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靜姝)近日,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召開“共建和諧勞動關系,共促新業態健康發展”新聞通報會,介紹該院近三年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情況,通報高效便捷化解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2022年至2024年,懷柔法院共審結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208件。其中,2022年34件,2023年84件,2024年為90件。案件數量呈現逐年攀升及倍數增長態勢,案件復雜程度顯著提升。“案件數量的快速增長主要與行業擴張與用工模式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以及企業以輕資產模式壓縮運營成本等有關。”懷柔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吉旭介紹,“從行業分布看,案件多集中于網約車、外賣、快遞和網絡直播四大領域,分別占比23%、19%、11%和8%。從結案方式看,調撤案件數量占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調撤率達到35.7%。”
據悉,法院在案件審理中發現,新業態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較傳統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平臺企業通過簽訂承攬協議、引導注冊個體戶、協議外包、眾包合作等“去勞動關系化”手段模糊了勞動關系和用工性質,致使對勞動關系認定更加復雜化;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呈現無社保、無兜底、無議價權的“三無”特征,社會保險缺位、算法管理嚴苛、收入分配不透明等問題突出,平臺算法規則不透明也增加了事實查明的難度;新業態勞動者由于缺乏法律知識舉證能力薄弱,有些因混淆“勞動關系”與“合作關系”的法律區別,誤簽承攬協議后維權無門;網約車、外賣配送等行業因計薪規則不透明,加之勞動者實際工作地、平臺注冊地、服務器所在地分離,傳統“一案一訴”模式難以應對跨區域群體性連鎖爭議。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為實現“實質解紛、源頭治理、權益共贏”,懷柔法院聯合懷柔區總工會、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創新構建“法院+工會+仲裁”三位一體聯動機制,推動新業態勞動爭議化解從“末端裁判”向“前端預防、中端調解、末端兜底”全鏈條轉型。
據悉,該工作機制已經初見成效,相關案件審理平均周期由61天縮短至53.7天,平均縮短7.3天,批量化解了50余起案件。2024年,涉快遞員類案件數量下降趨勢明顯,同比減少88.9%。下一步,該院將從構建“預防—調解—裁判—執行”全鏈條治理、試點“爭議分級響應”機制和加強社會共治與公眾參與三方面繼續發力,不斷推動新業態勞動爭議案件的高效多元化解。
編輯 彭沖 校對 楊許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