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人如其名,美麗清雅,出生于書香門第,父母皆是才德高尚之人,父親李格非更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進士及第,在汴京做官。
母親是當朝狀元的孫女,于是她自小博覽群書,加上天資聰穎,所以文采特別出眾,詩詞歌賦,無所不曉,是聞名齊州的才女。
青春年少的大小姐,常常是“溪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十八歲那年,“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邂逅了一位翩翩佳公子趙明誠,最后嫁二十一歲的他為妻。
郎才女貌,門當戶對成就了一對好姻緣,加之二人皆是才華非凡的溫柔之人,婚后,他們賭書潑茶,研究金石,成就一代羨煞旁人的佳話。
那段時光彌足珍貴,甜蜜與幸福包裹著她,筆下的詩詞清麗寧靜,盡是小女子的閨閣之怨,沒有真正的大喜大悲,生活中最大的煩惱便是與夫君小別后“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然而,一場戰亂,金人的鐵騎來勢洶洶驚醒了才子佳人的夢,打斷了二十多年的平靜生活。
北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來勢洶洶的金兵句圍了北宋國都汴梁城。到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金人把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連同北宋的后妃、宗室,百官等數千人,都綁到了北國,北宋滅亡
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即宋高宗。年號“建炎”。隨后,趙構也放棄了中原大地,從應天府一路南逃到了揚州。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九月,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任知建康府(今南京),僅半年,至建炎三年二月,趙明誠轄內御營統制官王亦叛亂,趙明誠非但沒有指揮屬下平叛,反用一根繩子從城墻上偷偷摸摸地逃跑了!趙明誠因此被罷官,并在幾月后病逝。
此時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南宋朝廷醉生夢死,偏安一隅,李清照從此舟車勞頓、顛沛流離,心里憤慨萬分,這一切都是拜當政者的無能。
她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這首詩,明白如話的借古諷今,雖說自己是個女兒身,但是,做人,做男子漢就應該鐵骨錚錚,人活著就要做人中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即便是死,也要死得其所,成為鬼中英雄。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堂堂一個朝廷和她心愛的男人居然是這么軟弱無能,他們就這樣甘于茍且逃生,置百姓死活于不顧,她深感無地自容。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南渡之后,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經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難掩心中的不甘與憤怒。
晨霧朦朧,浮云縈繞,灰黑色的天空上繁星點點,它們環繞在四周,千帆逐浪,緩緩流動。不知不覺地,她做了一個夢。
她仿佛回到了一個富麗堂皇的天庭,依稀聽到好像天上的人在說話,天帝誠懇地問我要歸我往處?
突然間,我自己也疑惑了,茫茫天地間,我要歸往何處?我告訴天帝說:路途太遙遠,還有漫漫長路在等著我,可惜天色已晚,我也不知將去何方,又是日暮時分:喜歡詩詞歌賦,卻寫不出令人稱道的妙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恨只恨自己乃是女兒身,只能困于閨閣舞文弄墨,無法征戰戰場。風兒啊,風兒!請千萬別停息,將我一葉輕舟送往蓬萊三仙島去吧,那里才是我此行的目標。
此時的李清照再也掩飾不了的家國情懷,她把愁恨苦楚書寫到極致。她也要換個人間,再無流離,再無戰亂,乘風破浪,踏云穿舟,在所不惜。
都說現實得不到的,都會寄托于夢境里,其實,誰都知道這是幻想而已,縱她有豪肝烈膽,也無法改寫流離現狀,只能通過這氣勢磅礴的詩詞,一抒她忠君愛國的拳拳赤子心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題八詠樓》
南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難在金華時,為了能更好地保護丈夫趙明誠留下來的各類金石藏品,投奔到當時在婺州任太守的趙明誠之妹婿李擢之處,借住在酒坊巷陳氏家的宅院中。
詠樓位于金華市城區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婺江,樓高數丈。一千五百多年中,有很多將領,抗日英雄,都會登上八詠樓檢閱部隊,就連近現代的周總理到了金華視察都曾在八詠樓里召開過群眾大會。
自古文人墨客登樓多數是抒發個人的閑情逸致,李清照登樓遠眺,藍天萬里,白云朵朵,南山連屏,雙溪蜿蜒,盡收眼底。
她也想忘記國愁,姑且把江河破碎的憂愁留給后人。可越是掩飾,心底對南宋王朝不奮勇抵抗、不收復失地的失望之情,就越發難以控制。
這里水道四通八達 ,密集縱橫江南三千里,居高臨下的氣勢,蓋過江南十四州啊!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李清照借用貫休《獻錢尚父》中“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意境;
以及薛濤《籌邊樓》中“壯壓西川十四州”的詩意以其“三千里”之遙和“十四州”之廣,寫出了婺州地位的重要;
同時也把貫休寧可背井離鄉遠走蜀川,也不肯輕易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的氣節,寫得浩浩然而宏大。
三千里和十四州是虛指的數字,但反抗侵略,收復河山的豪情壯志卻是實實在在發于肺腑。這是對比南宋朝廷不惜國土的做法,形成強烈的反差。
這就是那個“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柔情女子的另一面,一副巾國不讓須眉的剛烈形象就這樣被刻畫的淋漓盡致。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寫桂花,說它是自是花中第一流,其實,這何嘗不是指她自己。
她就是這么另具一格的人,雷厲風行,殺伐果斷,這事要從她再婚說起。
經歷過國破家亡,四處流離之后的她身心疲憊,郁積成疾,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張汝舟的男人走入了她的生活,給她無微不至的關懷。
但,這個渣男娶她本來就是帶著目的而來,純粹是為了她的財物,而非共度余生。當他發現李清照的寶貝早已經所剩無幾,身體又骨瘦如柴的時候,他惱羞成怒,對她無休止的家暴。
李清照想起了自己與趙明誠的舉案齊眉的生活,心里既失落又痛苦,這個是造了什么孽,嫁這樣一個暴君。她甚至發現渣男還徇私舞弊,騙取官職等罪行,她實屬是忍無可忍,承受著自己將要坐牢的后果將他告發了,成功將他送進了監獄,而她自己因親友的走動免于坐牢。
你看,就李清照的這種果敢,這種勇氣,就連當下女子都會汗顏。
喜歡喝酒,賭錢的她也喜歡琴棋書畫,柔柔弱弱的一介女流也忠君愛國;在飽經世事之后,她變得勇敢,堅強。
很難想象,這極大反差的性格會同時出現于同一個身上,這就是李清照,自是花中第一流。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