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5月6日電 (喬潔 郭海霞 )無人機光影秀點亮夜空、特色農家小吃讓人大快朵頤,在甘肅慶陽市環縣,道情皮影戲和流行演唱會在這個“五一”假期齊上演,每逢節假日必出“新招”的環州故城景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環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6日披露,4月30日至5月5日,該縣共接待游客55.54萬人次,同比增長10%;實現旅游花費3.2億元,同比增長91.43%。其中,環州故城景區接待游客28萬人次。
“五一”假期期間,甘肅慶陽環縣無人機表演邀八方游客。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環縣以“多彩環州 樂游故城”為主題推出三大類23項沉浸式文旅體驗活動。當300架無人機編隊騰空而起,夜幕中繪出各種環縣名片:“中國羊谷 善美環州”“環縣歡迎您”“5.1出游季”等字樣和“三羊開泰”、風力發電機、石油油井等極具本土特色的圖案輪流上演。來自西安的游客李卓感嘆道:“科技的力量太震撼了,環縣名片‘飛’上天了。”
除了感嘆科技的力量,漫步在環州故城景區,傳統戲劇演出和明星演唱會舞臺各自璀璨。被道情戲腔吸引的游客張女士第一次看到皮影戲的“現場直播”,從重慶遠道而來的她對這項古老的藝術興趣濃厚,看著藝人們手指翻飛間,幕布上的皮影人物伴著獨特的唱腔與鼓點在光影中演繹傳奇故事,她覺得自己不虛此行。
圖為環縣環州故城景區游客絡繹不絕。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環縣,每逢過節必有“戲”。《三滴血》《鎖麟囊》《竇娥冤》等秦腔經典名段引得臺下戲迷共同吼唱;不遠處舉行的流行演唱會,觀眾手中揮舞的熒光棒和經典曲目的演唱,讓從西安專程趕來的劉文感慨將記憶拉回孩童時代。
除此之外,隴劇表演、吳橋雜技、泥塑、插花、香包等傳統技藝亮相,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圍觀打卡。“環州故城每次節日都會上新節目,總是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游客耿萬里沉迷于香包刺繡工藝和皮影雕刻技術,輾轉多個非遺館,他準備為親友帶回自己親自制作的香包和皮影擺件作為禮物。
“師傅,給我來兩份韭菜餅子。”“我要兩碗燕面揉揉,多放辣椒和蒜。”“五一”假期,環縣一連多日舉行的農文旅融合百千萬工程鄉鎮特色展銷會現場人頭攢動,各個鄉鎮的展位前,各種極具當地特色的農特產品從田野走到了大眾眼前。
“太有特色了,口感爽滑筋道,調料調配得恰到好處,吃得很過癮。”四川游客李若涵對當地的燕面揉揉贊不絕口。據蘆家灣水岸生態農莊負責人劉登軍介紹,自4月28日展銷開始,攤位每日都擠滿食客,日均銷售額約3000元,整個“五一”假期累計收入超2萬元。
圖為環縣鄉鎮農特產品展銷臺前,人頭攢動。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此外,毛井的大件羊肉、合道的山地蘋果、山城的紅花蕎麥面、曲子的豬血燴豆腐、木缽的大棚香瓜、洪德的莊子峁美食……20個鄉鎮展區極具特色的農產品,成為游客備受青睞的“舌尖味道”。
為做好“五一”假期文旅市場服務保障,環縣交通、城管、公安、應急等部門全力保障游客出行便捷;10輛專線公交穿梭高鐵站至環州故城,免費接待游客,縣內所有景區觀光車、城區停車場免費開放;百名志愿者全程“管家式”貼心服務。
“從環縣全域旅游發展,我們清晰感受到文化從‘點綴’變為‘基因’,產業從‘單一’走向‘多元融合’,參與者從‘政府主導’轉為‘多元共享’。”環縣文體廣電與旅游局副局長谷昊晟表示,環縣“以文化人、以旅富民”的探索逐步取得成效,文化扎根鄉土、創新激活業態、共建凝聚合力,農文旅融合才能成為鄉村共富的強勁引擎。(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