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山區廟行鎮,有這樣一群人,用智慧和熱情在矛盾的縫隙中播撒理解與寬容的種子,他們是人民調解員。他們家長里短的絮語中,藏著化解冰封的溫度;反復穿梭的身影里,映照著守護安寧的執著。翻開他們的故事,你將看到如何運用調解化干戈為玉帛,見證平凡崗位上的不凡力量。讓我們跟隨這些調解員的腳步,探尋化解矛盾的密鑰,感受人與人重新連接的微光。
共康六村二居委人民調解員 徐廟根
人民調解員徐廟根,性格隨和,是小區有名的“和事佬”,深受居民的認可和喜愛,平日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徐。他曾在共康六村二居委工作,擔任過居委主任、黨總支副書記等職位。退休后,他那顆愿意服務他人、回饋社會的心從未停歇,便主動請纓擔當人民調解員,這些年來他穿梭于糾紛的旋渦,以“情理法”為針,以“多方聯動”為線,在矛盾的亂麻中編織出溫暖的鄰里圖景。
01
“細雨”紛紛惹人愁
在城市的煙火日常里,鄰里間的摩擦如同墻上的斑駁污漬,看似微不足道,卻足以影響社區生活的整體和諧。401室衛生間漏水,對301室來說就像一場無休止的細雨,苦不堪言。潮濕的墻壁、發霉的氣味和潛在的衛生隱患,讓301室業主反復催促401業主盡快維修,可401室業主覺得物業維修不靠譜,堅持要居委會幫忙找信得過的維修隊。一個急著解決問題,一個堅持自己的要求,雙方越說越僵,矛盾逐漸升級。
02
老徐的調解經:先聽再辦
老徐深知,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是化解矛盾的關鍵。他總是站在雙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用真誠和公正贏得信任。這場糾紛不僅是漏水問題,更是鄰里間信任的重建。這場糾紛不僅僅是漏水問題,更是鄰里間信任的重建。他先去兩家查看情況,關注到了301室的潮濕墻面和401室的滲水管道。他分別與兩家溝通,傾聽301室業主的抱怨,也理解401室業主對維修質量的擔憂,畢竟誰都不想花錢修了還漏。在弄清楚漏水原因是管道老化后,老徐決定分兩步走:一方面聯系專業維修師傅評估、確定維修方案;另一方面分別做雙方思想工作。對401室業主,他承諾會幫著挑選合適的維修隊,并全程盯著維修;對301室業主則是耐心解釋流程和時間安排,緩解對方的焦慮。老徐常說:“調解沒別的技巧,就是把雙方的心思都摸透,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03
老徐的好辦法:多方聯動
在調解會上,老徐讓雙方坐下來好好談。他把維修隊的資質、過往案例都擺出來,幫著401室業主選了一家口碑最好的維修隊。針對301室業主擔心墻面修復的問題,他建議先修好漏水,再處理墻面問題,免得扯來扯去耽誤時間。維修時,老徐每天都到現場當監工,盯著材料是不是合格,工序有沒有到位,及時向301室業主反饋進度。一周后,漏水問題解決了,401室換了新管道,301室的墻面慢慢干透,霉味也沒了。當401室業主看到維修如此細致,于是主動對301室業主提出:“等墻面干了,我幫你找師傅補漆。”這句遲來的善意,讓僵持多日的冰層悄然融化。
04
老徐的形象照:質樸溫暖
老徐的調解工作看著瑣碎,卻關聯著居民的幸福感。他說:“鄰里之間哪有解不開的結?多聽多跑,把雙方的需求都落實了,矛盾自然就沒了。”這次調解的意義遠不止修復一段管道,更重要的是鄰里間的信任正在重建。這種溫暖的重建,靠的不是冰冷的法條堆砌,而是讓法理帶著溫度,讓情理充滿分量,讓每一次溝通都成為打開心門的鑰匙。
社區里每天都有這樣那樣的小事,老徐就像個穿針引線的人,把大家的矛盾理順,把鄰里情串起來。他不講究高大上的辦法,而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居民覺得靠譜、安心。在他心里,社區和諧沒那么復雜,就是把每一件小事辦好,讓大家住得舒心、處得順心。而居民的笑容就是社區最美的風景。
在云端上喝杯咖啡,憑窗瞭望半城山海!
這些年,她把“知行合一”刻進每節課里
2025年第一季度“寶山好人”名單發布
通訊員:盛蘇敏
編輯:秦天宇
資料:法潤寶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