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董事長離任+IPO“爛尾”難題:桂林銀行上市“最后一公里”卡在哪?
近日,桂林銀行因董事長吳東的突然離任以及IPO進程中暴露的諸多問題,再次成為金融領域的焦點。這家成立于1997年、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控股銀行,在廣西金融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接連披露年度報告、季度報告和上市輔導進展報告,一系列關鍵信息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董事長吳東的離任、一季度營收利潤雙降以及IPO進程中遺留問題未妥善解決等狀況,讓桂林銀行成為廣西首家上市銀行的愿景充滿變數。
“換帥”能否破局
吳東,這位在金融領域經驗豐富的領導者,于2010年加入桂林市商業銀行(桂林銀行前身),從副行長做起,2019年12月正式出任桂林銀行董事長,掌舵該行近6年。在他的任期內,桂林銀行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成為廣西資產規模最大的單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也是廣西首家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的城商行,位列“2024年全球銀行1000強”第295位。
然而,2025年4月28日,桂林銀行發布2024年年報顯示,吳東已于今年4月卸任。緊接著,4月29日媒體披露,桂林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召開,會議決定罷免吳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代表職務,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備案、公告。吳東的突然離任,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和關注。
接替吳東的是張先德,他與吳東同齡,擁有豐富的銀行工作經驗。張先德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金融學,在職研究生就讀廣西師范大學國民經濟學專業,獲得注冊會計師、經濟師職稱。他曾在中國人民銀行桂林市中心支行任職,2011年加入桂林銀行后,歷任財務部總經理、財務總監、副行長等職,2024年起擔任行長。如今,張先德代為履行董事長職務,他將肩負起帶領桂林銀行繼續前行的重任。
高層人事變動對桂林銀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直接的影響便是IPO之路。IPO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需要穩定的管理團隊和明確的戰略規劃。吳東的離任可能會使桂林銀行的IPO進程出現一定的波動和不確定性,投資者和市場對桂林銀行的信心也可能受到影響。新任董事長張先德需要盡快熟悉業務,穩定團隊,重新凝聚市場信心,以確保桂林銀行的IPO進程能夠順利推進。
IPO進程受阻:遺留問題待解
桂林銀行的IPO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11年,該行就提出上市目標,2018年正式啟動IPO相關準備工作,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增資擴股等方式補充資本。2023年8月,桂林銀行正式進入IPO輔導期,由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然而,根據中信證券4月21日披露的第七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桂林銀行目前仍存在兩大棘手問題,且這些問題早在2023年10月至12月的第二期輔導報告中就已被提及,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處理。
一是部分自有房產土地未辦理權證,部分租賃房產未備案登記。房產確權問題不僅涉及到銀行的資產合法性和合規性,還可能對銀行的正常運營和未來發展產生潛在風險。例如,在面臨拆遷、征收等情況時,未辦理權證的房產可能會導致銀行無法獲得應有的補償,從而造成資產損失。同時,租賃房產未備案登記也可能引發租賃糾紛,影響銀行的經營穩定性。
二是該行在日常信貸等業務中涉及的部分法律糾紛和訴訟仍未解決。法律糾紛和訴訟不僅會耗費銀行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可能對銀行的聲譽和財務狀況造成負面影響。如果銀行在訴訟中敗訴,可能需要承擔巨額的賠償責任,這將直接侵蝕銀行的利潤。而且,頻繁的法律糾紛也會讓投資者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產生質疑,不利于銀行的上市進程。
按照輔導計劃,桂林銀行原定于2025年4至6月完成輔導并制作上市申請文件,但從目前情況看,這一計劃恐難按時完成。除了上述遺留問題,高層變動也為IPO進程增添了不確定性。新任董事長需要時間來熟悉IPO的相關工作,與輔導機構、監管部門等進行溝通和協調,這無疑會延長IPO的準備時間。
此外,當前銀行股估值較低,新上市銀行在定價時面臨較大困難,銀行并非政策優先支持上市的領域,政策上往往鼓勵一些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等上市,以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這些外部環境因素也對桂林銀行的IPO進程造成了不利影響。
營收凈利雙降、不良率攀升
除了高層變動和IPO遺留問題,桂林銀行的業績增長與資產質量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憂。
2024年報顯示,桂林銀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業績仍保持一定韌性。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9.38億元,同比增長5.56%;凈利潤22.80億元,同比增長10.21%。資產總額較上年末增長7.08%至5415.30億元,貸款總額增長12.60%至3311.58億元。
然而,進入2025年一季度,桂林銀行的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2025年一季度,桂林銀行營業收入僅為31.5億,同比降幅達11.3%,這是桂林銀行20年來的首次兩位數的營收下降。凈手續費收入則同比下降超17.2%,總投資收益從上年同期盈利超4億轉為虧損0.44億。此外,今年一季度,桂林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也下降1.3%至1.04億,這是2021年以來,桂林銀行凈利潤增長再次由正轉負。
業績的下滑可能與宏觀經濟環境、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銀行自身的業務結構和發展策略有關。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的融資需求可能受到一定影響,銀行的信貸業務增長面臨壓力。同時,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可能導致銀行的投資收益下降。
在資產質量方面,桂林銀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202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68%,撥備覆蓋率為131.94%。資本充足率為11.67%,雖符合監管要求,但處于行業較低水平,銀行在面對風險時的抵御能力有減弱。
更值得關注的是,桂林銀行不僅不良貸款率攀升,計提的貸款減值準備也處于大增長的趨勢。2022 - 2024年,桂林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9%、1.65%、1.74%,同期計提的貸款減值準備金分別約為63億、78億、84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不良率已高達1.79%。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和貸款減值準備的增長,反映出桂林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銀行需要加強對信貸業務的審核和監控,優化信貸結構,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資產質量。
桂林銀行還被曝光存在內控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桂林銀行多次被罰,涉及違法事項包括貸款“三查”不到位、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承兌匯票貿易背景審核不嚴等。前段時間,桂林銀行因涉及非潔凈處置不良資產等問題被處以100萬元罰單。內控問題的頻發不僅會給銀行帶來經濟損失,還會損害銀行的聲譽,影響投資者和客戶的信心。
未來,桂林銀行能否成功突圍,成為廣西首家上市銀行,取決于其能否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