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候有朋友打電話讓給推薦幾個企業來參加“意向簽約儀式”,我問差旅費咋弄?朋友說不好弄,參加完了能安排一次集體飯局,和各個領導一起吃個飯認識下,找找業務機會。
聽完了我嘎嘎笑:“你那餐標還沒我公司給我的高,認識領導?一把手肯定不參加,都是只有建議權或者參會資格的,能談啥?”
2025年開年,全國各地的招商PK賽已悄然升級——從省會CBD到街道辦,全員集體變身"招商特種兵"。
在中美脫鉤和產業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還得替之前高歌猛進的產業園、科創園、科技城、創業城解決建設完畢好多年租不出去的磚頭水泥,還疊加了賣地收入銳減和《公平競爭條例》的雙重buff,怎么弄?
一、招商總動員變"全員擺攤"?
當婦聯老師被派去談芯片公司,五線城市的單位內勤轉行去一線城市開發龍頭企業,文聯干部被要求招新能源新材料項目落地,就算是螺絲釘也是有型號的,也不能亂安排工作啊。
看似"集中力量辦大事",實則陷入三大怪圈:
非經濟部門硬著頭皮招商,既耽誤本職工作,又可能因不專業搞砸營商環境,這就是典型的“專業不對口,事情干不好?!?/p>
廣大基層干部為KPI各顯神通,有個項目信息就報上去,從虛構項目到"拉郎配",每天給領導匯報最新進展,每周都有意向合作的喜報,到年底了落地結果還是零蛋,把形式主義玩出新高度。
為完成招商指標加大對企業的關懷力度,普通社區服務人員也要有親商助企的要求,結果公共服務質量直線滑坡,被社區居民投訴,真遇到“遠洋捕撈”啥也干不了。
妥妥的氣氛組嘛。
產業招商必須是懂產業、懂產業鏈,一定是有完成大企業從開發到落地服務經驗的專業團隊組成。
二、招商大會,中看不中用?
欠發達地區跑一線城市耗資百萬搞招商大會,承辦單位也是十八線操作水平,意向客商只會找XX商會、XX校友會,真正符合產業招商需求的企業一個也找不來。
現場活動都是按照標準劇本:領導致辭+專家站臺+企業家論壇+意向簽約儀式+觥籌交錯??隙ú粫鲥e。
前幾年,我都快成會托了。
一問就是我努力了,我出差了,我加班了,我喝的胃疼,我還工作還留痕了呢,我的費用也沒超標。
至于結果嘛,簽約企業名單像泡沫,風一吹就散;招商PPT很漂亮,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差距你是明白人;企業真正需求沒人問,問了也是沒問題,都在尬聊情懷。
十年了,一點進步都沒有。
之前我和一個五千億級城市的園區招商公司準備簽一個高質態企業線索轉化的協議,一年給園區按產業要求帶不少于10家企業來參觀、談需求和落地條件。
最后給我說錢被挪去開招商大會了。
大會的結果也是簽了一堆兩頁紙的意向合作,這種質量可想而知。
三、政策大禮包成"過期食品"?
平時經常被問到:“XX市有沒有什么新政策?發過來學習一下。”
為啥不直接去官方網站上扒嘛,都是公開文件。學習啥,抄就完了,反正各地產業政策都長的差不多,最多把貓叫個咪,操作水平也都是Ctrl+C和Ctrl+V。
企業早都免疫了,一個城市群范圍內的,政策都大差不差。
過去,許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以“畝產論英雄”的硬性指標來衡量企業的貢獻。企業在獲得土地后,不得不簽署繁重的對賭協議,承諾達到一定的投資規模、稅收貢獻和產值目標,否則可能面臨罰款或土地收回的風險。
這種簡單粗暴的考核方式雖然短期內看似可以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卻加重了企業的負擔,甚至導致產業生態的失衡。
長期下去,逐漸暴露出嚴重問題:企業的壓力加大,地方經濟的持續性發展遭遇瓶頸;出現了“候鳥企業”現象,企業享受了優惠政策后迅速遷出,給地方政府留下“一地雞毛”。
從我這些年做產業招商,特別是大企業落地的經驗看,對優秀企業、龍頭企業來說,比起稅收減免,更看重產業生態;比起政策補貼和各種承諾,更看重營商環境。
許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高度依賴龍頭企業,忽視了中小微企業的作用,導致產業結構單一,配套設施匱乏。
長三角地區現在很多地方開始主動降低小微企業入駐園區的門檻,以極低的成本予以尊重,承認它們的長期發展潛力,努力為這些企業創造生存空間。
沒錯,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招商口碑,也是最好的招商工具,沒有之一,這個時代,城市之間對產業、人才和資金的虹吸能力越來越兩極分化,馬太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
隨著城市間產業生態的重塑和產業招商的內卷,未來的產業招商不再是“拼政策優惠”,而是“拼服務能力”、“拼精準度”和“拼專業性”。
那些能夠深刻理解企業需求、構建良好產業生態的城市,將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
缺大企業、缺龍頭企業、也沒什么真金白銀的地方政府,最好的方式就是花小錢培育產業森林,把自己家的小企業從小兔子慢慢培育成大老虎。
回憶一下招商工作從“正面戰場”轉向“持久戰”,首先應該干的就是發揮“南泥灣”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最好的營商環境,不是招商手冊上的美顏照。
嗯,做個產業孵化器,這也是我們最擅長干的。
上海寶地資管,產業園(孵化器)建設運營,搭建資產管理的招商運營服務體系,分享產業園、城市更新在產業策劃、招商運營、產業培育、產業投資的經驗和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