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燈昏黃的光暈里,5 分錢的冰棍甜透了整個夏天;打補丁的衣服在山風里搖晃,偷紅薯的歡笑還回蕩在田埂……
70 后這一代人,把青春寫成了一部遷徙的史詩,從故鄉到遠方,從年少到白頭,一輩子都在打工的路上奔忙。
20 歲以前,他們背著蛇皮袋擠上綠皮火車,眼睛里裝著對花花世界的渴望。那時候中專大學難考,復讀丟人又費錢,農村的孩子只能把夢想揣進褲兜,跟著同鄉奔赴陌生的城市。當看到城里女孩燙著 “大波浪”,男孩蹬著 “三接頭”,留守農村的他們只能踩著輪胎皮做的草鞋,在放牛砍柴中看著時光流逝。
20 歲以后,為了撐起一個家,他們成了升級版的 “包身工”。全村一部座機電話,高音喇叭喊人接電話的聲音里,藏著父母的牽掛和游子的思念。打工攢錢、娶妻生子、蓋起鄉村別墅,每一步都浸透著汗水。可房子建好后,為了孩子的未來,又不得不再次踏上征程。
30 歲以后,他們掏空積蓄在城里買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學業上。幾百塊一節的補習課,幾萬塊的網課,錢如流水般花出去,換來的卻是孩子畢業即失業的無奈。50 多歲的父母依然在工地、作坊里拼命,而 20 多歲的孩子卻窩在家里啃老,這種錯位的人生圖景,成了許多 70 后心中難以言說的痛。
如今,70 后們站在人生的中途,身體開始衰老,工作越來越難。工廠的大門對他們關閉,社保沒交夠不敢辭職,養老、育兒的重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回不去的農村養不了老,留不下的城市安不了身,他們在時光的褶皺里,默默承受著命運的重壓。
但請別忘了,你們也是該被心疼的人。半生風雨,為家人遮風擋雨;一世奔忙,把歲月熬成滄桑。是時候停一停腳步,為自己活一回了。
70后,往后的日子,愿你們能在辛勞半生后,尋得一方安寧,享一享遲來的清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