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時,毛主席就高瞻遠矚,將解放臺灣提上議事日程。1949年初,他把粟裕任命為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也是實際上的攻臺軍事負責人,讓粟裕“宜將剩勇追窮寇”,開始著手準備解決臺灣問題。
差不多2年時間,粟裕大將一共陳兵65萬:
海軍方面,我國已經兩次與蘇聯簽訂海軍訂貨協議。將蘇聯3億美元的對華貸款中的一半用于購買海軍裝備,短時間內,我軍的巡洋艦、護航驅逐艦、掃雷艦等等都有了,還在不斷購買。
空軍方面,人民空軍有400架飛機可以投入對臺作戰使用。
陸軍方面,除了三野以外,還有四野程子華的第十三兵團作為預備隊,一野楊得志的第十九兵團作為機動部隊。
可以說,粟裕已經蓄勢待發,只待中央一聲令下,就能海陸空并進,解放臺灣!
只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按照我軍的實力,肯定不能兩線作戰,當時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不抗美援朝,讓朝鮮在我國東北組建流亡政府。其實斯大林就是那么打算的,他曾秘密建議金日成將主要力量、武器、物資和部分工作人員撤到中國東北,以待東山再起。這樣,我軍就能夠集中力量按部就班解決臺灣問題。這也是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先統一全中國,至于抵抗美帝,不是我們的事,應該要讓蘇聯去打(林總也是這個想法)。
第二個選擇是抗美援朝,但美帝的強大,由不得我們既能夠出兵朝鮮,又能夠解放臺灣。
當時,我們做的是第二個選擇,把打臺灣的時間往后推遲,誰知道這一推遲就是70多年,這也成了粟裕大將一生的遺憾。
至今,臺灣問題都讓我們頭疼不已!
但在當時,臺灣問題其實并不如東北問題緊迫!如果我們做第一個選擇,放任美帝進攻,朝鮮金日成在中國組建流亡政府,那么,東北就可能成為戰爭區域,美帝有可能會進軍東北,蘇聯甚至有借口在東北駐軍,東北就難有安穩的日子了。
我們要知道,當時新中國的輕重工業基本都在東北,東北不太平,亂成一鍋粥,根本沒有發展的穩定環境,而北京作為首都必然不保,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
因此,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臺灣并不如東北重要,臺灣問題可以緩一緩,但東北作為工業基地的穩定性必須要維護!
毛主席高瞻遠矚,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策,讓東北在國家工業化上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也是中國能夠成為一個大國的重要基礎,也是國本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