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李敏寫的書法嗎?
李敏在國外的日子,毛主席每時每刻都在想念女兒,這次李敏從國外回來,回到他的身邊,毛主席激動難耐。當李敏那略顯稚嫩的身影映入眼簾,毛主席的眼眶瞬間濕潤了。他疾步上前,張開雙臂,一把將李敏緊緊擁入懷中,聲音略帶顫抖地喃喃說道:“我的洋寶貝,可算回來了!”
回到中南海后,毛主席對李敏的關懷細致入微。由于長期在蘇聯生活,李敏的飲食習慣與國內大不相同,身形十分瘦小。毛主席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特意囑咐廚房,每日準備營養豐富的中式菜肴,力求讓女兒盡快適應家鄉的飲食。用餐時,毛主席總會親自坐在李敏身旁,耐心地教她:“嬌嬌啊,咱們中國的飯菜講究細嚼慢咽,這樣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身體也能長得壯實。” 說著,他便拿起筷子,緩慢而細致地示范起來。在父親日復一日的悉心照料下,李敏的身體逐漸變得康健,原本蒼白的臉頰也泛起了健康的紅潤光澤。
在學習上,他常常親自為李敏和李訥挑選書籍。有一回,毛主席將一本《古詩選本》遞到李敏手中,語重心長地說:“嬌嬌,這些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多讀多背,既能增長見識,又能提升文學素養。” 李敏雙手接過書,鄭重地點了點頭。此后,每晚做完功課,李敏都會在昏黃的臺燈下,認真誦讀這本古詩選本。
某天,她無意間踏入父親的書房。抬眸望去,墻上掛著毛主席筆力蒼勁、氣勢恢宏的書法作品,毛主席敏銳地捕捉到女兒眼中對書法流露出的好奇,臉上浮現出親切的笑容,招手示意她走近,輕聲問道:“嬌嬌,想不想學寫毛筆字呀?” 李敏用力地點了點頭。
毛主席親自為李敏挑選了一支毛筆,隨后耐心地手把手教她握筆姿勢。“記住,大拇指和食指穩穩地捏住筆桿,中指輕輕抵住,無名指和小指輔助發力,筆桿必須垂直于紙面。” 毛主席一邊溫和地講解,一邊輕柔地調整李敏的手勢。李敏全神貫注地模仿著,無奈小手因緊張與初次嘗試,微微顫抖,毛筆在她手中不聽使喚。但毛主席沒有絲毫的急躁與厭煩,一遍又一遍地耐心示范,直至李敏的姿勢基本正確。
隨著李敏對書法的興趣愈發濃厚,毛主席決定引導她從臨摹字帖入手,深入學習古人的筆法與精妙結構。他精心為李敏挑選了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遞過字帖時,語重心長地說道:“嬌嬌,顏真卿的字雄渾大氣、端莊雄偉,特別適合初學者。你要好好臨摹,用心去揣摩其中蘊含的韻味。”
李敏雙手接過字帖,此后,每天一到課余時間,她便端坐在書桌前,一筆一劃地認真臨摹。
經過長時間的臨摹與刻苦練習,李敏對書法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深刻感悟,開始嘗試在作品中融入個人風格。她留意到父親的書法風格瀟灑奔放、大氣磅礴,與顏體的端莊雄渾截然不同。
于是,她帶著疑惑向毛主席請教:“爸爸,我能不能在學習顏體的基礎上,融入一些自己的風格呢?” 毛主席微笑著回答:“當然可以!書法本就是用來表達個人性情的。”
受到父親的鼓勵,李敏勇敢地摸索與嘗試,漸漸地,李敏逐漸形成了自己樸實圓潤、剛柔并濟的獨特書法風格。
從這幾張書法作品中,我們足以看出李敏的風格。
之后,李敏嫁給孔令華,依舊住在父親身邊。直到1964 年,由于種種原因,李敏和丈夫孔令華搬出了中南海,開始了獨立的民間生活。盡管離開了父親身邊,但李敏始終牢記父親的教導,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在生活中,她和丈夫一起辛勤工作,養育子女,日子過得平凡而充實。而遠在中南海的毛主席,雖然工作繁忙,但心中始終牽掛著女兒。他常常向身邊的工作人員打聽李敏的近況,每當聽到女兒生活安好的消息,他的臉上就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