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紙學會
赴四川省夾江縣調研手工紙產業和傳承現狀
手工紙,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直接傳承形式,始終活躍在書畫藝術、文物保護、紙藝文創、個性裝潢、科普教育等領域,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
中國造紙學會手工紙與造紙史專業委員會始終致力于手工紙技藝傳承的發展,努力匯聚造紙、文保、文旅、文創以及媒體的相關資源,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學術活動,助力手工紙創新發展和賡續傳承。為逐步落實中國科協十大代表2024年中國造紙學會調研課題《手工紙行業與技藝傳承現狀及發展建議》具體事項,中國造紙學會手工紙與造紙史專業委員會將會同行業專家和學者到相關基地現場調研,并與地方政府、相關機構、企業和技藝傳承人進行互動交流,聚焦發展熱點難點,探討產業未來發展,助力文化傳承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本次受四川青衣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大千紙業的邀請,手工紙與造紙史專業委員會開展了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發展狀況調研交流作為規劃實施系列活動之一。
四川省夾江縣是我國重要的手工紙產區,擁有上千年制紙歷史,有著中國書畫紙之鄉的美譽。夾江竹紙制作技藝,有“淡畫不灰、淡潑濃、濃潑淡、詩有煙霞氣,書兼龍虎姿”的美譽,深受書畫界和大眾喜愛,于2006年被列入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夾江縣秉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并重,堅持“三紙”融合發展,深化鄉村文化產業賦能。夾江縣將推進研學旅游全域產業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大千書畫紙文化產業園、夾江年畫非遺體驗中心、楊灣書畫紙生產加工二期等文旅重點項目,持續培育壯大“文家樂”民宿集群,推進紙文化、紙產業、紙旅游“三紙”深度融合。
2025年4月23-24日,中國造紙學會手工紙與造紙史專業委員會邀請中國科技大學湯書昆教授、華南理工大學何北海教授、廣東輕工職業大學林潤惠教授、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劉一山教授等專家學者組成的調研組前往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開展實地調研,期間,調研組和四川青衣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相關人員一起參觀了夾江紙博物館、大千故里研學基地和狀元紙坊,深入了解了夾江手工紙的歷史淵源、工藝流程、產品展示、研學開展以及發展現狀等。
在夾江紙博物館,目前該館為臨時展示場所(新館在建設),以圖文展陳和實物模型形式系統介紹了夾江手工紙的制作流程和發展歷史。調研組詳細了解夾江古法造紙的發展歷程、傳統工藝和地域特色,對夾江文保部門多年來弘揚非遺技藝、保存文化記憶的努力和取得成果給予肯定。
在大千故里研學基地,調研組實地觀看和體驗了手工紙匠人現場制作過程,深入了解從竹料處理、打漿、抄紙到晾曬、壓光等核心環節。在觀摩過程中,針對部分環節勞動強度極大,長期從事易對工匠的身體健康造成負擔,尤其是在反復彎腰、搬運重物等工序中更為明顯的問題,調研組建議,在堅守傳統造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可科學引入部分自動化或現代化工具,適度替代純手工操作中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環節,例如在打漿、壓水、晾曬等階段使用符合古法要求的簡易機械或輔助裝置,以減輕工人勞動負擔,延長技藝傳承人的從業年限,為手工紙生產注入可持續動力。
在狀元紙坊的調研中,調研組深入了解企業當前的原料采購、工藝執行、成紙品質等方面情況。據介紹,目前夾江古法手工紙出品穩定性仍有待提升,行業尚未建立統一標準,從業人員缺乏系統規范與質量體系的技術指導。
調研中,大千故里研學基地和狀元紙坊都在積極開展研學活動,并在傳承文化和旅游經濟融合發展上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初步探索出一條研學旅游全域產業化發展新路。
調研組在參觀調研之后,與夾江縣文旅局、四川青衣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夾江紙業協會、大千紙業、大千故里研學基地、狀元紙坊等相關負責人就“傳承非遺技藝、聚焦技術革新”話題一起進行廣泛交流座談。
夾江紙業協會鄧玉彬常務副會長詳細介紹了夾江手工紙的發展現狀,包括行業老齡化嚴重,生產工坊銳減;竹林減少,特別是張大千當時使用的白夾竹在當時幾乎絕跡,成本攀升;技藝傳承人稀缺;品牌較弱,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提出應積極推動夾江古法手工紙行業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拓寬品牌建設,樹高檔品牌;鼓勵進校園,產學研融合,助力產業鏈建設。
四川青衣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李正諺總經理和黃毅副總經理分別介紹了青衣文旅公司收購大千紙業,以及圍繞打造全產業鏈做好一張紙的規劃建設情況。公司將肩負地方政府規劃發展“三紙”目標的使命,致力于做大做強“大千紙”品牌,推動夾江紙產業蓬勃發展,唱響“大千紙、夾江造!”口號,擦亮“千年紙鄉”的名片。
中國造紙學會曹春昱理事長發言強調,夾江“大千紙”具有獨特的文化優勢,張大千先生曾親自參與大千紙的試用與研發,這是全國范圍內極為罕見的藝術家參與紙張開發實例,極具文化價值和傳播意義。應深入挖掘并講好“大千紙”背后的故事,守正創新,拓展應用場景,打造具有文化辨識度與市場競爭力的非遺品牌。
湯書昆教授著重說明手工紙原料選擇和配方以及國資平臺介入的重要性,并介紹了浙江開化、江西鉛山等地方發展手工紙的實踐經驗;同時應對線上體系旺盛下中間商面臨諸多困境給予關切和幫助。
何北海教授講述蔡倫發明造紙術的重大意義,提出要兼顧造紙情懷和可持續發展講好夾江古法造紙故事和打造“大千紙”品牌(地理標志)以及建立中心實驗室的重要性。
林潤惠教授就原料試驗、技術研究、工藝創新、產品多樣化、紙文化傳播方式以及產業鏈融合等內容進行了經驗分享,并建議適時建設非遺學院,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地方獨特的文化遺產。
參會人員還就目前夾江紙業志編纂情況、工藝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和紙品分級標準制定以及未來發展思路進行了建設性交流。要大力培養和提升從業人員行業知識,用知識滋養產業,助力夾江“三紙”融合發展。
夾江手工紙行業盡管面臨原材料、技藝、市場等多重挑戰,但有地方政府的堅定支持和青衣集團的深度參與,已在傳承古法造紙、發展文化產業方面展現出堅強的地方自信與創新精神。未來,應堅持“固本創新、標準引領、文化賦能”的發展理念,推動夾江古法手工竹紙實現高質量傳承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造紙學會將持續關注夾江古法手工紙的保護與發展,支持其在標準建設、技術提升與品牌傳播等方面持續探索,推動夾江“大千紙”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活動資訊
共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