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學子、學生家長看過來!
近日,內江市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
內江市教育和體育局
聯合發布
關于印發《內江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實施辦法》的通知
具體內容如下
內江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實施辦法
一、報名工作
按照《內江市教育和體育局關于做好全市2025年中考報名工作的通知》要求,規范組織報名工作。
二、命題制卷
為確保試卷質量和試題安全,市教育體育局按秘密級要求,統一組織命題和制卷。根據《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實“雙減”要求,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按照“兩考合一”要求確定命題難度。體育考試和實驗操作考試說明分別由體衛藝科、市技裝中心負責制定。
三、考試辦法
內江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以下簡稱中考)合并進行。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任何高中階段學校不得錄取未參加中考或無中考成績的考生。
(一)考試科目及組考形式
中考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生物、地理、體育及實驗操作共11科。
語文、數學、英語分科制卷、考試;物理和化學學科合并制卷,簡稱“理化綜合”;政治和歷史學科合并制卷,簡稱“政史綜合”;2026屆生物和地理學科合并制卷,簡稱“初中2026屆生地綜合”,綜合學科實行分科編排試題和同堂合考。文化考試學科除生物、地理外,其余學科均分A、B卷制卷;體育考試(按《內江市教育和體育局關于做好2025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要求執行)和實驗操作考試(按《內江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實施方案》要求執行)分別由市教育體育局體衛藝科、市技裝中心具體負責組織。以上考試由市教育體育局統一牽頭組織,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實施。
(二)考試類別及分值設定
1.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條件的主要依據。考試成績由9門文考科目成績(分A、B卷制卷的文考科目成績只計A卷原始成績,其余文考科目成績按卷面原始成績計算)和體育、實驗操作科目成績組成,文考各科目滿分100分,體育科目滿分70分,實驗操作科目滿分20分,總分990分。各考試科目成績均以等級的形式呈現:文化考試科目80分及以上為優秀(A等)、70~79分為良好(B等)、60~69分為合格(C等)、60分以下為不合格(D等),體育和實驗操作科目成績等級按相關要求確定。初2025屆生物和地理科目以初二時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準;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初2026屆生物、地理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安排在初二進行。對綜合素質考核和各學科學業水平考試(含補考,補考工作由各考點所在轄區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自行組織)均達合格及以上等級的學生,可頒發初中畢業證。
2.普通高中招生考試。普通高中招生考試成績由9門文考科目成績(分A、B卷制卷的文考科目成績由A卷原始成績按相應比例折合后的成績加B卷原始成績組成,其余文考科目成績按卷面原始成績的35%計算)和體育、實驗操作科目成績(原始成績)組成,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科目每門滿分130分,化學、政治、歷史科目每門滿分60分,地理、生物科目每門滿分35分,物理科目滿分70分,體育科目滿分70分,實驗操作科目滿分20分,總分為800分。2025屆的生物、地理科目成績由市教育體育局在2024年初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庫中提取。因故未能參加生物、地理科目考試的2025年考生(含市外考生),應參加初2026屆生物、地理科目畢業考試;已參加的考生,不得再參加生地考試。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嚴格審核考生資格。
3.中職和五年制高職招生考試。中等職業學校和五年制高職招生考試成績,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七科A卷滿分計算,總分為700分。各科B卷以及體考、實考、生物、地理等科目成績不計入總分。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三)文考時間安排
四、評卷及成績發布
(一)中考評卷
中考評卷由市教育體育局統一組織實施,實行網上評卷,評卷工作方案由市教育體育局制定。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考前要組織學生進行考試規則、考試紀律的誠信教育和網上評卷規范答題適應性練習。
(二)成績發布
市教育體育局將考生成績庫統一發送到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機構,待第一批考生錄取后,由錄取機構統一打印考生成績通知單,新生《錄取通知書》和考生成績通知單通過各報名點逐級發放給考生本人。通知成績時,達到或超過各招生區域內學校最高錄取分數線的考生成績以等級A呈現。嚴禁學校宣傳、炒作中考狀元和升學率,教育行政部門只向學校提供本校成績數據。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五、志愿填報及招生錄取
(一)志愿填報
1.填報時間:2025年6月15日8:00至17日20:00
2.填報辦法:考生自行掃描準考證上的二維碼或通過電腦登錄“內江市基礎教育招生入學管理平臺”(網址:www.njszk.cn)填報志愿。
3.相關要求
(1)為讓考生提前適應網上填報志愿的操作流程,確保志愿填報平安順利,將于2025年6月1日8:00至6月3日20:00開展網上模擬志愿填報演練。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初中學校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指導學生按時參加網上志愿填報演練,確保參與率達100%。志愿演練數據不能作為考生正式志愿,6月3日20:00以后,市教育體育局將全部演練數據清空。
(2)報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必須填報普通高中學校志愿。考生及家長填報志愿時,務必根據實際,慎重選擇。志愿一經確定不能更改,錄取后只能在錄取學校就讀,違規到其他學校就讀的,將不予注冊普通高中學籍。
(3)網上填報志愿系統會對考生志愿信息進行加密保護,考生要高度重視志愿填報系統登錄密碼的設置和保管,密碼只能由考生本人或家長保管,不能泄露給其他人員。
(4)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初中學校要加強對考生志愿填報的指導工作,充分尊重考生的意愿,填報志愿完全由考生及家長自主確定,任何人不得更改和限制。對存在更改或限制考生志愿、實施生源封鎖等違規行為的,市教育體育局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5)除考生本人可查詢和修改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能查詢和修改考生的志愿信息。
(二)招生計劃和范圍
全市普高招生共劃分“市直三區”、資中、威遠和隆昌四個招生區域,五年制高職和中等職業學校面向全市招生。
內江六中面向三縣(市)招收1個創新后備人才培養項目班,共55名學生,綜合縣(市、區)情況,指標分配為:隆昌市13名,資中縣26名,威遠縣16名。市教育體育局將按照考生志愿和中考成績進行錄取。
2025年全市普通高中、中職和五年制高職招生計劃,待省教育廳審核后,另行發文通知。
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轄區普高學校辦學條件、生源師資、班額校額等情況,科學制定各普高學校招生計劃,報市教育體育局審批同意后,于5月23日前將普高招生計劃下達到轄區內普高學校。各縣(市、區)和普高學校必須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嚴控班額,嚴禁高中新生年級出現大班額,未經市教育體育局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招生計劃。對未經批準的超計劃招生、提前招生、承諾招生等違規招生行為,市教育體育局將不予注冊學籍,對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三)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
1.組織形式。全市普通高中錄取工作由市教育體育局統一安排,所有錄取工作必須在市級招生錄取平臺上完成。市直三區普高學校的錄取工作由市教育體育局和三區教育行政部門成立的“聯合招辦”組織實施;三縣(市)普高學校的錄取工作由市教育體育局統籌安排,三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按市教育體育局安排組織實施。
2.劃定普高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市教育體育局將根據各招生區域考生人數、中考成績和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統一劃定普高招生(含藝術體育類考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各普高學校不得招收成績低于最低控制線的考生。
(四)中職和五年制高職的招生錄取
三年制普通中專的招生錄取由市教育體育局統一安排,錄取工作由市教育考試院組織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錄取不受區域限制,按志愿錄取。五年制高職由市教育考試院組織網上填報志愿,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由市招委、市教育體育局劃定,按照程序報批,招生錄取工作按省上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實施辦法由市教育考試院另文通知。中職招生錄取采取按志愿、分批次和自主補錄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五)普通高中招生相關規定
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相關招生改革要求,對普通高中招生辦法作如下規定。
1.嚴格落實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政策。
(1)嚴格落實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政策,確保分配比例達50%以上。分配指標到校招生名額時應按初中學校的報名人數為基數計算,并適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
(2)指標到校招生的考生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①應屆初中畢業生;
②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達到B等及以上;
③須在生源學校實際就讀并有3年正式學籍(正常轉學的學生須滿2年);
④第一志愿須填報指標到校的招生學校;
⑤中考成績不得低于填報的普高學校當年錄取分數線下30分。
2.規范中考加分行為。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含臺灣戶籍)考生和烈士子女中考加分辦法嚴格按照《內江市教育和體育局等五部門關于做好我市2024年普通高中、五年高職招生錄取照顧加分工作的通知》(內教發〔2024〕5號)要求執行。各縣(市)教育行政部門須在5月28日前完成本縣(市)報考普高考生的加分資格審核工作,對加分項目和分值不得擅自變更。市直、三區考生的加分資格,由三區教育主管部門在5月25日前完成初審,并于5月28日前將初審合格考生的相關證明材料報市教育體育局基教科復核,同時上報審核花名冊(報名號、學籍號、姓名、加分代碼)的紙質和電子文檔。報考五年高職考生加分資格報各縣(市、區)教育考試中心初審,各縣(市、區)教育考試中心匯總后于6月28日前上報市教育考試院審核。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烈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及其他各類優撫對象子女入學,要嚴格落實好相關優待政策。
3.特長生招生。為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根據《四川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5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等相關要求,具備特色辦學基礎的普通高中學校,在市域范圍內參照藝體特長生招生模式,實施科技類特長生招生。擬開展特長生招生的學校,于5月26日前將招生方案和招生計劃報市教育體育局審核,經同意后方可實施招生。特長生招生必須安排在中考結束后進行,招生錄取以中考成績為依據,嚴禁以任何形式舉行自主招生考試。開展特長生招生的學校,要明確辦學特色、招生數量和相應的招生辦法,嚴控招生比例,要規范有序組織開展招生工作,嚴禁超計劃違規招生。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六)高校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和公費師范生招生規定
《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我省2025年重點高校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規定,我市東興區屬于“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我省省級公費師范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川招考委〔2019〕11號)規定,“東興區、資中縣、威遠縣、隆昌為四川省省級公費師范生實施范圍縣。”
1.高校專項計劃。報考條件為:“申請考生及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須在本省(區、市)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須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符合當年普通高考報名條件。”
2.地方專項計劃。報考條件為:“申請考生及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須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須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符合當年普通高考報名條件。”
3.公費師范生。報考條件為:全省考生均可報考相應的省屬院校公費師范生。具有公費師范生實施范圍縣的戶籍和高中三年學籍、符合我省當年普通高考報名條件的考生報考本縣(市、區)公費師范生時優先錄取,生源不足時逐步擴大至全省生源。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六、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是本區域內組織中考工作、治理考試環境、維護考試安全穩定、整肅考風考紀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各項要求落地落實。任何學校和個人均不得動員要求學生提前結束義務教育,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不參加中考,若出現此類情況將依法追究責任。根據中考考務細則,進一步健全考區考務管理制度,加強試卷運送與保管、考試實施等過程管理,確保責任到崗到人。嚴肅考紀考風,對違反考試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及有關文件規定,依法嚴肅查處,確保考試公平、公正。2025年5月底前,各考區要全面開展中考考務安全管理大排查和各類風險隱患整改消除工作,確保考務組織管理安全有序。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二)規范招生工作
一是規范招生宣傳。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5)的通知》《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5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學校要嚴格規范招生行為,強化招生信息公開,確保公平公正。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計劃、招生范圍、招生程序、招生方式等內容公開,其內容須在主流媒體、教育網站、公示欄等公布。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鼓勵支持初中畢業生在內就讀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整合宣傳資源,通過本地主流媒體、教育網站等官方渠道統一做好招生宣傳,發布招生指南,指導初中畢業年級開好家長會,引導學生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優生留內率。各招生學校和生源學校必須吃透相關政策,本著客觀、公正的要求,向社會和考生進行負責任的宣傳。為防止生源異常流動,特別要把相關政策宣傳到位,未經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嚴禁任何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到我市違規進行招生宣傳和招收普高學生。對違反規定的學校和個人,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二是規范錄取程序。普通高中招生辦法和錄取程序由各組織實施錄取工作的機構制定,第一批新生《錄取通知書》的發放工作于6月29日前完成。普高《錄取通知書》必須加蓋市(或縣、區)普高招生機構的錄取專用章,五年高職《錄取通知書》按省上有關規定辦理。縣(市、區)所屬中職學校招生由轄區教育行政部門辦理錄取手續,市屬中職學校(含民辦中職)由職成科辦理錄取手續。凡不符合招生條件的考生,不得錄取和發放錄取通知書,否則,將不予注冊學籍。
三是加強學籍管理。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屬地招生原則,充分利用學籍系統加強招生管理,落實招生計劃剛性執行。加大學籍監管力度,嚴禁為超計劃、違規選拔、違規跨區域招收和轉學的學生辦理學籍注冊轉接。學籍注冊轉接是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招生學校是第一責任人,必須堅持“誰招生誰負責”。生源學校和招生學校要充分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引導家長遵守招生規定。因違規招生造成學生學籍無法注冊轉接的,由違規學校承擔全部責任。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三)嚴肅招生紀律
各縣(市、區)、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招生政策,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中小學招生入學“十項嚴禁”、普通高中招生“九個嚴禁”和中職學校招生工作“五禁五不”紀律要求。各駐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紀檢組要加大招生監管查處力度,對違規招生行為,要堅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建立招生“黑名單”制度,把嚴重違規的學校、校長列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對違規招生的學校,由轄區教育主管部門嚴格責任追究;對違規招生的個人,依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等相關政策規定,做出相應處理,同時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上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市教育體育局設咨詢和監督舉報電話:基礎教育科:0832-2053558,職成科:0832-2023984,市教育考試院:0832-2023359。
附件:1.內江市2025年中考工作日程安排表
來源丨內江市人民政府網、內江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