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的時候,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更定了皇太子、親王的封爵、冊寶之制。其中明確規定: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親王嫡長子為王世子,其余次嫡子并庶子皆封為郡王。
太祖共二十六子,其中潭王、趙王、湘王、安王、郢王、皇子楠無嗣,魯王、肅王、伊王之子未曾封為郡王,其余太子一脈、秦藩、晉藩、燕藩、周藩、楚藩、齊藩、蜀藩、代藩、遼藩、慶藩、寧藩、岷藩、谷藩、韓藩、沈藩、唐藩共有九十四位郡王,再加上太祖侄孫靖江王,合計九十五人。
太祖朱元璋劇照
那么這些郡國有多少可以傳承到明末呢?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
進封親王(八國)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親王嫡長子封世子,日后襲封爵位。若無嫡子,庶長子只能封為郡王,等到父王和嫡母年滿五十且無嫡子,才能進封為世子。若是親王去世后并無世子,則由倫序在前的郡王襲爵。
進封親王后,原先的郡國就要除封。從太祖諸孫的情況來看,有八位親王是由郡王進封而來。
鳳陽皇陵
- 晉藩平陽國
朱濟熿,晉恭王第三子,原封平陽王,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因誣陷兄長朱濟熺成功,得以進封晉王。宣德二年(1427年)以“潛蓄逆謀”的罪名,削爵廢為庶人,發鳳陽守皇陵。
- 燕藩高陽國
朱高煦,成祖朱棣次子,原封高陽王。靖難戰爭后,建文帝朱允炆自焚殉國,燕王朱棣登基稱帝。高陽王奪嫡失敗后,于永樂二年(1404年)進封漢王。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起兵造反,旋即失敗,囚于北京皇城西安門內,后為侄子宣宗朱瞻基所殺。
漢王朱高煦劇照
- 周藩祥符國
朱有爝,周簡王第四子,原封祥符王。正統四年(1439年)因兄長周憲王朱有燉無嗣,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封周王。景泰三年(1452年)去世,享年六十一歲,謚曰簡。
- 蜀藩保寧國
朱悅(劭+火),蜀獻王第五子,原封保寧王。宣德十年(1435年)因侄子蜀僖王朱友壎無嗣,得以進封蜀王。天順五年(1461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謚曰和。
- 遼藩長陽國
朱貴烚,遼簡王次子,原封長陽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進封遼王。正統四年(1439年)以“黷亂人倫”的罪名,削爵廢為庶人,發守遼簡王墳園。
遼簡王墳園
- 遼藩興山國
遼肅王朱貴(火受),遼簡王第四子,原封興山王。因兄長被廢黜,于正統四年(1439年)進封遼王。成化七年(1471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謚曰肅。
- 岷藩鎮南國
朱徽煣,岷莊王次子,原封鎮南王,景泰三年(1452年)進封岷王。天順七年(1463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謚曰恭。
岷王府復原圖
- 沈藩武鄉國
朱佶焞,沈簡王長子,原封武鄉王,宣德七年(1432年)進封沈王。天順元年(1457年)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謚曰康。
因罪除國(十八國)
如果說進封親王除封是一種榮耀,那么因罪除國無疑就是一種恥辱。而在太祖系的郡國之中,有十四國是首封郡王直接除國,另有四國則是受后世子孫所累。
- 第一代除國
懿文皇太子第三子朱允熥、第四子朱允熞,建文年間封吳王、衡王,靖難后降封廣澤王、懷恩王。到了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一月,都被四叔朱棣以“不能匡輔其兄”的罪名,削爵廢為庶人。
懿文皇太子朱標劇照
永樂四年(1406年)齊王謀逆,其長子樂安王朱賢烶、次子長山王朱賢焌、第三子平原王朱賢(完+炅)與父王一起削爵廢為庶人。
永樂十五年(1417年)谷王謀逆,其次子醴陵王朱賦熻與父王一起削爵廢為庶人。
秦藩安定王朱尚炌,永樂十七年(1419年)以“招納逃亡,私造印信”的罪名,發守泗州祖陵。
泗州祖陵
遼藩遠安王朱貴燮、巴東王朱貴煊,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以“父薨不奔喪”的罪名,發守遼簡王墳園。
周藩汝南王朱有爋、新安王朱有熺,宣德三年(1428年)以“謀害周王”、“殺人而食”的罪名,囚于北京。
岷藩廣通王朱徽煠、陽宗王朱徽焟,景泰二年(1451年)以“謀危宗社”的罪名,發鳳陽高墻。
鳳陽高墻
寧藩臨川王朱磐熚,天順四年(1460年)以“服飾器用,僣擬無上”的罪名,發鳳陽高墻。
- 受子孫所累
慶藩安化惠懿王朱秩炵之孫朱寘鐇,于正德五年(1510年)起兵造反,兵敗被擒,賜自盡,削爵。
寧藩宜春安簡王朱磐烑玄孫朱拱樤,正德十五年(1520年)跟隨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兵敗被擒,賜自盡,削爵。
寧王朱宸濠劇照
楚藩崇陽靖簡王朱孟煒玄孫朱顯休,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以“歐死從兄”的罪名,削爵勒令自盡。
代藩靈丘榮順王朱遜烇七世孫朱鼐鐮,隆慶三年(1569年)以“非刑致死曾叔祖”的罪名,削爵廢為庶人。
無嗣除國(四十二國)
明初的第一代親王或者郡王,只要無嗣,必定會被除國,合計十九國,名單如下:
懿文皇太子第五子甌寧哀簡王朱允熙,晉藩高平懷簡王朱濟燁,周藩順陽懷莊王朱有烜、宜陽憲穆王朱有炥、羅山悼惠王朱有熼,楚藩景陵順靖王朱孟炤,蜀藩崇寧王朱悅燇、崇慶王朱悅炘、永川莊簡王朱悅烯,遼藩潛江王朱貴燉、宜都王朱貴燯、麻陽悼僖王朱貴燠、衡山恭惠王朱貴煘,慶藩靜寧王朱秩燾、岐山悼莊王朱秩煉、安塞宣靖王朱秩炅,寧藩新昌安僖王朱磐炷、信豐悼惠王朱磐?,韓藩臨汾王朱沖?。
太原皇廟:原晉藩家廟
相對而言,已經傳承了幾代以后,卻依然有二十三國因為無嗣而除封,難免有些讓人意難平。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末代郡王,與其先祖之間的關系。
- 明代宗時代
廣昌王朱美堅:晉藩廣昌悼平王朱濟熇之子。
- 明英宗時代
岳陽王朱季境:楚藩岳陽悼惠王朱孟爟之子。
- 明憲宗時代
興平王朱公鑠:秦藩興平恭靖王朱尚烐之孫
明代秦王府復原圖
平遙王朱幼(土量):沈藩平遙僖靖王朱佶煟之子
黎城王朱幼(土愛):沈藩黎城昭僖王朱佶燏之子
- 明孝宗時代
應山王朱致棖:遼藩應山悼恭王朱貴?玄孫
- 明武宗時代
鎮平王朱安泭:周藩鎮平恭定王朱有爌曾孫
壽昌王朱均鐵:楚藩壽昌安僖王朱孟焯之孫
- 明世宗時代
隰川王朱俊柏:代藩隰川懿安王朱遜熮玄孫
大同代王府復原建筑
衡陽王朱寵淹:遼藩衡陽莊和王朱貴?曾孫
宜城王朱恩鎦:遼藩宜城康簡王之孫朱貴?
枝江王朱致樨:遼藩枝江莊惠王朱貴熠玄孫
沅陵王朱致枇:遼藩沅陵恭憲王朱貴燏玄孫
- 明穆宗時代
襄垣王朱成鍨:代藩襄垣恭簡王朱遜燂之孫
- 明神宗時代
永寧王朱在鏜:周藩永寧靖僖王朱有灮七世孫
開封永寧王府遺址公園
汝陽王朱朝?:周藩汝陽恭僖王朱有煽六世孫
封丘王朱勤灸:周藩封丘康惠王朱有熅五世孫
胙城王朱勤燇:周藩胙城莊簡王朱有燆五世孫
宣寧王朱充燦:代藩宣寧靖莊王朱遜炓五世孫
益陽王朱憲熽:遼藩益陽安僖王朱貴烰五世孫
真寧王朱倪(火安):慶藩真寧莊惠王朱秩熒五世孫
江川王朱膺鐩:岷藩江川恭惠王朱徽煝之孫
- 明熹宗時代
潞城王朱鼐鑏:代藩潞城僖順王七世孫朱遜(火寧)
冒封除國(四國)
到了明朝中后期,出于控制宗室爵位數量的考慮,朝廷對于郡王的繼承條件進行了嚴格的規范。凡是以兄終弟及、以侄繼伯、以叔繼侄等方式得來的郡王,均被視作“冒封”,其后代要按原來的世次降封。很不幸,太祖系的郡王之中,又有四家因此除國。
秦藩始祖朱樉劇照
- 秦藩永興國
朱尚烈,秦愍王次子,封永興王,謚曰懿簡。正德二年(1507年)懿簡王曾孫朱誠瀾去世無嗣,由其再從侄奉國將軍朱秉櫸襲爵。朱秉櫸之子朱惟熣于萬歷二年(1574年)去世后,永興國除封。
- 秦藩保安國
朱尚煜,秦愍王第三子,封保安王,謚曰懷僖。弘治八年(1496年)懷僖王曾孫朱誠潢去世無嗣,由其弟鎮國將軍朱誠淥、朱誠漖相繼襲爵。朱誠漖之子朱秉棧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后,保安國除封。
- 代藩懷仁國
朱遜焴,代簡王第八子,封懷仁王,謚曰榮定。正德十二年(1517年)榮定王曾孫朱聰淑去世無嗣,由其侄朱俊榭襲爵。隆慶五年(1571年)朱俊榭去世,懷仁國除封。
唐王府內王府山
- 唐藩新野國
朱瓊煒,唐定王次子,封新野王,謚曰悼懷。隆慶六年(1572年)悼懷王玄孫朱宙(木充)去世,嫡長子朱碩燁未及襲封去世,由庶次子鎮國將軍朱碩燦襲爵。朱碩燦死后,本以其子朱器垌襲爵,以父王冒封,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照世次降封輔國將軍,新野國除封。
享國明末(二十三國)
經過了進封親王、因罪、無嗣以及冒封除國之后,依然傳承到明末的郡國又有幾家呢?我們來看一看。
- 西安秦藩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破西安,秦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永壽國:秦愍王第五子朱尚灴一脈,共傳十代九王,享國二百四十二年。
- 太原晉藩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破太原,晉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寧化國:晉恭王第五子朱濟煥一脈,共傳九代八王,享國二百四十年。
- 汾州晉藩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破汾州,永樂年間遷居于此的兩支太祖系郡國覆滅。
汾州府城墻
慶成國:晉恭王第四子朱濟炫一脈,共傳十代十王,享國二百四十一年。
永和國:晉恭王第六子朱濟烺一脈,共傳十代十王,享國二百四十一年。
- 開封周藩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義軍攻破開封,周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遂平國:周定王第十子朱有颎一脈,共傳十一代十一王,享國二百一十五年。
內鄉國:周定王第十三子朱有炯一脈,共傳八代七王,享國一百九十年。
- 武昌楚藩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義軍攻破武昌,楚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楚王府復原圖
永安國:楚昭王次子朱孟炯一脈,共傳十代九王,享國二百四十四年。
通山國:楚昭王第六子朱孟爚一脈,共傳十代九王,享國二百三十九年。
通城國:楚昭王第七子朱孟燦一脈,共傳九代八王,享國二百三十九年。
江夏國:楚昭王第十子朱孟炬一脈,共傳八代八王,享國二百一十五年。
- 澧州蜀藩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義軍攻破澧州(今湖南澧縣),洪熙年間遷居于此的蜀藩華陽國覆滅。
華陽國:蜀獻王次子朱悅燿一脈,共傳九代八王,享國二百三十九年。
- 大同代藩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破大同,代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廣靈國:代簡王次子朱遜(火民)一脈,共傳九代八王,享國二百四十年。
大同代王府承運殿
- 蒲州代藩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破蒲州(今山西永濟),天順年間遷居于此的代藩山陰國覆滅。
山陰國:代簡王第四子朱遜煁一脈,共傳七代七王,享國二百二十年。
- 荊州遼藩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義軍攻破荊州,遼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荊州城墻
松滋國:遼簡王第八子朱貴烆一脈,共傳八代八王,享國二百三十九年。
湘陰國:遼簡王第十一子朱貴焻一脈,共傳八代七王,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蘄水國:遼簡王第二十子朱貴熡一脈,共傳七代七王,享國二百零六年。
- 平涼韓藩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義軍攻破平涼,韓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襄陵國:韓憲王次子朱沖秌一脈,共傳九代七王,享國二百三十九年。
樂平國:韓憲王第四子朱沖烋一脈,共傳八代八王,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 潞州沈藩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破潞州(今山西長治),沈藩覆滅,太祖系郡國如下:
陵川國:沈簡王次子朱佶煃一脈,共傳八代八王,享國二百二十年。
稷山國:沈簡王第五子朱佶焆一脈,共傳八代八王,享國二百一十六年。
沁水國:沈簡王第六子朱佶煴一脈,共傳八代八王,享國二百一十六年。
沁源國:沈簡王第八子朱佶?一脈,共傳八代七王,享國二百一十六年。
桂林靖江王府
- 桂林靖江王
永歷四年(1650年),清軍攻破桂林,末代靖江王朱亨歅遇害。
靖江國:太祖朱元璋侄孫朱守謙一脈,共傳十一代十三王,享國二百八十年。
結語:經過二百多年時間的洗禮,能夠堅持到明末的那批開國郡王數量,已不足原先總數的四分之一。都說宗室是財政支出的重大負擔,事實上中后期的大明皇帝對此也非常重視,一直在努力對其數量進行控制。
自世宗朱厚熜頒布《宗藩條例》后,朝廷對于“冒封”抓得極嚴,除了翻老賬革去了四家郡王以外,大量原本可以用兄終弟及、以侄繼伯等方式襲爵的郡王,也都被直接除封。后續如果能夠就底層宗室的出路達成一致的話,宗藩問題就至少不會成為影響帝國生存的最核心問題。
可惜時間不等人,那些歷經風浪依然能傳國二百多年的郡國,還是被明末農民大起義給清掃一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