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如何出圈?
先理解什么是“出圈”。大概是指農產品突破傳統市場,進入更廣泛的消費群體,成為熱門產品。
比如全產業鏈包括深加工和文旅融合;品牌建設強調品質和文化故事;營銷創新用直播和短視頻;科技方面有智慧農業和品種研發;政策則涉及資金和平臺支持。
農產品“出圈”的核心在于通過創新產業鏈、強化品牌價值、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并結合現代科技與營銷手段,實現從“土特產”到“爆款商品”的躍升。以下結合多個成功案例和策略,總結關鍵路徑:
一、構建全產業鏈,延伸附加值
“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通過一產(種植/養殖)、二產(加工)、三產(文旅/服務)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附加值。例如:
新疆奇臺縣以小麥為核心,打造食品工業園開發面粉深加工產品,同時發展農耕文化體驗、田園觀光旅游,形成32億元產業鏈。
安徽長豐草莓通過種苗研發、智慧種植、分揀加工,衍生出草莓干、草莓醬等產品,并融入茶飲、烘焙等消費場景,產值突破110億元。
精深加工與標準化生產
初級農產品通過加工提升附加值,如安徽六安朗德鵝肝加工成鵝肝醬、餅干等,黑龍江撫遠蔓越莓開發精釀啤酒和文旅產品。同時,標準化生產(如分揀糖度、克重)確保品質,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二、品牌化與差異化策略
挖掘地域文化,講好品牌故事
安徽霍山石斛、沁州黃小米等品牌通過歷史典故(如“皇家貢米”)和文化標簽提升溢價。
四川雅安魚子醬結合“觀鱘魚”體驗,打造差異化文旅場景,吸引游客消費。
綠色化與品質化
消費者對健康、有機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例如,甘肅中藥材禮盒、寧夏鹽池灘羊肉通過綠色認證和生態標簽,成為年貨市場熱銷品。
三、創新營銷模式,觸達多元市場
短視頻與直播帶貨
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展示原產地場景(如土雞散養、果園采摘),增強消費者信任。貴州鎮遠縣通過“土雞上樹”短視頻實現銷量倍增。
網紅經濟與興趣電商結合,如“村紅”直播帶貨直接連接生產端與消費者,降低流通成本。
社群營銷與體驗式消費
開展農業觀光旅游、農事體驗活動,如六安茶谷的采茶體驗、碭山梨花節,吸引游客并轉化為消費者。
社區團購和會員制模式,如定制化禮盒、認養農業(認養果樹/家禽),滿足個性化需求。
四、科技賦能與產業升級
智慧農業與數字化管理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監測種植環境(如合肥智慧農業谷實時監控草莓生長數據),實現精準種植和品質控制。
品種研發與技術創新
安徽長豐建立草莓種質資源圃,研發232個新品種;新疆奇臺推進產學研合作優化小麥育種,確保原料品質優勢。
五、政策支持與市場對接
政府引導與資源整合
地方政府通過消費券、年貨節等活動促進銷售,如河南發放2億元消費券刺激農產品消費。
金融與物流配套
針對中小農企開發專項金融產品(如“蔬菜擔”“徽菇擔”),解決資金瓶頸;完善冷鏈物流,如新疆農產品“次日達”一線城市,降低損耗。
總結
農產品“出圈”需以資源稟賦為基礎,通過全產業鏈增值、品牌化敘事、精準營銷和科技賦能,實現從“隱藏款”到“爆款”的跨越。其本質是圍繞市場需求,將傳統農業與現代消費趨勢深度融合,同時借助政策與技術創新突破發展瓶頸。未來,隨著興趣電商、綠色消費等趨勢深化,更多“土特產”有望通過差異化路徑脫穎而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