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營養邁入2.0階段,從過去單純依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機械式延伸,逐步升級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精準營養服務解決方案。GWI《全球健康經濟報告》顯示,全球健康經濟價值有望在2025年增長至7萬億美元。作為全球嬰配奶粉市場連續3年第一的飛鶴奶粉,持續發力全年齡段營養食品,逐步構建起一個從嬰幼兒配方奶粉、兒童奶粉、青少年奶酪,再到成人功能營養食品的全生命周期版圖。24年上半年,飛鶴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同比增長,迎來業績拐點。讓我們請飛鶴來講講全年齡段營養的布局思路和研發成果。
2025年5月8日,中國飛鶴首席科學家蔣士龍于FBIF2025乳品創新分論壇,進行了題為《全家營養2.0時代來臨,飛鶴布局全年齡段營養》的演講。
分享嘉賓
蔣士龍,首席科學家,中國飛鶴
蔣士龍,首席科學家,中國飛鶴
大家好!我是中國飛鶴的首席科學家蔣士龍,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與大家分享飛鶴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們在產品布局上的一些想法。
一、飛鶴集團簡介
首先介紹一下飛鶴的歷史。
嬰配行業的同仁們對飛鶴可能了解較多,但也有一些朋友可能還不太熟悉。飛鶴的前身是黑龍江農墾系統的趙光乳品廠,創立于1962年。
隨著中國改革推進,黑龍江省農墾系統將所有乳品企業整合到完達山旗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現任董事長——當時乳品廠廠長冷友斌先生,帶著核心管理團隊前往齊齊哈爾的克東縣,開啟了飛鶴的第二次創業。所以說,飛鶴真正意義上的二次創業是從2001年開始的,地點就是齊齊哈爾克東縣。
飛鶴發展歷程;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冷總二次創業后的第一個重要動作是在2003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時飛鶴規模還比較小,但借助這次上市獲得了第一筆融資。也正是有了這筆錢,從2006年開始,我們在齊齊哈爾建設牧場。正如剛才王濤總所講,中國不像新西蘭、愛爾蘭那樣具備純放牧的天然條件,從土地到環保各方面都不現實,因此我們從2006年起建設了屬于自己的產業鏈,開始打造萬頭牧場。
2010年我加入飛鶴,我們團隊開始著手開發“母乳化”配方奶粉。當時我們承擔了黑龍江省科技廳的重大專項——“母乳化嬰配奶粉的研制與產業化”項目。以這個項目的成果為基礎,我們推出了“星飛帆”系列。那時“星飛帆”的銷量還不算大,但定價很高。我記得2010年國內嬰幼兒奶粉的主流高端價位大概在150到200元,而我們的“星飛帆”700克定價分別是一段368元,二段358元,三段348元。
從2014年開始,飛鶴的科研工作一方面走向國際化,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借助外部科研資源為自身賦能。2014年我們在哈佛建立了營養實驗室。大家都知道,2008年之后,中國嬰配奶粉市場在一二線城市幾乎被外資品牌主導,中國品牌退居三四線及以下市場。
2015年,飛鶴提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戰略定位,從此飛鶴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2018年,我們與多位院士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2019年,飛鶴在2003年美國上市、2013年退市之后,重新在香港上市,再次獲得資本助力。
2021年,我們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共建“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聚焦生命早期、嬰幼兒以及孕期的營養研究。
2023年,我們又在哈佛設立了“腦發育基金”,資助波士頓兒童醫院的教授們開展嬰幼兒及兒童腦部與神經發育的基礎研究。同樣是在2023年,我們也將“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戰略進一步升級為“鉆研大腦營養”,希望通過營養干預,讓孩子更聰明、促進其腦部更好的發育,這也是我們目前的戰略定位。
2024年,飛鶴的中國市占率已經達到第一。隨著出生率下降,我們開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重點布局成人營養,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為此,我們在科研上與首都醫科大學建立了合作平臺。
2025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加上中國奶源逐漸過剩,我們也開始謀劃如何更好地利用自有奶源,開發嬰配粉和成人功能產品所需的功能原料。
二、核心優勢
飛鶴扎根在齊齊哈爾,大家都知道黑龍江雖然目前整體經濟形勢不算太好,但自然環境卻非常優越。我們幾乎把所有的工廠和牧場都布局在北緯47度的黃金奶源帶上。
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目前為止,飛鶴在國內擁有12家工廠,在加拿大還有一家嬰配粉工廠。這家工廠于2024年獲得了加拿大的生產許可,國內注冊正在進行中。我們在每一家嬰幼兒奶粉工廠的周邊都配套建設了牧場,距離近的只有幾公里,最遠的也不過二十公里左右,確保牧場出奶后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送達工廠進行加工,從而保證奶源的新鮮。
當然,無論是中美式的大規模飼養,還是像新西蘭那樣的放牧模式,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比如在規模化牧場中,牛糞處理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污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牛糞與當地每年大量產生的秸稈一起進行生物發酵,發酵產生的沼氣經過凈化后用于工廠自用;發酵物固液分離后,液體作為有機肥還田,固體則經過殺菌處理后可作為牛的墊床使用,或者用于菌類培養基的原材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循環。
自2015年開始,飛鶴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到2015年,飛鶴的市占率大約在3%。我們在2019年就已經成為國內市占率第一的品牌,2020年銷售額達到200億元。回看整個增長過程,從2016年的50億,到75億、100億、150億,再到200億,一步一個臺階。目前,盡管出生率下降,但我們的市占率依然穩定保持在20%左右。
三、科技引領及產品布局
接下來給大家再匯報一下飛鶴在產品布局上的一些想法。
(一)從母乳研究出發,打造更接近母乳的嬰配粉
1、建設研究平臺,深入開展母乳機制研究
我們知道,嬰幼兒最天然的黃金口糧一定是母乳。所以,對于沒有母乳或無法進行母乳喂養的孩子,我們就要盡可能給他們提供一款更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
因此,我們首先聚焦的就是對中國母乳的研究。飛鶴在哈爾濱建立了一個基礎研究實驗室。雖然我們也建設了很多外部平臺,但我們認為自身也必須具備堅實的研發能力。
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這是在哈爾濱的一個實驗室,做的是基礎研究。比如說,這張是一個老鼠頭的切片圖,我們通過動物實驗來觀察營養素在大腦和神經發育中的作用和干預機制。此外,我們還有一個分析和檢測方法開發實驗室,中試線也是在哈爾濱單獨設立的。最近我們在北京也剛剛建成了一個基礎實驗室,大家如果有興趣,到北京時也歡迎交流、溝通。
剛才我也簡單介紹了一些合作平臺。到目前為止,飛鶴已經與哈佛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畜牧所、江南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推進一些平臺建設和重大科研項目。
在這樣的合作基礎上,除了我們內部目前大概有七八十人的研發團隊,我們還建立了外部的專家團隊。這幾年,飛鶴在母乳研究方面確實投入了大量精力,也花了不少資金。截至目前,我們圍繞母乳研究已發表了50多篇文章,獲得了20多個授權專利。借這個機會,我也向大家做個簡單的匯報。
2、承擔“十四五”課題,建設中國母乳大數據庫
2022年,飛鶴牽頭,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計量院、江南大學及幾家企業,共同承擔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基于中國母乳研究的新一代嬰配乳粉制造技術研究及示范”。這個項目主要做什么?首先就是要建立國家級的母乳數據庫。
其實不止飛鶴,像伊利、三元、貝因美等嬰配粉企業,以及營養所、高校等科研機構,都在做母乳研究。從“十一五”末期、“十二五”“十三五”開始,科技部也設立了相關課題。那為什么“十四五”還要設一個重點專項?因為發現目前各家都有自己的數據庫,但數據通常不共享。而且從采樣方式、分析方法來看,也存在不一致,導致這些數據無法相互比較和使用。
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針對上述問題,科技部設立了這個專項,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按照中國飲食文化的分布,將全國劃分為12個飲食文化區,并在這些區域內建立3000對以上的母嬰隊列。以前我們做母乳研究,大多數是橫斷面研究。而這次的要求是從嬰兒出生一直跟蹤到6個月大,這是一個縱向隊列研究。在這期間,我們會采集初乳、過渡乳、早期成熟乳、末期成熟乳,并收集母嬰雙方的生物樣本,建立數據系統。同時,還會研究膳食等因素對母乳成分的影響,并將其與嬰兒的發育情況進行關聯,構建所謂的“指紋圖譜”和“母嬰畫像”。
這個項目計劃在2027年結題。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大約2200多個母嬰隊列的建立,特別是母乳樣本的采集工作已經完成,正在分析當中。
3、定位“鉆研大腦營養”,研究營養成分干預神經發育機制
2023年,我們正式將飛鶴的戰略方向定位為“鉆研大腦營養”。我們想搞清楚,嬰兒食品中到底哪些營養成分、以何種方式影響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目前我們正在和北京大學神經所合作,驗證如氨基酸、母乳低聚糖和脂類物質如何作用于神經系統的發育。
這一研究我們目前是以線蟲模型為基礎,研究已經接近完成,相關結果也即將發布。與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北大神經所在類腦器官方面領先的技術,成功構建了血管化的腦類器官,用于進一步研究營養素在人體腸道消化吸收之后,能否穿越血腦屏障,以及究竟是哪些成分能夠穿越,進而真正作用于神經和大腦發育。
這項研究目前仍在進行中,目前還沒有正式發表的成果,后續也歡迎學術界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討。
(二)原料國產化實踐
當前國際貿易局勢緊張,特別是中美貿易戰加劇,導致很多美國供應商基本停止發貨。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尤其對依賴進口原料的乳企影響巨大。我曾參與2009年那批乳制品國家標準的制定,后續嬰配粉現行國標討論我也多次參與。站在企業角度,我強烈建議制定標準的專家應充分考慮中國國情與行業實際。例如,在嬰配粉領域,目前國標中所規定使用的乳糖、乳清蛋白等關鍵原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如果中美及與西方的貿易戰真正爆發,中國將難以生產出符合國標的嬰兒奶粉。這是一個極其嚴峻的現實。
針對上述問題,飛鶴從前年起便著手自建生產線,利用中國剩余的優質奶源開展原料分離。因為中國尚未形成奶酪產業,富余的奶可以用來直接分離乳糖與蛋白質。目前,飛鶴已具備生產許可證并實現商業化的原料包括:乳鐵蛋白、脫鹽乳清粉、乳清蛋白、酪蛋白。其他原料也已進入中試階段。
(三)產品布局:從嬰幼兒拓展到全生命周期
飛鶴在擁有早期生命營養研究和原料自給能力的基礎上,產品布局也從過去聚焦生命早期,拓展至覆蓋孕期到中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去年我們推出了一款孕期口服液產品,旨在為孕婦提供基礎營養的同時,強化對胎兒神經發育有益的成分。不過這款產品目前尚未實現規模化生產。
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嬰兒產品仍是飛鶴的主力。我們涵蓋了普通嬰配粉、有機配方以及特醫產品。2016年上市的“星飛帆”在2020年單品銷售額達到100億。2022年我們對其升級,推出“星飛帆卓睿”,該產品在2024年的單品銷售額也達到了100億,現為飛鶴重點打造的大單品。
在產品細分上,我們也在推動法規進步,與風險評估中心、衛健委溝通,希望能夠推出適用于更小月齡嬰兒的產品。但當前法規尚無明確解決思路。除嬰兒產品外,我們也開始向兒童、青年、中年與老年人群拓展。
兒童品類方面,原有“卓然”品牌主要面向4-6歲兒童,產品包括奶粉、液奶。現在我們又推出了奶酪零食,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提供營養補充。針對中老年人群,這是飛鶴目前重點發力的方向。為與嬰幼兒產品區分,我們將中老年產品統一歸于子品牌“愛本”旗下,近年來持續重點打造該品牌。目前,“愛本躍動TM蛋白”已經上市。針對中老年人摔倒多因肌肉流失嚴重的問題,這款產品旨在防止肌肉流失或促進肌肉合成,已成為我們的一個大單品。
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同時,隨著年齡增長導致免疫力下降,我們推出了強化牛初乳產品。針對慢性病人群,也有不同的產品方向。昨天我剛參加了國家發改委關于“食物主動健康與人群老齡化科技應對”的專題討論,說明應對老齡化和提升人群健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截至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3億,未來幾年這一數字將快速上升。多數老年人不止患有一種慢性病,因此如何通過營養干預幫助他們更健康地生活,是食品企業的重要使命。2024年,我們與首都醫科大學吉院士團隊合作,在成人營養領域展開聯合配方設計、產品開發與功效驗證等系列工作。
(四)功能食品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放在功能產品開發上。去年全國兩會上,冷友斌董事長作為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在中國發展功能食品的提案,并得到衛健委積極回應。2027年,衛健委將聯合工商總局、中草藥局及其他部委,支持我們在黑龍江開展功能食品先行先試。
目前,黑龍江省衛健委已形成試點方案,切入口是基于“藥食同源”的食材,通過數字標簽方式明確其功能屬性。因為單靠口頭教育消費者成本高、風險大,不如在包裝上以數字標簽直接呈現功能信息,讓消費者清楚了解產品用途與適用人群。當前工作正在協調推進中,由衛健委與市場監管總局牽頭。除黑龍江外,湖北、江西等省也參與了試點計劃,每省選取若干當地代表性藥食同源食材進行推進。這也是飛鶴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重點。
(五)有機農業的拓展嘗試
除了乳制品業務外,2022年我們成立了一家農業公司,依托黑龍江天然的黑土地與優良生態環境,重點發展有機農業。目前已上市的產品包括鮮食玉米、玉米植物酵素乳等。鮮食玉米雖然看起來不顯眼,但目前年銷售額已達到七到八億元。不過由于成本問題,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每年虧損約一到兩個億。今年的目標是力爭實現營收平衡。
圖片來源:中國飛鶴分享資料
四、社會責任
飛鶴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始終注重反哺社會。公司成立55周年之際,向齊齊哈爾七個貧困縣捐贈了價值1.76億元的醫療器械;疫情期間,飛鶴第一時間捐出1億元的產品與1億元現金。今年在總書記召集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后,飛鶴率先響應國家號召,拿出12億元鼓勵適齡女性生育,積極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在環保方面,飛鶴同樣高度重視。目前已入選中國ESG上市前100名,公司位于吉林克東、泰來的兩大工廠也獲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取得了多項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榮譽。
蔣士龍,首席科學家,中國飛鶴
最后,用我們當前的企業愿景作結:“用營養傳遞愛,為人類更智慧、更健康、更長壽,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全齡營養解決方案的引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