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入饌正當時
文/朗溪
一夜雷雨,山清樹明。陽光白晃晃的,初夏的氣息撲面而來,空氣中彌漫著洋槐花的味道。
從春天起,我就看著人們在網上“吃”花。從那些芳香的帖子中,我知道了石榴花、玉蘭花、核桃花、茉莉花、金櫻子、芋頭花、棕花等等,都可入饌。從涼拌、炒、煎、炸、蒸到煮,從餅子、丸子、餃子、包子到花茶,看得我垂涎欲滴。可惜春天匆匆,待我想起時已眾花落盡,唯有這洋槐花正開,“照眼繁華流雪風”,滿樹雪白,讓我能有機會一嘗鮮美花食。
槐花也有很多種,南方普遍采食的是春末夏初開花的洋槐花,北方多國槐,秋季開花,不能直接食用,在古代為科舉圖騰之花。
我看好的那株洋槐花,在蚩尤九黎城附近。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空氣燥熱,我約了燕和娜。大家很快碰頭,我笑道,大中午的還愿意出來一起摘洋槐花兒,得是怎樣的交情。當然,我們都沒有吃過洋槐花,這一點本身就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更何況朋友間還能以花之名相見,也是日常中的一大樂事。
兩把枝剪,一把透明雨傘,一個柳編籃,還有用于記錄的相機。她們夸我,總是把“作案工具”準備得齊備,我說你們今天可是被拉來勞動的,我負責記錄和監督。她們開心地笑著,戴著草帽,穿著裙子,邁過草叢,來到了槐樹下。
“好香呀!空氣是甜的!”“好多呀!太美了!”在美好的大自然面前,她們驚嘆,欣喜,像兩個幼兒園的小朋友。
傘柄的鉤很有用,帶刺的枝條被拉下來,剪子嚓嚓切剪,籃子應聲接住,世界上最小的摘花流水線就構成了。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周身還包裹著昨夜的雨水,被魔法封禁般,通體冰涼。手指接觸的剎那,水珠散落,花瓣兒瞬間從咒語中蘇醒,花香也更加輕盈起來。
籃子里的花越來越多,這初夏的雪,芳香的雪,這春夏碰撞的激情之詩。我要醉了。
手只能摘到最矮處的花,但我恨不得親近整棵樹的每一朵花,包括最高處的枝丫。幸好她們是清醒的,說籃子快裝不下了。
娜說,去她家做,我和燕立即贊成。她廚藝不錯,我倆也就可以偷懶了。
但真到做時,娜茫然了。沒關系,有我呢。我抱著手,胸有成竹,決定先煎,再蒸,做它兩個花樣兒。雖是第一次做槐花,但對于自帶廚藝天賦的重慶人,在網上看幾行便覺已掌握精髓,就具有了指導他人的自信。
做花食,其實也是思想理念的一次具體呈現。于我,力求做“減法”——花本自然,吃花就要以花為本,吃花的本味。除了必要的,可有可無的配料一概不要,能省能跳的步驟直接略過,不要屈服于被科技與狠活調教出的重味之胃,成分表越干凈,越清淡清爽,可能越接近于本真。
面對外面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完全沒有購買的欲望,覺得似乎加工過程越隆重,配料越豐富,越意味著不可信。看穿本質后,再花哨的包裝也沒有用的。我想,同樣的道理,世人熱衷于在季節上吃各種野花,也是在追求某種自然與純凈吧。
就拿槐花餅來說,昨夜槐花遇新雨,花朵本已很干凈,只需輕淘簡洗。面粉不必多,鹽不可重,加蒜是增香,加胡椒粉是去雞蛋之腥,其他五香粉、香油都不需要。而蒸槐花,則完全可以參考本地蒸鲊菜飯的流程:花洗凈噴油防粘,加裹面粉、玉米面,上屜水開后蒸八分鐘,抖散再蒸三兩分鐘。對于我這樣的口食清淡者,至此就可“上岸”了。像那種再要澆上辣椒油、蒜泥、生抽、醋、香油等調料的吃法,縱然不失為另一種美味,只是在我看來,寶貴的花香已被壓制,被損壞,是舍本逐末。
在我的“指導”下,娜不負眾望,每一步都很到位,特別是煎大餅時顛鍋翻餅,技術值拉滿,頗有大廚風范。當餅煎好,蒸槐花也起鍋,我們相視邪魅一笑:走!享受去!
金燦燦的槐花餅,黃澄澄的蒸槐花,再于盤中擺上一串雪嫩嫩的槐花串,真是色香俱全,大家看著直吞口水,但還是強忍著先拍了幾張朋友圈美圖。
吃花,原本是一件優雅至極的雅事,但在此時,我們已變身為好吃狗兒,各自利索地抓了一塊餅咬起來,誰還顧得上優雅矜持呢,連平時走溫婉淑女路線的燕不也一口咬了個大月亮嗎?
這槐花餅可真香呀!再嚼一嘴蒸槐花,真是絕了!清香淡雅,唇齒生香,氤氳之氣通達肺腑,好吃得讓我們贊嘆不已。
這個生于春夏相交的花物,既有春之清新,又有夏之輕盈,如此美好的花朵與身體融為一體,造就的意象本就妙不可言,更兼花香輕繞,令人心馳神往,恍惚間若置身于清香原野,便又生出一番神游之妙來。
初嘗食槐花之妙,想起那些被我錯過的無數個季節的花朵,遺憾之余不免浮想翩翩,若常以花為食,不管是哪個季節的,我們的靈魂是否會因此更輕盈幾分,靈動幾分?
不免又想起蘇州留園的那副對聯來:“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季節贈我們以鮮花,我們得以采之,食之,賞之媚,品之鮮,心生歡悅。只不過,這些都還只是眉目唇齒之間的感受,還算不得真正的“花里神仙”。若想與花朵們建立精神上的深度鏈接,我想,可能還得對自己多做減法,掃塵除垢,清簡心境,讓思想更輕盈一點。如此,我們的靈魂才能更接近花兒們綻放的高度,才能聽懂她們敘述在每個季節的芳香花語。
作者簡介:朗溪,本名陳欣,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