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花果山的邀請函
“小朋友們,孫悟空需要你們的幫助!”清晨的教室里,廖老師揮動著一張金燦燦的“邀請函”,孩子們的眼睛瞬間亮成了小燈籠。原來,齊天大圣的猴子猴孫偷偷下山闖了禍,孩子們化身“闖關小幫手”,跟著課文《小猴子下山》的腳印,開啟了一場充滿童趣的語文探險。
第一關:玉米地里的漢字寶藏
“掰、扛、扔……”黑板上的小猴子圖標后藏著動詞密碼。廖老師輕輕抬手模擬“掰玉米”的動作,孩子們立刻笑呵呵地跟著比劃,小手在空中畫出圓圓的弧線。“原來漢字會跳舞呀!”一個小男孩捧著課本,學著小猴子的模樣“扛”起知識的行囊。
第二關:桃樹下的思維地圖
“小猴子先跑到哪兒?接著遇見了什么?”廖老師讓孩子們用上了“先…然后…接著…最后”的順序詞說出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圖,像給故事系上一串發光的鈴鐺。“老師!它最后空著手回家啦!”童言童語逗笑了窗外的風,課堂里飄起智慧的棉花糖。
第三關:西瓜田邊的詞語魔法
“又大又圓的西瓜——”廖老師舉起卡片,孩子們接住詩意的接力棒:“又大又圓的荷葉”“又香又甜的蛋糕”“又細又長的鉛筆”。害羞的小女孩突然舉手:“老師,我的媽媽又溫柔又勇敢!”詞語的種子,就這樣悄悄開出心形的花。廖老師像一位溫柔的引路人,帶著孩子們沿著“地點—景物—動作”的線索,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走出了清晰的思維路徑,讓簡單的故事變成了培養邏輯思維的搖籃。
第四關:課本劇里的成長剪影
預備——開始!“隨著一聲稚嫩的號令,四位“小演員”扛著“玉米”、捧著“桃子”登上“舞臺”。他們踮著腳摘桃的模樣,蹲在地上扔西瓜的憨態,惹得臺下笑聲陣陣。讀演結合的課堂,讓文字化作了孩子們眼中的星光,照亮了對語文的熱愛。
第五關:故事銀河里的新冒險
“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課后延伸化作彩色風箏,載著童真飛向遠方。有的孩子說猴子會帶背包摘果子,有的說它學會了和兔子分享。在“故事大王”的評選中,孩子們的聲音像春天的溪流,你一言我一語,讓思維的火花在合作中綻放。
這堂課像一首清甜的小詩:動詞是蹦跳的音符,詞語是發光的韻腳,而孩子們澄澈的思考,是最動人的詩行。整堂課遵循“整體感知—局部精讀—實踐運用”的邏輯展開。從初讀課文標自然段、梳理小猴子的行動路線,到聚焦具體場景學習關鍵詞語,再到借助圖片復述故事,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既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強化字詞運用與語言表達能力。
當語文脫下嚴肅的外衣,變成會跑會鬧的小猴子,知識的種子便隨著笑聲,落進每顆童心的土壤。此刻,或許教室的某個孩子,正夢見自己變成故事里的小猴子——而廖老師悄悄在他手心,放了一顆名叫“熱愛”的桃子。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遇見
愿每個孩子都能在文字里
遇見更好的自己
來源:衡陽市香江水岸成龍成章學校
編輯:龍世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