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的小說作品中,有一樣家鄉美食,頻頻與讀者“見面”,這就是紹興黃酒。近日,經久不衰并且不斷創新發展,已被譽為“國釀”的紹興黃酒,來到上海浦東新區,舉辦了“黃酒有意思!紹興酒長三角推介會”,吸引了很多紹興黃酒愛好人士前往現場“捧場”。
紹興傳統四大知名傳統品牌古越龍山、會稽山、女兒紅、塔牌,以及新興品牌周清酒、季三缸集體亮相,帶來37個新品。浙江省人民政府駐滬辦長三角聯絡合作處、紹興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聯絡處、上海市食品協會、上海市柯橋商會、紹興酒品牌單位等相關負責人,各省在滬商會秘書長、商會(協會)會長、企業負責人、酒類經銷商及社會各界朋友近200人齊聚一堂,共同品鑒體驗國釀“有意思的黃酒”,共赴一場文化傳承與現代產業完美結合的匠心之旅。
據介紹,黃酒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獨樹一幟。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但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在國際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能夠代表中國黃酒總的特色的,首推紹興酒。
紹興黃酒,憑借其獨樹一幟的釀造工藝與醇厚細膩的口感,有“東方名酒”之稱,享譽海內外。魯迅在其小說集《彷徨》的《在酒樓上》中寫道:“一斤紹酒,十個油豆腐”中的“紹酒”,指的就是黃酒。
長三角推介會在滬舉行。
活動主辦單位代表、天南地北紹興人上海站站長馬家耿,在開場致辭中表示,此次紹興市六家黃酒知名品牌企業攜37個新品在滬推介,不僅展現了百年品牌在消費升級浪潮中的創新魄力,更釋放出黃酒行業突破地域局限、加速全國化布局的強烈信號。紹興黃酒既有從春秋戰國時期起源迄今傳承千年的縱深文化積淀,同時又運用現代“元宇宙”、“數字身份證”等新概念,進行年輕化表達,并以美酒為地域連接媒介,在長三角產業協同的版圖上書寫嶄新的篇章。期待紹興黃酒產業通過“三個一工程”組建長三角黃酒文化聯盟、打造新消費場景解決方案、培育一批跨界創新實驗室,讓這壇“東方液體古董”喚醒消費者的鄉愁記憶和現代驕傲,以情感共鳴煥發時代精神。
在紹興,黃酒不僅是文人雅士相聚時的佳釀,更是烹飪中的點睛之筆。烹制美味時,加入黃酒,不僅能有效去除食材的腥膻之氣,還能為菜肴增添一抹難以抗拒的鮮美與獨特風味。紹興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副主任沈煒說,紹興黃酒承載著華夏五千年的農耕智慧與釀造匠心,早已超越飲品的范疇成為越地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上海與紹興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在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深厚的交流與合作,期待以家鄉的黃酒為媒,深化與上海各界、國際市場的合作,共拓消費新場景,共建產業新生態,共講文化新故事,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的溫度與魅力。
上海市食品協會副秘書長王君黎介紹,紹興黃酒有悠久的釀造歷史,既是飲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非遺技藝與現代產業結合的典范。上海市食品協會綠色富硒食品專委會,與上海市柯橋商會戰略合作共同攜手,為紹興食品進入上海市場做好服務,為紹興品牌黃酒,深耕上海市場乃至長三角市場發揮助推作用。
紹興市文史研究館館長馮建榮,圍繞他的著作《黃酒有意思》作了講解。中國釀酒大師潘興祥以黃酒造物之美為題,講述了傳統釀酒工藝與現代技術的融合創新。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川、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強、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益翔、 周清(紹興)黃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洪、 紹興季三缸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國苗等,分別發言,介紹了各自產品的特點等。
活動中,在中西酒文化互鑒環節,進行了黃酒與葡萄酒對話,受到與會者廣泛關注和好評。
會上,“黃酒國釀·中華飄香-紹興黃酒走進長三角”活動正式啟動,標志著紹興黃酒將在長三角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持續深耕,讓更多人品味黃酒的深厚底蘊,以傳承與創新、交流與合作一起書寫紹興黃酒國釀的嶄新篇章。
本次推介活動由天南地北紹興人上海站、上海市食品協會綠色富硒食品專業委員會、上海長三角寶業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協辦單位之一上海市柯橋商會在本次活動中,為紹興黃酒進入長三角對接了60多家商會企業與在滬異地商會。
原標題:《魯迅喜歡的家鄉美食經久不衰,這次來到上海舉辦了一個長三角推介會》
欄目編輯:趙菊玲 文字編輯:陳佳琳 題圖來源:主辦單位供圖 圖片來源:主辦單位供圖
來源:作者:永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