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渝北區一家以防空洞為經營場所的火鍋店,生意興隆。“五一”期間,重慶洞子火鍋成游客追捧的熱門美食。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5月2日晚,暮色中的重慶榮昌人民廣場,直徑4.9米的“榮昌鹵鵝第一鍋”蒸汽升騰,200只鹵鵝在鹵水中翻騰,游客隊伍蜿蜒至街角。
當日,榮昌涌進超35萬人次游客,將當地土特產消費熱浪推向沸點。
今年“五一”假期,重慶土特產以“味覺+文化+場景”的組合拳引爆消費熱潮——榮昌鹵鵝“一鵝難求”,非遺文創“破圈生長”,渝伴禮展區“山城好物熱銷”,一場文旅融合的消費盛宴在重慶上演。
榮昌鹵鵝:線上線下雙線飄紅
“鹵鵝哥”帶火榮昌鹵鵝后,今年“五一”假期,鹵鵝成為美食界的絕對“頂流”,銷量一路飄紅。
5月3日下午4點,榮昌蓮花廣場的小羅鹵鵝店前,游客隊伍蜿蜒近百米,兩家快遞公司現場代買、打包,忙得不可開交。“從早上8點開始排隊就沒斷過,商家補了三次貨。”志愿者李女士說。
鹵鵝火爆,讓商家們忙得不亦樂乎。黃二姐鹵鵝店主黃女士邊切鵝肉邊介紹:“假期首日銷量翻番,微信訂單暴增。”更讓她驚喜的是,不少游客看到視頻后專程來學手藝:“我們正在開展鹵鵝制作培訓,報名人數比平時多了三倍。”
據榮昌區文旅委數據,截至5月1日17點,線下鹵鵝銷售量達27514只,同比增長446%。線上渠道同樣火爆,“榮e游”小程序標注100家鹵鵝店,游客邊逛邊下單,真空鹵鵝通過冷鏈發往全國。
在重慶中心城區,鹵鵝香味彌漫街頭。解放碑步行街的鹵鵝專賣店店員小張稱,假期首日補貨三次,真空包裝產品最受歡迎;洪崖洞景區內,主打“鹵鵝套餐”的餐館座無虛席。
非遺文創:傳統技藝碰撞潮流
“五一”假期,安陶小鎮的陶藝工坊內,“90后”非遺傳承人呂繼成指導游客們將陶泥塑成星戰機甲造型。“傳統陶器加入科幻元素,年輕人愿意為創意買單。”
據統計,安陶小鎮“五一”假期首日接待游客24萬人次,陶器銷售額同比增長300%,體驗制陶的游客需提前一周預約。
“每天現炸5000斤麻花都不夠賣!”在磁器口“HEY!MAHA”麻花概念店內,店員忙得腳不沾地。貨架上,傳統椒鹽味麻花與榴蓮、芥末等“暗黑系”新品同臺競技,賽博朋克風格的包裝盒印著“勒是霧都”方言標語,吸引年輕人瘋狂掃貨。
非遺與文創的融合,還催生了新業態。在山城巷,一家“非遺快閃店”將城口臘肉、酉陽野生菌等土特產與剪紙、刺繡結合,推出“臘肉+剪紙禮盒”“菌菇+刺繡手包”等跨界產品。店主表示:“假期首日銷售額破8萬元,很多游客都說‘這是一份有文化的伴手禮’。”
“渝伴禮”:土特產變身文化符號
“五一”假期,以“渝伴禮”為代表的地方特色土特產,在中國(重慶)國際消費節的渝伴禮展館掀起熱銷浪潮。火鍋底料、非遺夏布、梁平張鴨子等30個入選品牌的展位前人頭攢動,游客或品嘗試吃,或仔細挑選。
在火鍋底料展位前,北京游客王先生一家將不同辣度的底料裝入購物籃:“重慶火鍋名不虛傳,帶回去給家人嘗嘗。”梁平竹簾展位上,竹簾書簽、筆記本等文創產品同樣熱銷。
展館外,京東快遞員唐志強忙著打包:“這幾天包裹以火鍋底料、速食重慶小面、鹵鵝為主,消費者對衛生要求高,我們全用生鮮紙箱。”截至5月3日,展區已發出近3000單重慶土特產。
據悉,為培育特色伴手禮品牌,重慶于去年12月啟動認定工作,最終按“重慶味道”“重慶藝創”“重慶精造”三大品類評選出30個必購必帶品牌。這些品牌不僅承載地域文化,更成為游客“帶走重慶”的首選。(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