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彈藥,三大戰役建功 (1945~194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
同年8月,劉鼎和易輝在延安結婚。
易輝,原籍甘肅,生長在 山西太原,1937年參加薄一波領導的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并 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到抗大太行分校學習。其后調八路軍 總部軍工部工作,曾任第一槍彈廠政治指導員。1942年到綏德抗 大總校學習,畢業后留校工作。
1945年與夫人易輝在延安
1945年10月,劉鼎受中央的委派,帶領約百人左右的隊伍,由 延安出發,前往東北建立新的軍事工業基地。這支隊伍主要由延 安軍工局的技術骨干所組成,其中有聞名延安的總工程師沈鴻、機 械工程師徐馳、化學工程師林華、地質工程師汪鵬等。
他們穿過山 西、河北兩省,路過張家口時,受到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接 見;到達承德,受到冀熱遼軍區政委程子華的熱情接待。因到東北 的路線受阻,在承德待命數月。
1946年6月,冀熱遼軍區決定成 立軍工部,曾任命劉鼎為軍工部部長。后接到中共中央的電令,讓 劉鼎率隊回張家口,留在晉察冀工作,由晉察冀中央分局分配工 作。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了國共兩黨達成的停戰協定,大舉 向解放區進攻。中共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正在 進行調整,并開始轉向民品生產的根據地兵工部門,不得不重新部 署,恢復兵工生產。
1946年8月,晉察冀中央分局任命劉鼎為新 成立的興華實業公司副總經理。這個公司負責接管張家口、宣化 一帶的重工業,包括鐵礦、煉鐵廠、機器廠、化工廠等。劉鼎將各廠 的機床,集中到宣化機器廠,組建了一條82迫擊炮彈的生產線,利 用他在延安時研究出的新引信和82迫擊炮彈的標準圖紙,用最快 的速度開工生產,以支援前線的需要。
1946年10月,蔣介石命令傅作義的軍隊進攻張家口,張、宣一帶準備撤退。晉察冀軍區決定將凡是能拆卸的設備,都隨同技職 人員一起撤到后方,另行組建新的兵工基地。
一場緊張的向后方 撤退并組建新基地的戰斗打響了!
劉鼎一方面要組織拆運設備, 以及重要器材的包裝、運輸工作,要動員盡可能多的技職人員和工 人隨軍撤退;另一方面還要在后方選擇合適的基地,擬定建廠規 劃,組織更為復雜的建設新基地的工作。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戰斗, 一個以河北省靈邱縣上寨為中心,包括槍彈廠、炮彈一廠、炮彈二 廠、手榴彈廠、發電廠等工廠的新兵工基地建立起來了。由于在 張、宣一帶接管了一批重工業工廠,撤退時大部分人員和設備帶到 了后方,因此,上寨兵工基地的技術裝備和人員素質,比抗戰時期 根據地的兵工廠提高了一大步。
同年11月底,晉察冀邊區工業局 的領導機構也隨之進行改組,由晉察冀中央局秘書長姚依林兼任 工業局局長,劉鼎任副局長,以加強對兵工生產的領導。工業局下 設生產管理一處,負責管理晉察冀平山地區和冀中地區的兵工廠; 生產管理二處負責管理以上寨為中心新建的兵工廠。
1947年5 月,沈鴻領導的晉察冀工業局機械研究室研制成功46式瞬發引 信,并設計制造了生產該引信的專用機床。劉鼎組織有關人員繪 制了46引信的標準圖紙,分發到制造引信的工廠,也發到其他根 據地的軍工部門。82迫擊炮彈裝上46引信后,質量有了很大的 改進,提高了射程,大大增強了殺傷力。
同年5月,華北煤鐵重鎮陽泉市獲得解放,劉鼎立即組織陽泉 鐵廠一號高爐恢復生產,并根據上級的指示,將二號高爐拆卸后運 往山西長治附近的故縣,組建故縣鐵廠,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 解放區各有一座現代化的煉鐵高爐,就地就近供應迫擊炮彈生產 所需的大量灰生鐵。
為此,晉冀魯豫邊區軍工處特派陸達和陳志 堅兩位工程師到陽泉鐵廠,組織拆卸和搬運工作。由陽泉到長治約200多公里,沒有公路,完全是太行山中的崎嶇小道,在有經驗 的運輸工人的指導下,將全套高爐拆卸為爐體、熱風爐、鼓風機等 大部件,在每個部件上標清記號,動員沿途的民工,用特制的大平 車,一面修路,一面拉運,硬是用人力,將全套高爐于同年7月上 旬,搬運到了長治附近的故縣,并于1948年1月10日煉出了第一 爐鐵水。
1947年夏秋之交,解放戰爭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民解 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了戰略反攻。朱德總司令多次指示劉鼎,要 迅速解決攻堅戰所需的彈藥:
一是大量制造威力大的炮彈,二是生 產能夠摧毀碉堡和城墻的炸藥包。
為此,劉鼎利用軍工局下面的 兩個研究機構(一個是沈鴻領導的炮彈和引信研究室,一個是惲志 強領導的化工研究所),專門從事研制新產品以及提高炮彈和引信 產量的措施。這些研究機構根據朱總的指示和前線的需要,研制 攻堅戰急需的武器彈藥。
當時重點研制的彈種有:82毫米和120 毫米加重迫擊炮彈、60毫米長桿大頭彈、圓盤藥包彈等。劉鼎親 自參加這些研究,并多次參加在河北省阜平縣河西村(軍工局機關 所在地)旁的河灘地上進行的試驗。
取得成效并帶有發明創造性 的新型彈藥有兩類:
一類是彈頭帶一長桿、并裝上一定數量黃色炸 藥包的迫擊炮彈,多半是大口徑的彈(如82、120、150毫米),射程 有所減少,但威力增加很大。
另一類是黃色炸藥包投擲器,投擲器 的筒身系利用普通的氧氣瓶,去掉頭部,加裝方向與俯仰機構改制 而成;炮彈系利用大口徑迫擊炮彈,在前端加一帶圓盤的長桿,在 桿上穿上炸藥包,一次可裝炸藥約10公斤,其射程約為100—200 米,主要用于炸毀碉堡或城墻。
這一時期,劉鼎為了研制這些攻堅 武器彈藥,不分白天黑夜,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1947年12月21日至194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華北第一次兵工會 議,劉鼎作為晉察冀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是根據地有史以 來第一次由中央召開的兵工會議,會議總結了根據地兵工的歷史 經驗,更重要的是部署了1948年,也就是大決戰前的兵工生產任 務。在閉幕會議上,劉少奇、朱德到會作了重要講話,號召全體兵 工戰士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而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次會議是根 據地兵工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1948年5月,華北解放區,除太原一座孤城外,已經連成一 片。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華北人民政府,并任命董必武為主席。其 下設公營企業部,主管軍工和民用工業,任命黃敬為部長,劉鼎為 副部長。為了迎接解放戰爭決戰時期的到來,劉鼎仍一如既往、全 身心地投入彈藥的制造,用數量充足、威力巨大的彈藥,供給人民 解放軍,以保證解放戰爭勝利的早日到來。
1948年秋三大戰役之前,華北解放區(包括晉察冀、晉冀魯 豫、晉綏和冀熱遼)各兵工廠的各種炮彈的年產量已達幾十萬發以 上。彈頭帶長桿裝炸藥包的大口徑迫擊炮彈與炸藥包投擲器威力 很大,既能攻堅,又能大量殺傷敵人,曾被毛澤東稱譽為“土飛機”、 “土坦克”。
這些炮彈和炸藥包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在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和解放太原的戰斗中,大顯威力,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進程。據淮海戰役的目擊者稱,在打掃包圍圈內的戰場時,發現許 多敵人不是被炮彈的碎片打死,而是被炸藥包的氣浪沖擊致死或 燒死,由此可見我軍炮彈威力之大!
進入1949年,華北公營企業部各部門忙于接管大城市的工 業,特別是兵器工業。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黃敬受命接管 天津市,劉再生、楊成等隨黃進入天津接管工業。
同年2月1日, 北平和平解放,劉鼎等隨入城部隊進入北平,負責接管重工業和兵 器工業。接管的重工業有鋼鐵、機械、化工及建材工業等,還接管 了國民黨政府的第70兵工廠。賴際發等隨部隊進入太原市,負責 接管太原市的重工業和閻錫山的兵工廠。其后,在太原成立華北 兵工局,任命鄭漢濤為局長,負責管理華北地區根據地的兵工廠和 新接管的國民黨政府的兵工廠。
為迎接新中國中央政府的即將誕生,以華北公營企業部為基 礎,成立了中央金屬工業籌備處,劉鼎任籌備處處長。籌備處的一 個重要任務,就是組織剛接管的工廠迅速恢復生產,石景山煉鐵廠 的高爐,國民黨政府接管后三年多沒有出鐵,其中一座50立方米 的高爐,日本投降時沒有將鐵水放出,在爐體中結成一個大鐵砣。
解放后,職工干勁倍增,在劉鼎的組織領導下,僅用了短短五個月 的時間,就清除了大鐵砣,重新制造了爐體,檢修了整個高爐系統, 1949年7月1日中共建黨28周年紀念日,終于流出了第一爐鐵 水,給黨的生日獻了厚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