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文韜 來源 | 電商總監
連夜道歉,這事并不少見。
但一口氣連發兩個道歉聲明,卻不多見。
小米汽車連夜致歉、賠償
5月7日深夜,小米汽車用一篇《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刷爆了熱搜。
圖源:微博
兩個致歉、三個解決方案、五組數據,字里行間全是對用戶“低頭認錯”的誠意,卻也揭開了小米SU7 Ultra這款“賽道猛獸”背后的信任危機。
事情要從四天前說起。
一位車主在社交平臺曬出視頻,用鼓風機對著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狂吹,紙巾卻紋絲不動。
更有人拆車實測,發現所謂的“雙風道”既沒給剎車系統降溫,也沒產生下壓力。
一時間,“小米玩文字游戲”“智商稅”的質疑聲接踵而來。
幾乎同一時間,另一群車主發現車機系統升級后, 1548匹馬力 的“猛獸”被套上了枷鎖。
原本宣稱“賽道即戰力”的排位模式,突然要求車主先刷出特定圈速成績才能解鎖全馬力,否則只能憋屈地用著900匹“閹割版”。
而想要刷出特定圈速成績就要“氪金”。
有鄭州網友算過賬:去鄭州賽車場刷圈,單日門票2000元,教練費每小時3000元,考不過還得重來。
更絕的是網上冒出“代刷圈”服務, 有人明碼標價8000元包過, 生生把汽車論壇玩成了游戲代練平臺。
對此,有車主氣得在車友群發飆:“我花50多萬買頂配,結果性能還得考試解鎖?”
面對雙重暴擊,小米汽車做出了解釋。
深夜致歉信中,小米汽車承認“沒有充分征詢大家意見”“信息表達不夠清晰”,為此做出道歉,并甩出三個解決方案:
一,對于未交付的訂單,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可以改回鋁制前艙蓋;
二,對于已提車和在本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鎖單用戶,將贈送2萬積分以表誠意;
三,暫停車機系統推送,并推進新版本的開發和測試,預計用時4-8周。
圖源:微博@小米汽車
其實,小米汽車給馬力套上“緊箍咒”的背后,藏著小米汽車的生死劫。
3月6日深夜,山東濰坊車主開著小米SU7 Ultra在城區道路超速行駛,中控屏直播畫面顯示其車速從0飆到303公里/小時僅用17秒。
這一段視頻一經發布瞬間引起了全網的擔憂。
于是,小米工程師連夜加班搞出“排位模式”,但1548匹馬力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藏著不少矛盾。
一邊是車主想要“無拘無束的速度機器”,一邊是車企必須守住安全紅線。
而解決矛盾的關鍵在于溝通順序,如今小米汽車這種"先斬后奏"的操作,本質上是對用戶預期管理的失焦。
就像給烈馬套韁繩,本該先摸摸馬的脾氣,結果直接一鞭子抽上去,馬驚了,人也懵了。
正如業內人士的評價:“小米太懂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造勢,卻還沒學會用汽車行業的嚴謹與用戶對話。”
雷軍或許該感謝這場危機。
小米SU7 Ultra 10分鐘狂賣6900輛的成績單固然漂亮,可造車畢竟不是造手機,用戶能把你捧上熱搜,也能用一張故障圖讓你跌落神壇。
圖源:微博
小米汽車“改名”,雷軍職位有變動
有些微妙的是,這場風波恰逢小米汽車的關鍵轉折期。
5月5日,有網友發現,“智駕”二字突然從小米汽車的訂購頁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輔助駕駛”。
就連“代客泊車”也加上了“輔助”二字。
圖源:微博
對此,客服回應很官方:“響應國家號召,強調功能本質。”
而政策收緊的導火索,或許要追溯到3月底的那場“爆燃事件”。
一輛開啟NO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小米SU7以116km/h的速度撞上施工路障,致使車輛爆燃,三名女大學生當場遇難。
事故發生時,系統雖提前4秒發出警報,但駕駛員僅剩2秒反應時間,最終時速仍高達97km/h。
這場悲劇瞬間讓整個社會嘩然,隨后國家緊急出臺政策。
4月16日,工信部明令車企不得夸大宣傳,虛假承諾,必須明確功能邊界。
4月2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布點名要“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
緊接著,華為、廣汽等11家車企緊急聯名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要求營銷透明、命名嚴謹、用戶培訓到位。
有些耐人尋味的是,在小米汽車“改名”的時候,雷軍本人也在悄悄的“后退”。
企查查顯示,最近他卸任了小米之家執行董事,轉任普通董事。
圖源:企查查
這被外界解讀為“專注汽車業務”的信號;而SU7 Ultra從81.49萬元預售價直降至52.99萬元,則被看作“用誠意換市場”的妥協。
如今,面對提前完成年度任務的成績,雷軍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性能內卷”與“安全底線”、“用戶期待”與“技術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卸任”或許便是他找到的答案。
回頭看,小米汽車這半年像坐過山車一樣,從首銷爆單到“爆燃事件”,從“智駕”改名到深夜致歉,每一件事都在沖擊著小米的“刺激感”。
雷軍當年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現在來看,很有可能是“飛得越高摔得越慘”。
不過,換個角度想,敢為性能車設置“賽道考級”,至少比放任馬路飆車強;碳纖維翻車立馬改配補償,總比某些車企裝死強。
只是小米得想清楚,用戶買SU7 Ultra,到底是沖著“年輕人的第一臺超跑”,還是“米粉的最后一臺情懷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本文首發于電商總監(ID:dszj3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