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項目建設的黃金期。走進黃碼港產業園,吊臂升降、焊花閃爍、車輛穿梭,施工人員爭分奪秒加快工程進度,鉚足干勁推動項目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園區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今年以來,黃碼港產業園緊緊圍繞“依托黃碼港,規劃建設長三角北部食品加工和糧食儲存中心”目標定位,堅持“項目為王”,立足園區總體規劃,依托黃碼港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持續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強化產業要素服務保障、系統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充分利用“產業+平臺+物流”“三支筆”,全力做好樞紐經濟“文章”,推動項目建設從“速度比拼”向“質效并舉”轉型,為清江浦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注入澎湃動能。
園區突出大健康食品和倉儲物流兩大特色產業,著力招引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規模效益顯著的優質產業項目落戶。位于柴米河西片區的增力倉儲分裝智慧園項目正火熱建設中,該項目占地面積180畝,主要建設規模化、信息化、專業化的酒類倉儲物流園,致力于打造酒類智能分裝基地,實現“新酒陳釀-老酒速達”的數字化倉儲。目前現場總體進度已完成約80%,預計今年8月底完工并投產運營。
“園區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縮短了各項手續審批時間,使項目能夠快速步入正軌,也讓我們能專注于謀劃項目未來的建設發展。”剛入駐黃碼港產業園時,園區“店小二”式服務讓江蘇增力現代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杰印象深刻,尤其是相關惠企政策的精準兌現、食品供應鏈的完整性以及地塊、水電氣能源優惠等方面的要素服務,讓企業“入駐就能投產”。
“企業努力將智慧園項目打造成承載傳統釀造文化、煥發現代科技活力的物流新標桿。”李俊杰介紹,項目建成后將會為淮安乃至全省提供現代化的物流服務,還將有效聯動益海嘉里大米加工區、蘇糧淮安糧食倉儲物流、清江浦糧食和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等項目建設發展,助力園區向“百萬噸倉儲”規模大步邁進。
站在黃碼港作業區遠眺京杭運河,沿岸綠意蔥蘢,悠長的汽笛聲隨風飄蕩,滿載物資的貨輪川流不息。數臺嶄新的紅色港機矗立岸邊,施工人員正緊鑼密鼓地對益海嘉里專用泊位、港機、吸糧機等設施設備進行最后調試,加快投入運營。
“黃碼港作業區已建成29個千噸級泊位,可實現年吞吐量1500萬噸、通過能力達1660萬噸。目前,港區已投入試運營,去年吞吐量超100萬噸,并榮獲省年度公路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百億級物流’樞紐建設取得了新突破。”黃碼鎮黨委副書記、臨港中心主任張超說。園區運用市場化機制,攜手省運河航運有限公司成立江蘇中運控股有限公司專職負責黃碼港運營;規劃建立智慧云平臺、調度服務中心等數字化系統,實現對船只航線、貨物裝卸等信息的實時掌握和進出時間的科學化管理,推動港口運營高質高效。同時結合入駐企業需求,科學布局雨污水、電力、燃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并打造“內接外聯”“三橫三縱”的路網新格局,持續增強園區發展承載力,整體提升片區功能品質。
一座港口的地理位置直接決定其在航運體系中的發展地位,而位于京杭運河二級航道和淮河入海水道二級航道交匯“十字路口”的黃碼港,不僅有著連接東西、貫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范圍達10平方公里的產業腹地更讓其有著“以港興產、港產聯動”的獨特優勢。
為更好地發揮這一優勢,園區積極與京杭運河、淮河、長江中下游沿線的華東、中南、西南部分城市、上下游港口,開展網絡貨運、無船承運、多式聯運、大宗商品貿易服務、再生資源服務五大業務,將實體企業、制造業、物流運輸企業等緊密串聯起來,有效降低企業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以益海嘉里和蘇鹽井神為例,企業達產后經由黃碼港中轉,每年可節約運輸成本約1500萬元,較宿遷、徐州等其他港口優勢明顯。”黃碼鎮鎮長、黃碼港產業園黨工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周青龍說。
“黃碼港產業園將繼續推進全產業鏈發展,錨定‘世界500強’‘行業50強’等大力開展精準招商、以商引商,結合‘雙招雙引’工作積極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著力將園區建設成清江浦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周青龍說,今年將深化“產業+平臺+物流”模式,拓展港口商貿服務、冷鏈物流、金融保險等業務,推動口岸功能升級完善,產業加速集聚擴容,持續推進樞紐經濟成果轉化,為清江浦乃至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今日清江浦
關注淮安拆遷、老舊小區改造~
1
2
3
4
5
6
小編是生產隊的驢
停不了,歇不得
心疼小編就點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