,是老祖宗留給咱的護身經,一輩輩傳下來的智慧,錯不了。
”可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能聽得進這些?等吃了苦頭才知道后悔,是不是太晚了?立夏是個坎兒,既是莊稼拔節的好時候,也是人調養身子的關鍵期。
老講究里藏著大道理,不是迷信,是咱老祖宗跟老天爺打交道攢下的經驗。您說,現在日子好了,這些老規矩是該丟,還是該留?
反正我覺得,聽聽老人言,總不會吃虧。
老輩人傳下來的這些禁忌,就像地里的莊稼,得順著節氣來,人過日子,也得順著老理兒走。
“立夏不護陽,秋冬病來找”,這話不是嚇唬人,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智慧。不管時代怎么變,老祖宗的規矩里,藏著對咱老百姓最樸實的關懷,這才是最珍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