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母嬰店填寫會員信息時,當你在醫院留下產檢檔案時,當你在社交平臺分享孕產經歷時,這些數據可能正以50元/條的價格在地下市場流通。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孕產婦個人信息已成為黑產市場的"熱門商品",背后隱藏著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精準圍獵:從產檢到育兒的全鏈條數據倒賣
據業內人士透露,孕產婦數據因其"高轉化率"備受黑產青睞。一套完整信息通常包含姓名、電話、住址、預產期等核心字段,售價在30-80元不等。其中預產期在3個月內的"熱數據"價格最高,可達50元/條,是普通公民信息的5倍以上。
這些數據主要來自三個渠道:醫院內部人員違規導出、母嬰App數據庫泄露、線下商家會員系統漏洞。某母嬰平臺前員工承認:"用戶注冊時填寫的孕周信息,最終都成了精準營銷的籌碼。"
瘋狂的推銷:從胎教到早教的轟炸式營銷
購買數據的商家會進行二次加工。北京某代運營公司員工透露,他們每月接收上萬條產婦數據,通過AI系統自動分類:孕早期推孕婦裝、孕中期賣胎教課程、產后立即推月子中心和嬰兒奶粉。
"最夸張的時候,新手媽媽一天能接20個推銷電話。"剛生育的李女士表示,從住院開始就不斷收到母嬰攝影、產后修復等騷擾信息,甚至有人能準確說出她的分娩方式。
法律利劍與維權困境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需取得單獨同意。但現實中,某地破獲的案例顯示,一名醫院臨時工僅用U盤就拷貝了6000余條孕產婦信息。由于違法成本低(每條信息獲利僅幾毛錢)、取證難度大,多數受害者最終選擇忍氣吞聲。
專家建議,孕產婦在提供信息時應要求機構出具保密承諾,收到騷擾后可向網信部門舉報。目前江蘇等地已開展專項行動,重點打擊母嬰領域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但徹底斬斷這條灰色產業鏈,仍需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監管、提高技術防護等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