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昨天我刷到一則消息,說上海的某國有設計院居然月發工資是2690元,我當時就震驚了。為此還發了一條朋友圈,結果很多朋友都給我留言說是真的。
大家也不用問我是哪家設計院,可能現在這樣的現象已經是普遍現象了。有朋友在留言區不就說了北京很多都是2420了嘛。
后來我才知道這家月發2690的院,原來是我經常去要“設計費”的院。項目干完了不簽合同,拖拖很多年;一個備忘錄的起草和簽訂,半年時間過去了還在“磋商”中......,所以我就不再吃驚了,因為他們干得出來。
今天這篇文章,我不想寫設計費的事情,就想寫寫國有大院月發2690這種現象,到底對誰有傷害,傷害有多大?
02
傷士氣
這樣做的危害,首當其沖是“傷士氣”。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這些月發2690的分院,員工基本上士氣低落。
即使這樣的月發,只實行了一個月,第二個月工資就恢復原來的水平了,但還是有員工因為“種種原因”辭職了。而剩下的員工,干勁是否還和原來那樣足,只要與其他沒這么干的分院比比,就一目了然了。
雖然建筑行業現在沒之前蓬勃,但是一個國有大院還不至于慘到給員工發2690元的地步吧。很多民營設計院都沒這么干,還勉力承擔著社會責任呢,你說你國有院至于嗎?
話再說回來,就算真要降薪,也要考慮所有分院步調一致吧,這叫大家共克時艱。而拿其中一兩個院搞試點,結果第二個月又恢復原樣了,這是鬧啥呢?
而第二個月恢復原先的月發工資,這讓整件事又多了一些“滑稽”的成分。可能也是為了提振這些院的“士氣”,所以又改回來了吧。但士氣傷了,有那么容易改回來嗎?
03
傷信譽
這家設計院這樣的舉措,除了對內“傷士氣”之外,對外則是傷“信譽”。
本來國有企業就是“金字招牌”,信得過企業。而這么一搞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院是不是快不行了,這錢還付的出來嗎?我該找誰去啊。
而與這個大院有業務往來的上游業主,下游供應商,驚聞這個舉措之后,是不是會和我相同的感覺呢?
2024年10月,一張聲稱京東金融理財產品巨額提現無法贖回的截圖在社交平臺流傳,引發公眾關注。京東金融迅速回應稱純屬謠言,并強調其資金由持牌金融機構管理,受法律監管保護。盡管及時辟謠,但這一事件仍暴露了金融機構在輿論敏感度和風險緊急預案方面的不足?。
雖然設計院月發2690元,還不至于引起類似金融圈的”擠兌“事件,但是商業信譽下滑是很難避免的。
這幾年,本來爭取項目就不容易,再加上自己“傷信譽”,后面要想接業務,不是難上加難嗎?
04
傷行業
從第一個月發2690到第二個月恢復原來的工資水平,說明這家國有院發工資是不存在什么”困難“的。但是該院月發2690的名聲可是傳遍了整個行業,不僅傷了自己,還傷害了整個建筑行業。
你說一個月發2690的行業,還有哪個學生高考的時候會選擇建筑相關的專業報考呢?而這個院,以后就不招設計師了嗎?
雖然建筑行業現在確實不太景氣,但是也沒不景氣到月發2690吧?還是國有大院帶頭這么干,對于整個行業形象是不是傷害極大呢?
建筑類的很多專業,現在很多高校已經面臨收縮甚至關停。行業現在是人員過甚,但如果長此以往,一定會出現人才”青黃不接“,斷崖式短缺的問題,這對于行業,甚至是國家經濟發展都不是一件好事!
05
結束語
設計院的從業者多數是寒窗苦讀很多年,而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才進入這個行業的。而設計院以最低工資的方式讓他們開展設計工作,是不是有些“侮辱性”呢?
而“朝令夕改”,像鬧著玩一樣的工資改革計劃,是不是有些“兒戲”呢?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奮戰在一線的內部員工,也傷害了國有企業的形象,更可能對行業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所以,請這家設計院珍惜自己的“羽毛”,因為你不僅僅代表的是自己,還關乎行業和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