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擾:經常腹痛、腹瀉,尤其是吃完飯后肚子隱隱作痛,甚至會突然急迫跑廁所,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張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退休后本想著好好享受生活,沒想到頻繁的腸胃不適讓她常常心神不寧。逛個街、參加社區活動都時刻擔心“會不會肚子痛得跑廁所”,甚至外出旅游都不敢放松警惕。這種反復發作的癥狀讓她身心俱疲,情緒也漸漸低落。
這到底是腸胃炎還是腸易激綜合征?
不少患者在初期會把癥狀當作普通腸胃炎,隨便吃點消炎藥或者止瀉藥,癥狀反復發作卻難以根治。其實,這很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IBS)。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或便秘交替出現,且排便后癥狀有所緩解。由于腸道沒有明顯的炎癥或結構損傷,許多人往往被誤診,或者對癥治療效果不理想。
中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逐漸減退,腸道蠕動和消化功能下降,壓力和情緒變化也會直接影響腸道健康,所以發生腸易激的風險相對較高。
為什么治療總是不見效?情緒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有多大?
張阿姨在去醫院多次檢查后,雖然沒有發現嚴重的腸炎或腫瘤等疾病,但腹痛腹瀉的問題依然沒解決。一位醫生告訴她:“這是腸易激綜合征,只能調理生活和飲食。”一聽“只能調理”,她的心情自然很復雜,有點失望又無奈。
其實,對于腸易激綜合征來說,藥物只能緩解癥狀,徹底治療還要靠調整生活習慣。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都會刺激腸道神經,引發癥狀。中老年朋友常有孤獨感、家庭瑣事、子女工作繁忙等心理壓力,這些都在無形中加重腸道負擔。
飲食上要注意什么?腸道“友好食物”你了解嗎?
很多患者擔心吃東西會誘發腹痛腹瀉,結果餐餐只敢吃稀飯、面條,導致營養不均衡。其實,正確的飲食習慣對緩解腸易激癥狀非常關鍵。
首先,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這些容易刺激腸道,引起痙攣和不適。其次,減少難以消化的高纖維食物,如豆類、卷心菜、芹菜,避免產生過多氣體。可以適量多吃一些低FODMAP的食物(即低發酵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比如香蕉、胡蘿卜、燕麥、雞肉等,這些食物溫和不刺激,能幫助腸道恢復平衡。
怎么科學調理腸道?這一招簡單有效!
市面上的調理產品和藥物種類繁多,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成為問題。實際上,有一招效果顯著且安全,那就是“益生菌調理”。
益生菌是有益的腸道菌群,能夠幫助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減少有害菌的繁殖,從根本上改善腸道功能。研究和大量臨床數據顯示,長期服用含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制劑的患者,腹痛腹瀉明顯減少,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特別是中老年人,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更需要通過補充益生菌來提升抵抗力。平常選擇信譽好的益生菌產品,根據說明堅持服用,一般1-2個月即可見效,并且無明顯副作用。
心理疏導和適當運動也不能忽視
腸易激綜合征癥狀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經常焦慮、緊張或者抑郁,會加重腸道不適。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適當的心理疏導都有助于緩解癥狀。
適量運動如散步、太極拳、晨練等,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對緩解癥狀同樣有效。
腸易激綜合征雖是慢性“難纏”的疾病,但只要我們抓住“調理腸道”的核心,從科學飲食、長期服用益生菌、保持良好心態與適當運動入手,就能大大減緩腹痛腹瀉帶來的困擾,還中老年朋友一個輕松自在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