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二房東,都是“空間管理大師”!
深圳福田某小區內,二房東居然將80㎡的兩居室,分割成8間出租房。
每個單間里面,還配備了衛生間,放了高低床,能夠兩個人住。
連10平米都不到的“套娃房”,看起來又臟又亂,房東卻直接開價1300元/月,據說還不愁租。
1300元在農村或許能租個帶院的房子,進到一線大城市,只能妥協到渴求獨立的衛生間。
白天在CBD當白領,晚上只能回到陰暗的租房當“老鼠”。
北上廣深的打工人,光為了活著就很艱難。
也只有租過房的人才知道,北上廣深不僅活著艱難,還能遇到一堆奇葩戶型,離譜到驚掉下巴。
互聯網上有句話說:他鄉容不下肉身,故鄉容不下靈魂。
因為在他鄉,不僅房租貴,戶型還奇葩。
大家租房時最看重的就是衛生間、廚房、床,還有浴室。
沒想到上海的天才二房東,直接在8平方米的空間里,一次性滿足租客的4個要求。
淋浴頭在進門口的左手邊,旁邊是灶臺,頂上掛著抽油煙機,右邊是一張1.35m*1.5m的床,廁所直接挖在廚房和床之間。
這看著不像房里面有廁所,倒像是廁所里面有張床。
晚上摸黑起床時還要小心一點,否則可能一腳入坑。
洗菜的時候也記得要小心,不然滾進坑里的土豆,掏還是不掏又成了一個問題。
當然這房間也不是沒有好處,洗澡的時候可以順便把菜給做了。躺著的時候靈感來了,可以彈射起步,0.1秒到達廁所戰場。
貼心的二房東,還是太全面了。
他們直接將上下樓梯的轉角,硬生生改造出一個房子,租給你。
租客回家要搬梯子才能上去,心里總是提心吊膽,害怕梯子滑落或被撤走。
房東雖然貼心地在房間里準備了馬桶,但房間狹小,馬桶只能和床緊挨著。
雖然房間沒有桌子,但是馬桶一蓋,還能放2菜1湯,又是省錢的一天。
此時仿佛對“馬桶在床頭,吃喝不用愁”的調侃,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只是苦了自己的鼻子,晚上睡覺只能聞著馬桶的異味入眠。
更憋屈的還有這位。
整個房間是個三角形空間,還有一根頂梁柱橫亙在了床和廳之間。半夜起來夢游的時候大概都能爬上一段。
另外,愛睡覺人士起床時還不能起得太猛,否則“哐當”一聲,喜提“紅包”一個。
本以為床窄一點就算了,結果客廳更絕,整個人得彎著腰才能通過前往客廳的隧道。
來到廳之后,打工人懵了。
畸形的空間只適合1.3米以下的人,超過1.3米的人將會自動獲得【跪族VIP】資格,全程體驗人類退化史。
而中介給出的賣點就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租到這樣的戶型,打工人彎了一天的腰,回到家終于斷了。
這些奇葩出租屋,每一個都讓人窒息,大詩人劉禹錫看了都想連夜把《陋室銘》刪了。
有人質疑,這些房子是擺拍,但很多在北上廣深漂泊過的人都反饋,自己還真租過類似的。
別人在拍段子,自己卻在過日子。
奇葩出租屋的野蠻生長,撕開了城市租賃市場供需失衡的殘酷真相。
這些房源,大多集中在北上廣深這些寸土寸金的城市。
城市化給打工人帶來了工作機會,卻沒帶來匹配的配套居住空間。
相關數據顯示,大城市租房市場需求,主要來自流動人口。
目前,我國流動人口總數超過3.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6.62%,其中約有2/3的流動人口會選擇租房,折算下來有近2.5億人。
未來5年,我國城鎮人口占比預計將逐步提升至70%,這表明仍有約5000萬的人口,向城市地區的居住轉移。
大量的人口涌入一線城市,但土地卻是有限的,房價是“畸高”的,尤其在市中心附近,牛馬們半個月的工資還租不起一個廁所。
人多房少錢包癟,直接讓房東坐地起價,高到讓人住不起。
對于許多打工人來說,房租成了他們生活的核心命題。
辛辛苦苦一個月,卻要為兩個“老板”打工,一個是老板,一個是房東。
數據顯示,房租支出占比是衡量個人幸福指數的關鍵指標。
通常認為,房租與收入比的幸福分割線是30%,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每個月拿出超過三成的收入去交房租,生活幸福感就會大大下降。
對普通打工人而言,這不僅是幸福感的問題,更是生存壓力。
為了養家糊口,能省一分是一分。如果能用更低的租金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落腳地,委屈自己也值得。
《2024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職場人租房洞察報告》顯示,一線城市月租金主要集中在2000-6000元之間。
高昂的租金剝奪了大多數人的選擇權,二房東正是深諳其中的矛盾,于是大膽放手去改造。
結果是,哪怕戶型缺陷明顯,但相比租金,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便宜才是生存的硬道理。
這種“存在即合理”的供需邏輯,讓奇葩戶型在一線城市得以長期存在。
但當居住空間被壓縮到極限時,吞噬的不僅是身體的舒適,更是精神的尊嚴。
有網友用一句話總結了一線城市打工人的生活:
上了一天班,擠著悶熱的地鐵,回到連腿都伸不直的出租屋,吃著泡面,感覺這輩子都完了。
既然無法改變,那就試著逃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時間換取空間。
拉勾招聘與我愛我家平臺聯合調研的結果顯示,37%的打工人愿意接受通勤一小時以內的住房。
“賺一線城市的工資,買十八線城市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每天花一兩個小時通勤,換一個能伸展腰肢的家。
這種雙城模式并非個例,2022年大灣區內地九市跨城通勤人口總量達118萬人。
許多北京海淀區大廠的員工們,選擇到周邊的城中村租房。
在順義,2000元就能租到一室一廳的房子,這在海淀區想都不敢想。
有人算過賬:花同樣高的價格在十八線城市能得到個“大house”,何樂而不為呢!
但無論怎么選,生活總有缺憾。打工人的選擇從來不僅僅是“享受優點”,還要“承受得起多少缺點”。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當中,打工人已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從“馬桶房”“棺材房”到“暗室集裝箱”,接受奇葩的房子,是大多數打工人不得已的選擇。
月薪30%以上的房租支出,正在吞噬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和上升空間。
當專家們催促年輕人結婚、生娃時,不該忘了他們還住在直不起腰,伸不開腿的“棺材房”。
而一個讓奮斗者“住有所居”的城市,才能真正留住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1.公眾號圖數室:畢業第1次崩潰,從租房開始
2.公眾號行業研究報告:2024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職場人租房洞察報告
3.公眾號酷玩實驗室:買不起房的年輕人在網上圍觀大壯爆改棺材房
4.公眾號中國房地產報:住房租賃市場迎來歷史性機遇
5.抖音@漸笑了 :大城市的二房都沒有多離譜
6.南方都市報:兩房分八房“群租”,南都暗訪福田二房東“魔改”出租屋
作者:疏疏籬落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