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很多俗語,是用來提醒或告誡人們,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然后給出非常夸張的“結果”。“墳上萬物生土堆,先富后貧子孫虧”,就是這樣一句俗語。
一、俗語的來源
這俗語出自于民間以草木判斷墳墓的一種經驗之談。在農村,人們經常根據墳墓及周圍長的柴草,來判斷墳內所葬之人的男女老少身份,以及墳墓后代的枯榮。
其實,按照各地喪葬風俗,都有一套當地辨認墳墓之人身份的辦法,普通人就能做到,根本用不著看草木來辨別。
比如,我的家鄉辨認墳墓的方法就很簡單,如果有墓碑,直接看碑文就能做到。如果墳墓沒有墓碑,通過看墳堆的形狀和大小,就可以識別出來。
男人的墳堆朝向和坐向要長一些,左右要狹窄一些,女人的墳堆要圓一些,俗稱“男長女圓”。而年紀越長的人,墳堆越高大,年紀越小的,墳堆也就越矮小。
用草木來判斷沒有立碑的墳墓,經驗豐富的人,能夠辨別出六七成,就算是民間很厲害的高手了,其他人不到五成。
因此,民間認為,用草木斷墳墓,就屬于一種娛樂性質的游戲,對看墳墓風水沒有多大作用。這就像過去讀書人喜歡猜字謎一樣,不是讀書的正式功課,頂多也就是拓展一下知識。
期所要介紹的這句俗語是一句帶游戲性質的俗語。
二、墳上萬物生土堆
這是俗語中的上半句,意思是說墳堆上面,生長各種植物,形成土堆。
這里的“萬物”,在農村,一般就是指各種植物,應該與山里的各動物無關。比如說,農家堂屋,除了貼了祖先牌位外,下面還立有土地爺的碑位,兩邊有一副對聯說“土能生萬物,地可產黃金”。
由此可見,句語中的萬物和對聯中的萬物,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指土里長出來的各種植物。
再說,這句俗語就是出自用草木判斷墳墓中的一句話,主要觀察墳墓的草木形態,以及識別草木的長勢,講的就是草木,與其他動物無關。因此,這句話中的“萬物”,就是指墳堆上長出的各種植物。
“生土堆”,也就是各種植物變成了土堆。墳堆上植物生成土堆,主要由人為原因造成。
清明掃墓時,有些人看到墳頭的柴長得比較茂盛,每年砍毛都要花大力氣,嫌麻煩,于是采取一些不妥當的做法。
按照很多地方的傳統習俗,墳上的柴草只能砍,不能連根拔掉,或者用鋤頭鋤掉,每年砍掉后,又長起來了。如此,年復一年的砍毛,確實有點麻煩,既費時又費力。
掃墓砍掉的柴草,一般要清掃出墳地,至少不讓柴草留在墳頭上。這就是古人將清明上墳稱之為“掃墓”的原因,得把砍掉的柴草清理干凈。
但是,有些人就想出一個懶辦法來,將砍掉柴草堆在墳堆上,甚至把墳墓周圍的柴草也拿過來,堆在墳堆上。墳堆土里的柴草被覆蓋后,就長不出來了,而腐爛的柴草就變成了泥土,年復一年也就變成了土堆。而墳堆也就變成了光禿的土堆。
有的人甚至還把這些柴草點了火,就在墳堆上燒掉,柴草也就變成了土堆。因為每年都燒,墳堆上很難長出草來。這就是像過去農村在山里燒土灰一樣,經常燒土灰的地方,很難長出柴草。
過去農村,還有的人,因為家里的墳地是成片的墳,數量多,砍毛不易,他們連砍也不想砍,直接用火燒。如果每年這樣燒,墳頭也難長出草來。這種做法,還極易引發山火,損人不利已,得不償失。
現在農村一些年輕人,已使用上了現代科技術。有的用割草機割柴草,這樣的人還算是講究傳統觀念的。
有的人使用的是除草劑,每年都噴一次,配的濃度還比較高,結果墳頭多年都長不出草來,就露出光禿禿的墳堆。這要做,確實高效,也省事,但不符合傳統做法,屢屢老人詬病。同時,這種做法也污染了環境,不值得效仿。
以上做法,雖然不能讓萬物生土堆,但最后的結果是一樣的,就是不讓墳頭長草,為來年掃墓砍毛省時省力。但多數的人認為這種做法欠妥,是對先人的不敬。
三、先富后貧子孫虧
這半句是接前半句意思講的,也就是前半句所做的荒唐,造成后半句這樣的“后果”。
按照民間傳統說法,葬墳不能選在寸草不生之地,要選在草木長得茂盛之地。
民間把先人墳頭長柴草,視為后人的財富。有俗語說:“墳頭塌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還有俗語說:“墳頭無草后輩窮”。
民間認為,下葬后,堆起的墳堆,如果墳堆上的草木長得很茂盛,生機勃勃,象征吉利,說明地方非常好。如果到后來,因種種原因,墳頭不長草,或者草長得很稀疏,那就說明這個墳墓有問題了。
根據古人的這種民俗邏輯,“先富后貧子孫虧”這半句話就好理解了。
先人葬下去的時候,柴草的自然生長要一個過程,前幾年,可能還要往墳頭種些草,比覆蓋一些草皮,或者撒一些草的種子,種植墓樹。
到了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后,墳圈內和墳頭的草就生長起來了,雖然很茂盛,但還是不太深,用鐮刀砍毛也不是很難的事。
時間更長之后,墳圈內和墳頭的柴草瘋長,柴草也越來越深,砍毛越來越困難,于是就出現了上文所述的不妥做法。受到人為抑制后,墳頭的草就長得很少,或者長不出來了。
墳頭草木茂盛的時候,家族的運勢很好,財運也很好,家里就富裕起來了。到后來,墳頭上的草稀少了,或者沒有了,家里也就變窮了,子孫運勢受損。
實際上,這句說法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同時也是一種夸張的說法,甚至帶有嚇唬性的說法,其目的是要后代妥善維護墳墓,不能偷懶,不能投機取巧,也不能破壞墳墓的自然環境。
總之,這句俗語的前半句,是告訴人們,掃墓時要方法得當,不能毀掉萬物,從而毀掉墳墓的自然環境。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別是對防范山火、保護環境具有積極意義。
后半句,既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也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更有嚇唬人的目的,當然不可信。
我們在祭掃社選墳墓時,還是要尊重傳統習俗,尊重祖先,誠心誠意,不能隨意,也不可投機取巧。
最后,這里要說明的是,傳統俗語往往比較抽象,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此文算是我的一孔之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