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的旅游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僅有26%的過夜住宿集中在7月和8月。奧地利正在把自己向“全年旅游目的地”轉型,這一變化帶來了諸多優勢——但也有一個缺點。
有些人由于孩子或家庭因素只能在主要假期出行,而另一些人則能在游客較少、價格通常也更實惠的淡季出行。城市早已能夠實現全年旅游的模式,而如今,這種模式也逐步在奧地利的其他地區推廣——只要具備條件。
在上世紀70年代,奧地利約50%的游客集中在7月和8月的夏季。如今,高溫季節的比例下降到約26%。其中一個原因是過去50年來冬季旅游迅猛發展,從而也改變了整體的比例分布。1974年,奧地利冬季旅游占比僅為18%,而如今,1月、2月、3月的占比已達31%。其余的則為春季和秋季的所謂“淡季”。不過,總體而言,奧地利國家旅游局(?W)局長阿斯特麗德·施泰哈爾尼格-施陶丁格表示:“我們希望擺脫季節性思維。”
更好的可規劃性
奧地利旅游局以及新任旅游事務國務秘書伊麗莎白·澤特納都認為這一轉變帶來了許多好處:“尤其對企業來說,這將使運營計劃和人力資源調配變得更加輕松。”澤特納在與旅游局共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此表示。是的,奧地利是一個旅游大國,但要找到愿意從事季節性工作的合適人手越來越難。如果能提供全年職位,將更容易招聘員工。
“在這方面,我們希望特別吸引已經從事旅游業的年輕女性,同時更加關注兒童照料和工作時間安排問題”,澤特納表示。此外,也希望讓有能力的退休人士更容易進入旅游行業工作。不過,整個行業如今已無法脫離國際專業人力的支持。新一屆政府還承諾,將為企業簡化一些官僚程序。這方面的負責人為前酒店經營者塞普·舍爾霍恩,他對該行業了如指掌。但由于政府班子剛組建,還未能公布具體措施。澤特納明確指出:“旅游業是奧地利目前唯一未受到經濟衰退影響的行業,我們希望這種狀態保持下去。”
喜歡霧蒙蒙的游客
將奧地利打造成一個全年國際旅游目的地聽起來并不容易,畢竟天氣是一個關鍵因素,但并不總是理想。不過,有不少旅客正好欣賞這種氣候。“尤其是來自阿拉伯地區的游客,他們喜歡夏天的雨天或霧天,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完美的反差體驗”,旅游局局長根據自身經驗說道。她最近剛訪問迪拜,和往年一樣,奧地利依然受到當地的熱切關注。
此外,今年也迎來了《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的60周年紀念。這部以薩爾茨堡山間為背景的音樂電影在奧地利國內知名度不高,但在世界范圍內依舊是廣受追捧的經典電影,并持續吸引國際游客來到薩爾茨堡。
盡管仍然以“季節”來談旅游計劃,據施泰哈爾尼格-施陶丁格介紹,“今年大約有2250萬人計劃在奧地利度暑假”,比去年多出100萬人。這一數據是根據國家旅游局委托調查約1萬人后得出的。這些游客主要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D-A-CH地區)、比利時、荷蘭、丹麥、英國、意大利、波蘭和捷克,他們預計在奧地利的人均消費為157至233歐元。
持續保持紀錄水平
除了文化旅游中心的維也納和薩爾茨堡,奧地利的美食和阿爾卑斯山風景同樣備受歡迎。從去冬(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的數據來看,阿爾卑斯地區的受歡迎程度得到了進一步印證。根據奧地利統計局的數據,期間的過夜次數達6400萬,雖然比去年略減0.7%,但游客人數卻增長了0.7%。由于復活節在今年落在4月,因此本季完整數據尚未出爐,但統計局表示仍“處于紀錄水平”。
據奧地利國家旅游局和旅游國務秘書表示,奧地利旅游的優勢在于優質的性價比,這也受到游客的高度評價。大多數游客仍來自德國和鄰國。總體趨勢是,雖然每次假期變短,但人們度假的次數卻增加。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人們也不愿放棄度假,這一點從國家統計局與旅游局的調查數據中得到了明確體現。
便宜價格減少
但將旅游發展為全年常態也有一個缺點:對于“撿便宜”的游客來說,機會將會變少。季節之間的低價優惠將日益稀少。“這一發展趨勢中期來看會導致價格趨于平穩”,國務秘書表示。長期目標是將本國旅游業建設為一個經濟強大、社會與生態可持續的產業。這其中包括分散游客流量、以及在傳統淡季拓展更多旅游項目。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Tafart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