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聆聽北京》交響組曲音樂會在中央歌劇院劇場迎來首演。指揮家李心草、金剛執棒北京交響樂團,攜手鋼琴家孫穎迪、二胡演奏家宋飛、小號演奏家陳光,以音樂為筆,為觀眾勾勒出一幅千年古都與現代都市交響共鳴的壯麗畫卷。
本場演出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音協承辦。《聆聽北京》由音樂學者、音樂評論家黃宗權擔任策劃和總撰稿,為整部作品搭建起堅實的結構框架。隨后,北京音樂家協會廣邀國內活躍在音樂創作一線的中堅力量,邀請到8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分別挑選各自感興趣的領域,潛心創作,用獨特的音樂語言描繪他們心中的北京。
音樂會以鋼琴協奏曲《領航》開篇。作曲家亢竹青以歌曲《領航》為藍本,通過倒敘慶典場景,中段全新創作展現百年奮斗歷程,副歌部分擴展旋律,突破原曲結構,實現了借景抒情、敘事與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鋼琴家孫穎迪與北京交響樂團合作,將這部作品呈現得磅礴大氣。作曲家羅麥朔的《古都韻跡》以北京城墻為靈感,將北京城跨越時空的光陰故事娓娓道來。李劭晟作曲的《月下京城》將二胡與樂隊共繪民俗畫卷,演奏家宋飛擔任二胡演奏,作品在結構上借鑒器樂和聲樂結構,以胡琴為筆,細膩地勾勒出月色下的京味長卷。作曲家廖勇的《光輝歲月》用行進式的音樂形象,生動展現了北京作為首都的輝煌發展歷程。
下半場由作曲家胡廷江創作的《京韻中軸》開啟,深入挖掘中軸線背后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而美國作曲家查德·卡農帶來的《魅力之光》則成為本次創作中的一大亮點,他以獨特的國際視角,描繪了北京四季之美,通過音樂展現北京在快速現代化進程中的多元與活力。作曲家郝維亞創作的小號協奏曲《京彩·時空》,以陳光激昂的小號聲為號角,引領聽眾穿越時空,領略北京在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領域的無限魅力。最后,由黃宗權、徐之彤作詞,徐之彤作曲的交響大合唱《夢想與未來》通過回旋結構的八個段落,融入豐富文化符號,讓不同聽眾都能從不同段落中產生共鳴。
交響組曲《聆聽北京》立體展現北京的文化魅力與時代風采,這部作品力求打造出極具辨識度的音樂符號,讓北京之聲傳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舞臺,產生廣泛而深遠的社會與文化影響力,完成對這座千年古都的一次精彩藝術塑造。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