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浦路街道陳家頭睦鄰中心一片熱鬧景象,陳一居民區“晚晴服務團”成立儀式暨“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黨日活動在此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江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健康醫學院等多方代表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
隨著社區老齡化加劇,高齡、獨居及慢性病老人面臨多重健康服務痛點。社區志愿團隊分散,居民求助“難辨方向”;專業醫療知識下沉,但居民們聽得懂、用不上;青年中醫力量與老年群體之間存在溝通代際,知識傳遞“卡殼”......
為破解“資源整合難、服務對接難、代際共融難”三大困境,陳一居民區牽頭成立了“晚晴服務團”,旨在為老年群體打造更優質的健康服務體系。“晚晴”取“晚霞晴好,健康相伴”之意,以“紅色黨建(引領)、藍色醫療(守護)、綠色青春(賦能)”三色為核,整合多方資源,精準回應老年群體對便捷、專業、溫暖醫療服務的期盼,助力建設“健康社區”。
揭牌儀式上,嘉賓共澆“三色健康樹”,象征三色賦能正式“生根”。與此同時,黨建聯建簽約、老媽媽醫療隊與大學生志愿團結對,為服務團注入全新力量。現場,八段錦表演融入傳統養生,帶領居民們紛紛跟著學,氣氛熱烈。
活動中,以承載居民健康心愿的“三色健康樹”為引,通過“摘葉問計”座談,三色代表圍繞三大需求“對癥開方”:
針對社區志愿團隊分散問題,陳一居委會主任姚政杰提出以黨建為核心,串聯起分散的志愿力量,從“單槍匹馬”轉向“協同作戰”,構建一站式服務網絡。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江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主任石濟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團委專職副書記馬凱旋指出,醫療服務需增加“量體裁衣”的溫度,用通俗語言傳遞專業知識,讓醫護變得更親民。
圍繞如何跨越代溝問題,上海健康醫學院人人主動健康志愿者團隊指導教師汪穎霞、學生代表姚鑫靜分享了“時光手指操”等實踐經驗,強調青年與老年醫療力量協作,讓中醫知識更接地氣。
下一步,“晚晴服務團”將以三色為翼,規劃三大行動方向,打造有溫度、有層次的健康服務體系。
紅色領航——織密“零盲區”服務網:以紅色黨建為紐帶,定期組織健康講座、義診等活動,整合社區內外醫療資源,推動醫院、高校、社區協同發力,實現服務“不缺位”。
藍色守護——筑牢“零斷層”健康盾:新華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定期進社區,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提供預防指導,建立個性化健康檔案,讓優質醫療觸手可及。
綠色賦能——煥活“零代溝”銀齡夢:上海健康醫學院志愿者與老媽媽醫療隊結對,通過趣味科普、陪伴關懷等形式,將中醫養生、現代護理知識轉化為老人“聽得懂、用得上”的實用技能,讓年輕力量在社區醫療中“落地生根”。
據悉,“晚晴服務團”的成立是陳一居民區以黨建引領破解老齡化健康難題的創新實踐。未來,服務團將深耕“紅色引領、藍色守護、綠色賦能”,把便捷、專業、溫暖的健康服務送到老年居民身邊,讓“晚霞晴好”的健康愿景在社區落地生根,成為老年群體的“健康守護者聯盟”。
來源: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