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本質是什么?生命為何能夠逆轉熵增,維持自身秩序?這是哲學家懷特海和物理學家薛定諤兩位思想巨匠共同關注的問題。懷特海的“過程哲學”以動態生成解構傳統實體觀,將宇宙看作永恒的生成過程;
薛定諤在《生命是什么》中以物理定律剖析生命,揭示出生命作為“負熵”系統的獨特物理地位。以辯證的視角整合兩者的思想,探討宇宙、生命與意識的生成邏輯,以及它們之間的深刻關聯。
一、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宇宙為“生成”之流
懷特海的哲學重構了“存在”的定義。他反對傳統哲學中“實體”是固定不變的思想,主張宇宙乃一場永恒的“過程”(process)。這意味著,任何所謂的“物”——無論是石頭、植物,還是人類意識——都不是靜止的實體,而是由無數事件動態交織、彼此攝入形成的流動網絡。
1. 過程即實在
懷特海所言“實際實體”(actual entities)可以理解為宇宙的基本單元,但這些“實體”并非孤立不變的東西,而是動態的事件和關系的聯合體。它們通過“攝入”(prehension)彼此作用,不斷創造出更新、更復雜的存在狀態。換言之,宇宙不是一幅靜態圖畫,而是一個不斷繪制自己的活躍畫布。
2. 宇宙的有機體特征
這一思想催生了“有機宇宙論”——宇宙如同一個超大的有機體,它不斷自組織、自更新。以一棵樹為例,我們看到的樹是一系列生物物理過程(細胞分裂、光合作用等)的累積,由此生成的形態是個動態的整體。樹并非簡單的“實體”,而是各種過程的交響。
3. 宇宙生成的邏輯
懷特海設想宇宙的演化從“大爆炸”開始,逐步生成物質,繼而演進到生命,再到意識。這一過程是層層遞進的,“實際實體”從簡單到復雜,構筑起整個宇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更為關鍵的是,過程本身具有內在的“合生”(concrescence),即所有這些過程不斷趨向于更高層次的組織與可能。
二、薛定諤《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物理逆流
不同于懷特海的哲學抽象,薛定諤從物理學視角直接切入生命根本問題:生命是如何在普遍熵增的背景下保持并傳遞秩序的?
1. 生命如何對抗熵增?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總體趨向無序、熵不斷增加,然而生命體卻能維系高秩序的復雜結構。薛定諤提出,生命吃的是“負熵”(negentropy),意即通過消耗環境中的有序能量,維持自身內部的低熵狀態。
2. 遺傳信息的物理基礎
薛定諤預見了遺傳物質的物理本質,稱之為“非周期性晶體”,即一種穩定卻具有變化潛力的結構。后來DNA被發現正是這種物質。DNA序列通過物理化學法則編碼生命信息,是維護和傳遞生命秩序的“摩爾斯電碼”。
3. 生命的物理性
薛定諤將生命理解為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的綜合,比如酶催化幫助細胞有效低耗耗能完成化學反應,DNA通過復制確保信息的保真同時保留變異可能,最終推動了生命的進化和意識的產生。
三、過程哲學與生命物理學的共振
盡管出發點和視角不同,懷特海與薛定諤的思想實質上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描繪了一幅動態演化的宇宙生命圖卷。
1. 共同主題:動態性與秩序生成
懷特海強調宇宙的根本是過程與變化,薛定諤揭示生命在物理法則中實現動態平衡和秩序生成。兩者都指出,復雜性和秩序并非靜態存在,而是動態涌現的結果。
2. 互補的空間尺度與方法論
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和薛定諤的生命理論在研究尺度和方法論上呈現出互補特點。懷特海關注的是宇宙整體的演化,屬于形而上學的范疇,強調哲學的思辨性和整體綜合的視角。他試圖從宏觀層面解釋存在為何是流動的,強調存在本身是一個過程。
而薛定諤則聚焦于生命的微觀機制,屬于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的實證范疇,采用科學分析的方法,著重解析生命如何通過負熵機制抵抗熵增,保持有序狀態。這兩種方法論相輔相成,共同為我們提供了從宇宙整體到生命細節的完整理解框架。
3. 整合模型:流動的宇宙,逆熵的生命
從懷特海的宇宙流程看,“實際實體”的不斷組合轉變,與物理法則中熵增的約束形成對話。生命恰恰利用環境負熵,以代謝等方式維持局部秩序,在這一過程中,意識作為更高階的動態涌現,承載著宇宙對自身的認知。
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制造重元素為地球生命的碳基有機物提供基礎,地球生命依靠代謝維持秩序,最終發展出擁有意識和符號能力的人類。人類的思考,是宇宙解讀自身的獨特方式。
四、哲學與科學的深刻啟示
1. 對還原論的反思
薛定諤從物理學角度說明生命機制,但隨之暗示存在不可完全還原的現象,尤其是意識。懷特海批判機械論強調整體過程性的理念,提示我們需要更寬泛視角理解生命與存在。
2. 熵、意義與過程的辯證
宇宙終將走向熱寂,但生命通過負熵之流為秩序與意義注入多樣性。懷特海告訴我們意義不在終極靜止的狀態,而在于過程本身的演繹和展開。
3. 宇宙中的人類
懷特海與薛定諤思想合流后呈現的結論是,生命,尤其是人類,是宇宙自身意識的載體。正如卡爾·薩根所言,“宇宙通過人類思考自身”,這不僅是哲學的玄思,也是科學的圖景。
懷特海的過程哲學與薛定諤的生命論,合奏出一曲關于宇宙與生命的動態詩篇。一個告訴我們,存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永不停息的生成與變化;另一個告訴我們,生命是物理定律中的“例外”,憑借負熵逆流而上,塑造局部有序與意義。
他們攜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鮮活、自組織、趨向復雜的宇宙畫卷,提醒我們理解生命與存在,不能脫離過程的視角,更不能忽視物理現實的約束。
宇宙是河流,生命是逆流之舟,人類則是這場永恒對話中,賦予意義與自覺的智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