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不得不說,現(xiàn)在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yè)紅線越來越多。因為在教育的江湖里,有些紅線一旦觸碰,輕則帶來相應處分,重則葬送職業(yè)生涯,聰明的老師時刻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 護佑學生成長之路。
1
不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近年來,教師體罰事件屢上熱搜,引發(fā)熱議之后往往會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往往以處理教師安撫學生為處理結果,給教師群體以莫大的警示。然而總有教師情緒失控,觸及師德紅線,做出體罰學生的舉動,進而招致相關部門的處理,讓其他教師百感叢生。
沒有一個老師會秉著打罵學生的心態(tài)來教書育人,畢竟老師也是受過教育的人,自然知曉體罰的危害,但有時真的是迫不得已,想必很多家長深有體會,明明自己很愛自己的孩子,卻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予以懲戒,無非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罷了。但是要知道時代變了,教師可體罰學生的時代過去了,只要老師“動手體罰”,就會有相關部門介入,依法懲處,悔之晚矣。
因此,面對學生不同的違紀違規(guī)情形,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教育懲戒,這種懲戒應該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疇,可以避免很多麻煩。倘若教育懲戒過后,學生依然我行我素,不加改正,也不要惱羞成怒,進而體罰學生,使自己招致處理,實在不值當。
2
絕不將學生當作“資源”交易
社會一些風氣也影響了家校關系,一些家長想通過送禮的方式,來獲得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而一些老師覺得這是普通的人情往來,欣然接受,甚至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卻忽視了每份禮物或者宴請背后所隱藏的危險,或許成為家長拿捏你的把柄,或許成為毀掉你職業(yè)生涯的利刃。
因此,教師需要守住這份清白,不僅是對教師職業(yè)底線的捍衛(wèi),更是對教育本質(zhì)的堅守。而教育的真諦是點亮每一個生命,平等對待每個生命的成長,而不是用金錢篩選“VIP學生”,將人際關系簡化為利益交換。與此同時,教育的底線一旦失守,便很難重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情往來”,實則是侵蝕教育根基的白蟻,而教師的每一次拒絕,不僅是在守護自己的職業(yè)尊嚴,更是在為教育的公平性筑起一道防線。因為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一場交易,而是一場關于生命價值的傳遞。
3
不要參與有償補課
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是被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的事情,尤其是隨著“雙減”政策的事實,各地教育部門對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打擊力度很大,從警告處分到降低工資薪級,從取消教師資格到解除聘用,無疑彰顯了教育部門對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打擊力度。
然而中高考選拔機制不變,家長和學生就有強烈的補課意圖。有需求就有市場,尤其是在學科類培訓機構被嚴查嚴管之后,一對一補課便成了很多家長競相追逐的新寵,也讓更多家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進行瘋狂的投入,生害怕自己的孩子因為沒有補課被其他人超越,一步步推高了補課的費用,讓一些心存僥幸的老師鋌而走險,冒著“禁補”的風險,參與校外有償補課活動。
然而一旦被發(fā)現(xiàn),可以會招致相應處罰,實在不值當。因此,作為體制內(nèi)教師應當堅守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嚴守教育部門的規(guī)定,切勿貪圖一時之利而葬送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4
不要發(fā)表不當言論
教師的講臺,既是知識的傳播地,也是價值觀的塑造場,其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都可能成為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正因如此,教師的言論邊界不僅關乎個人職業(yè)操守,更關乎教育的公共責任。因此,無論是極端的政治立場、偏激的社會觀點,還是未經(jīng)證實的謠言……一旦從教師口中說出,或許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帶來種種不利的影響。
課堂不是私人情緒的宣泄口,而是公共理性的培育場。當教師將個人偏見包裝成“獨立思考”,當課堂淪為特定立場的宣傳陣地,教育的公正性便蕩然無存。要知道學生天然對教師有很大的信任,而這種信任一旦被濫用,后果不堪設想,輕則扭曲學生的價值觀,重則引發(fā)社會性事件。
要知道,能當老師的,自然有著自己的職業(yè)操守,需要在各種場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然而有些教師或因家長態(tài)度而在群里失言,或?qū)δ骋皇录l(fā)表不當看法等,都會被網(wǎng)絡所記錄,被人舉報之后,后果不堪設想。 在管住自己的手后,也要管住自己的嘴。
因此,老師們需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要保護好自己,在教育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做事,轉變我為學生好,我就沒問題的觀念,否則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5
與學生保持適當距離
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為教師師德劃定10條紅線,“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者與學生發(fā)生不正當關系”即為其中之一。2018年,教育部再發(fā)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明確不得與學生發(fā)生任何不正當關系,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2021年9月,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guī)定》第24條中,明確禁止教職工與學生發(fā)生戀愛關系、性關系。從中可見,對于中小學的“師生戀”,從道德上的明確反對,到法律上的明令禁止,國家對師生戀的態(tài)度越發(fā)明確,也在警示教師群體要與學生保持適當距離,不能做逾越法律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
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刻意與學生,尤其是異性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私下交往過密,產(chǎn)生不必要的情感糾紛。即使要與學生談話,建議選擇辦公室有人的時候,保持門窗敞開,與學生保持適當?shù)纳眢w距離,避免使用一些帶有性別暗示的詞匯,以免引發(fā)不必要的誤會。
6
不要歧視侮辱學生
在教育倫理與法律規(guī)范的交叉維度中,禁止教師歧視侮辱學生是教育公平原則的核心體現(xiàn),亦是現(xiàn)代教育文明的底線要求。這種禁令不僅源于《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的剛性約束,更植根于教育過程中師生權力關系的本質(zhì),即教師作為公共教育權力的行使者,其言行直接影響著教育正義的實現(xiàn)程度。
有些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優(yōu)點,往往對學生的短處特別在意,只要學生犯錯誤,無論什么原因就進行言語上的辱罵,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因為自尊心而對問題行為有所收斂,更嚴重者,教師在辱罵的過程中,內(nèi)有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把學生的錯誤推卸到家長身上,對學生說一些侮辱其家長的話語,無疑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總而言之,教師的言語對學生影響深遠,歧視侮辱學生不僅傷害學生心靈,更損害教師職業(yè)形象與教育公平。輕則師德考核一票否決,重則面臨法律追責。
7
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然而,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不尊重教師甚至無理取鬧的家長,他們的言行可能讓教師感到困擾甚至傷害。面對這樣的情境,教師需要以高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理智的態(tài)度來應對,切不可一味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以免引起更多的麻煩,給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帶來不利影響。
要知道,大多數(shù)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一邊要與動輒幾十位家長溝通、聯(lián)系,一邊要完成學校交辦的各項事務性工作,中間還要履行正常教學任務、做好學生管理。再加上數(shù)字化時代,一些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即使下班也難以“下線”,長此以往,勞動強度和壓力可想而知。倘若再遇上一些無理家長,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情緒失控的言語,一旦引發(fā)輿論熱議,很容易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
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學習相應的心理調(diào)適知識,擁有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要采取更妥當?shù)膽獙Ψ绞剑匾獣r向?qū)W校反映情況尋求解決途徑,不要硬扛和發(fā)表一些情緒化語言。
8
絕不忽視學生安全
看過不少案例,被開除或處分的老師,除卻觸及師德底線的之外,往往不是那些教學能力欠缺的,而是學生出現(xiàn)安全事故的,或是被學生反復投訴的,或者是體罰懲戒學生的老師,這讓不少老師明白,成績重要,紀律重要,衛(wèi)生重要,但學生的安全更重要。
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關注學生身體狀況,尤其是小學生是無法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的。作為老師,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要將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進入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查人,課可以不上,但學生絕不能少,不能出現(xiàn)任何安全事故。可以說,學生安全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沒有了安全,其他一切免談。我們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安全狀況,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守住這些底線,既是教師對職業(yè)生命的自我保護,更是對教育初心的終極堅守,當每個教育者都能在法治框架內(nèi)傳遞知識溫度,教育才能真正成為照亮未來的明燈。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晨閱浮一白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