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驗孕棒上浮現兩條紅線,許多經歷漫長試管嬰兒治療的夫婦常會松一口氣。
但成功懷孕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臨床數據顯示,試管妊娠后仍存在流產、早產、妊娠并發癥等風險,其發生率甚至高于自然受孕。
1、早孕期的“隱形危機”
(1)多胎妊娠危機
為提高成功率,部分姐妹會移植多個胚胎,導致多胎率高達20%-30%。
多胎會顯著增加早產風險(發生率約50%),產后大出血概率升高,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風險增加3倍。
應對:2024年國際生殖學會建議,≤35歲女性首選單胚胎移植,活產率達65%且并發癥降低70%。
(2)胚胎異常風險
體外培養環境可能影響胚胎染色體穩定性,試管胎兒染色體異常率比自然受孕高約15%。
應對:強化產前篩查。孕11-13周,NT檢查+無創DNA;孕16-20周,羊水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孕22-26周,系統B超排畸。
(3)黃體功能不足
?在試管嬰兒促排卵過程中,為了防止卵子自行排出,會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或拮抗劑抑制垂體功能(降調節),造成促黃體生成素的水平下降。在取卵過程中,丟失了大量的顆粒細胞,使黃體的有效組成成分減少。可能會造成內源性黃體功能不全。
應對:黃體支持需持續補充至孕10-12周,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
(4)流產隱憂
試管妊娠早期流產率約30%-40%,其中:
? 生化妊娠(孕5周內)占50%;
?胎停育(孕8-12周)占30%;
?宮頸機能不全導致的晚期流產占10%。
應對:定期監測孕酮、HCG水平及超聲檢查,評估胚胎發育狀態,關注宮頸機能等。
2、中晚期的特殊挑戰
孕12周后,胎盤完全形成,流產概率顯著下降,但仍需警惕妊娠并發癥。
有數據顯示:試管孕婦發生子癇前期、胎盤早剝的風險比自然妊娠高40%,這與促排卵藥物對血管內皮的影響密切相關。
應對:精準化產檢體系,強化妊娠期慢性病管理。
3、母體心理健康威脅
試管孕婦焦慮抑郁發生率高達45%,焦慮量表評分平均高出自然妊娠者?37%?。
應對:配偶每日進行"愛的五種語言"表達(肯定、陪伴、禮物、服務、肢體接觸);每日3次正念呼吸(每次10分鐘);多想些開心的事;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和好友聊聊天,吃些好吃的美食,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
4、警惕紅色警報
? 突發性腹痛(尤其單側):排除卵巢扭轉;
?持續性下腹墜痛:警惕先兆流產;
?咖啡色分泌物:休息+保胎;
?鮮紅色出血>月經量:急診排除宮外孕/胎盤早剝;
?視覺模糊/持續性頭痛:妊娠高血壓危象前兆;
?胎動異常:胎動1小時內<4次(或比平時減少 50%),需立即就診。
胎動次數2小時內增加一倍甚至更多(和之前同一時間段對比),那就是胎動頻繁,必要時也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試管嬰兒的成功懷孕,是生命工程的第一個里程碑,一直到成功生下健康寶寶,才算真正的穩定。
不過不用擔心,孕后通過規范管理,我們終會迎來美好結局。保持敬畏而不焦慮,謹慎而不恐慌,與專業的保胎醫生保持聯系,或許是對來之不易的生命最鄭重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