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條河竟成戰爭導火索,兩個擁核大國劍拔弩張!克什米爾恐怖襲擊后,印度炮轟巴基斯坦,還罕見威脅終止維系千萬人生計的印度河水協定,巴基斯坦也毫不示弱,揚言退出劃分克什米爾控制區的關鍵協議,印巴之間的火藥桶,真的要被徹底引爆了嗎?
《印度河水協定》作為1960年簽署的水資源條約,歷經三次印巴戰爭都未曾動搖,如今印度下令斷水,無疑打破了印巴之間維持和平的最后一道防線。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強硬回擊,宣布退出《西姆拉協議》,這可是劃分克什米爾控制區的關鍵協議。如此一來,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
從印度的角度來看,這次斷水行動表面上是為反恐復仇,實則暗藏多重考量。一方面,2025年印度地方選舉臨近,莫迪急需鞏固強硬派選民的支持,暫停供水協定既能展示強硬態度,又契合國內民族主義優先的輿論導向,是絕佳的政治動員手段。另一方面,印度長期對現有的供水協議不滿,認為水資源分配不合理,過去與巴基斯坦的談判又屢屢受挫。此次暫停供水,也是向巴基斯坦施壓,試圖迫使對方重返談判桌,重新分配水資源并獲取更多利益
這一招對巴基斯坦的威懾力不容小覷,巴基斯坦八成農業用水依賴印度河西部支流,一旦印度長期限水,將直接沖擊巴基斯坦24%的GDP,糧食安全也會受到嚴重威脅,小麥產量大幅減少,經濟命脈被牢牢掐住。不過,從技術和實際操作層面看,印度要完全截斷水流并非易事。目前印度只是暫停供水,并未徹底廢除協議,顯然是為后續談判保留了一定籌碼
再看巴基斯坦退出《西姆拉協議》,這一舉動意味著兩國沖突從外交博弈升級到軍事層面。原本該協議規定雙方以停火線為實際控制線,強調通過雙邊協商解決問題,避免單方面變更現狀。巴基斯坦退出協議,實際上是否定了克什米爾地區現有控制格局的合法性。這會引發兩個連鎖反應:其一,軍事沖突可能趨向常態化,從小規模交火逐步演變成局部戰爭,其二,克什米爾問題將更加國際化,巴基斯坦可能會向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求助,引入多邊力量介入,打破與印度的雙邊談判僵局
值得慶幸的是,中美俄等大國已開始積極介入,努力將局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全面戰爭爆發的可能性相對較低。首先,雙方都擁有核武器,核威懾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誰都不敢輕易挑起全面沖突,以免引發災難性后果,就像2019年印巴危機時,印度雖然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武裝組織基地進行了空襲,但始終未敢動用核武器,沖突也在一定程度內得到控制
其次,全面戰爭對雙方經濟代價巨大。印度若全面切斷水源,將影響巴基斯坦近2億人的生計,必然導致大批難民潮和極端主義問題,這些麻煩最終很可能反噬印度自身;而巴基斯坦也會因此陷入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動蕩。美國戰略情報公司Stratfor的分析報告也指出,考慮到核武器的威懾以及雙方對沖突后果的擔憂,此次印巴沖突大概率會局限在克什米爾周邊地區,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幾率較低。
現在又傳出莫迪已授權軍方可以隨時采取行動。半島電視臺的分析顯示,在以往印巴沖突中,除全面戰爭外,雙方還經常采用秘密戰爭、精準外科手術式攻擊等方式,派出特種部隊或空軍突襲對方軍事基地。最近一次是在 2016 年,克什米爾的恐怖襲擊導致 17 名印軍身亡,印度特種部隊直接越境突襲了準備再次犯案的恐怖分子基地
那么,這次印巴沖突究竟會演變成全面戰爭,還是小規模的空戰、海戰呢?從政治角度看,不同形式的沖突又各有哪些利弊?作為兩個擁核國家,印巴雙方都不會主動尋求全面戰爭,更不愿引發核大戰。周邊大國如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也不希望看到南亞局勢失控,畢竟當前全球經濟受特朗普關稅政策、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已面臨諸多挑戰,若南亞再爆發大規模戰爭,無疑會給世界經濟和穩定帶來更大沖擊
目前印度的一系列動員和授權行動,更多是為了提升部隊的備戰等級,調整交戰準則。例如明確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開火、何時讓戰斗機掛載實彈巡邏等,減少武器轉換過程中的時間空檔,防止被敵方抓住機會。因此,全面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秘密戰爭,比如特種部隊敵后作戰、針對恐怖組織的反恐行動,在印巴之間,尤其是克什米爾地區,一直都時有發生。從實際情況也能看出端倪,印度機場安檢極為嚴格,就是為了防范恐怖襲擊,印度警方和特警在防范巴基斯坦相關威脅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未來更有可能出現的是小規模空戰,甚至是無人機、無人艇作戰以及網絡戰。如今,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愈發廣泛,俄烏戰爭就是典型例子。無人機作戰的優勢十分明顯,沒有人員傷亡風險,還能深入敵方境內進行偵察、拍照,獲取情報,甚至用于輿論宣傳
巴基斯坦近年來在軍事領域發展迅速,得到了中國大量的技術支持,在電子干擾方面能力顯著提升,極有可能利用電子干擾手段影響印度無人機的作戰效能。此外,美國也在密切關注巴基斯坦的軍事動態,因為在他們看來,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中國軍隊的水平,畢竟中巴兩國關系緊密,巴基斯坦的軍事發展離不開中國的支持
說到印度的軍事部署,其軍隊中有兩支神秘的精銳部隊值得關注。一支是 1966年成立的傘兵特種部隊,在印巴作戰中多次深入巴基斯坦境內,執行斬首、突襲等任務,是印巴沖突中的作戰主力。另一支則更令人意外,是由流亡藏人組成的特種邊境部隊,規模超過3500人。這支隊伍原本被印度視為對抗中國解放軍的殺手锏,如今也有消息稱可能會被調派到克什米爾地區
這支特種邊境部隊,其旗幟是帶有雪山獅子圖案的旗幟,與西藏分裂勢力相關。早在1962年,大量約12000名藏人進入印度邊境,印度便將其收編訓練,成立了一個22號單位,就像以色列從不公開承認摩薩德的存在一樣,印度也對該單位的存在諱莫如深
這些藏人士兵能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環境作戰,身體素質和作戰能力遠超常人。他們的訓練強度堪稱變態:要求背負至少35公斤的負重,完成40公里的行軍,且要經過43周的艱苦訓練才能結業。此外,還需掌握攀巖、直升機垂降、近身搏擊等技能,而這些技能針對性很強
該部隊自成立以來,參與了不少戰爭。1971年孟加拉獨立戰爭中的鷹行動,他們協助孟加拉建國,戰斗場面十分慘烈;還參與了打擊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的 藍星行動,以及斯里蘭卡反恐戰爭的仙人掌行動,立下了不少戰功。然而,這些戰績在印度國內卻鮮為人知,若不是無國界記者的采訪披露,外界很難了解到這支藏人部隊的作戰情況
但這支特種部隊成員的境遇卻十分悲慘。他們服役期一般為十年,退役后最多只能拿到幾千美金的酬勞,許多人退役后只能在德里開雜貨店謀生,有些甚至在養老院孤獨終老
如今,這支部隊號稱有3500人,實際上能正常作戰的可能只剩1000人,且成員普遍年齡偏大。更糟糕的是,他們在印度無法從事公職,也難以接受高等教育,處境艱難
如果這支藏人部隊參與到此次克什米爾沖突中,其特殊背景可能會引發更多復雜問題。但中國一直秉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不會輕易被卷入沖突,不過必然會高度關注局勢發展,維護自身利益和地區穩定!
對此,您怎么看?關注桔子,帶您狠扒國際猛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