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李淵正式起兵之前,李淵長子李建成便奉父之命在河東一帶私下結(jié)交了不少才杰之士。617年,李淵在晉陽正式起兵反隋,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回到太原幫助父親一起對抗隋朝。
李建成回到太原后,作為李淵的嫡長子,被授予左領軍大都督,并且封隴西郡公。
待李淵率兵攻入長安后,扶隋煬帝的孫兒楊侑為傀儡皇帝,史稱隋恭帝。恭帝將李淵冊封為了唐王,而李建成作為李淵嫡長子,則是被冊封為了唐王世子。便是從此時開始,李建成開始開府設置官屬。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之變中被宇文化及所害;
如此一來,大隋王朝便沒有了一國之君。
對于李淵而言,稱帝的時機也到了,隨即李淵便在長安稱帝。
稱帝后,李淵便將嫡長子李建成封為皇太子。
被封皇太子后,李建成幫助父皇處理朝政事務,并且在聽取了謀士魏征的建議后,打算收復被秦王李世民重創(chuàng)的劉黑闥,將大唐王朝的兵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里;
李淵也曾嘗試任用裴寂,但是不管是李建成還是李淵最終都失敗了。
秦王李世民仍舊是大唐王朝的第一大功臣,對太子李建成構(gòu)成了極大地威脅。
李建成也擔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便同四弟李元吉一起密謀除掉李世民。
為了自保,李世民最終在身邊幕僚的勸說下,于武德九年(626年)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與四弟李元吉被殺,李世民作為李淵的結(jié)發(fā)妻子太穆皇后竇氏唯一還在世的兒子,被李淵封為了皇太子,沒多久李淵禪位李世民,李世民正式成為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唐太宗。
李建成作為唐朝的第一位皇太子,在世時身邊自然有很多的幕僚與心腹。
公元626年,37歲的李建成被殺,他死后,作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是如何對待他的幕僚與昔日心腹的呢?
只能說,李世民不愧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李世民的堂兄——廬江王李瑗
李瑗是隋朝柱國、備身將軍李哲的兒子,而李哲是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唐太祖李虎第七子李蔚的孫兒,而李蔚與李淵的父親、唐世祖李昞是親兄弟,李昞為李虎第三子。
也就是說,李瑗是李淵的堂侄兒。
若是按照輩分話,李世民與李建成都要稱呼李瑗為堂兄。
李瑗并非將才,而且懦弱無能,但是作為李淵的侄兒,只要李瑗能夠?qū)Υ筇仆醭倚墓⒐ⅲ顪Y便不會虧待了李瑗。
果然,唐朝建立后,李瑗便先后任刑部侍郎、信州總管等職,并且被高祖皇帝李淵冊封為了廬江郡王。
武德九年,也就是李建成被殺這一年,李瑗被任命為幽州都督。
李淵擔心李瑗無將帥之才、不能勝任幽州都督一職,便特地派了右領軍將軍王君廓來輔佐侄兒。
然而,李瑗卻最終因為王君廓而慘死。
王君廓原本是強盜出身,因驍勇善戰(zhàn)而位至右領軍將軍。
但是他陰狠奸詐,而且狠毒,然而李瑗卻將王君廓視為心腹,事事時時都依賴王君廓,甚至跟王君廓結(jié)為了親家。
而且在太子李建成與親王李世民之間,李瑗也選擇了李建成,同堂弟李建成的關(guān)系十分要好。
李建成被殺后,消息還未傳到幽州,也就是說李瑗還不知道李世民已經(jīng)被封新太子的消息。
但是李世民很清楚李瑗與長兄李建成的關(guān)系匪淺,擔心李瑗一旦得知玄武門之變一事,很可能會因為李建成之死而反叛朝廷;所以李世民隨即便派人馬不停蹄趕往幽州,打算將李瑗召回京城,以免李瑗在幽州做出什么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而且為了不讓李瑗起疑心,李世民還特地派了時任檢校右驍衛(wèi)長史的崔敦禮前往幽州。
雖然李瑗并不知道京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但是崔敦禮的突然到來讓李瑗一下子慌了手腳,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便找王君廓來商量對策。
最終李瑗聽從王君廓的建議,將崔敦禮直接抓了起來,逼問崔敦禮京城究竟發(fā)生了何事,但崔敦禮就是不肯屈服。隨后李瑗便召集兵力,并且將燕州刺史王詵叫來商量對策。
李瑗身邊的兵曹參軍王利涉在為李瑗出謀劃策如何起兵的同時,還勸說李瑗:不要將城內(nèi)外兵馬交給王君廓,王君廓反復無常。
王君廓得知二人談話后,便先李瑗一步找到了王詵,直接將王詵斬殺。
隨后王君廓率領自己的部下入城,在李瑗未發(fā)現(xiàn)之前,將崔敦禮放了出來。并且勸說李瑗的部下不要背叛朝廷,最終只剩下了李瑗一人。王君廓在抓住李瑗后,便將李瑗勒死了。
這一年李瑗尚且只有41歲,若無此事可以繼續(xù)安享榮華富貴。
然而李瑗并未真正的起兵,卻落得一個被廢為庶人的結(jié)局。
李建成的心腹——馮立
馮立,是北魏京兆郡公馮熙的后人,因為頗有武藝、略識的一些字而得到太子李建成的賞識,而且還是李建成的心腹,任翊衛(wèi)車騎將軍。
李建成被殺后,李建成身邊很多的謀士、將士都四散而去。
馮立邊感慨道:太子活著的時候,都接受太子的恩典;如今太子死了大家怎么能都逃了呢?
隨即馮立便率兵攻打玄武門,在玄武門苦戰(zhàn)良久,最終得以殺了屯營將軍敬君弘。如此馮立才覺得,可以稍稍報答太子了。
隨即馮立便放棄了反抗,前去向李世民請罪。
李世民雖然數(shù)落了馮立一番,但是并未將其處死,而是將他留下在朝為官。而且沒多久馮立便率兵對戰(zhàn)突厥,立下了戰(zhàn)功,太宗皇帝得到消息后很是高興,將其拜為廣州都督。
在任上多年,馮立頗有聲望,最終也死在了任上。
深得李建成器重的王珪
王珪性情淡雅,頗有志向,從不隨意結(jié)交朋友。在隋朝開皇十三年(593年)的時候,王珪入朝為官,被授予太常治禮郎一職。原本王珪可以一直在朝為官,但是在仁壽四年(604年)時王珪的叔叔王頍跟隨漢王楊諒起兵謀反,楊諒起兵失敗,王珪也受到了牽連。
王珪逃走后,隱居了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到唐朝建立后才轉(zhuǎn)而在唐朝為官。
李淵將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后,王珪便被任命為太子中書舍人,后來改任太子中允,深得太子的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在太子與秦王之間矛盾越來越大的時候,高祖皇帝認為王珪未能及時勸說太子,以至于太子與秦王兄弟失和,所以便將王珪流放到了巂州。
而王珪也因此而因禍得福,并未親眼目睹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得以逃過一劫。
李建成被殺后,王珪便被李世民召回了京城,出任諫議大夫一職。
之后王珪又繼續(xù)在朝為官13年,位至禮部尚書一職,還參與修訂了《五禮》一書,書成后王珪得到了太宗皇帝十分豐厚的賞賜;不僅如此,太宗皇帝信任器重王珪,讓其擔任魏王李泰的老師。
貞觀十三年,王珪病逝。
敢于直言進諫的魏徵,原本忠于太子李建成
魏徵從小便生活窮苦,但是他有大志向,十分喜歡讀書,涉獵甚廣,尤其對縱橫之說很是鐘愛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魏徵武陽郡丞元寶藏的麾下為官;元寶藏寫給瓦崗寨李密的信都是出自魏徵之手,正因為如此魏徵引起了李密的注意,李密將其收到自己麾下。只是魏徵為李密所獻上的十條計策,都沒有得到李密的采納。
次年,李密歸降了李唐王朝。
魏徵跟隨李密一起歸降大唐,只是李密的部將李勣尚且占著原本李密的地盤,不知何去何從。魏征便主動請纓前去勸說李勣,李勣也打算歸順唐朝,并且開倉放糧來接濟淮安王李神通。但是這年九月夏王竇建德攻打李神通,魏徵等人均被竇建德所俘。
竇建德,將魏徵任命為起居舍人。
621年,秦王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兵前來救援,結(jié)果慘敗,竇建德也被秦王李世民所獲。而魏徵時隔三年,再一次歸降了唐朝。
已經(jīng)被封為太子的李建成,早就聽說了魏徵的名聲,便將魏徵收到了自己麾下,任命其為太子洗馬,對魏徵很是敬重。
而魏徵也成為太子身邊很重要的謀士,為李建成出謀劃策。
魏徵很清楚,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是論戰(zhàn)功李建成遠不如秦王;所以便在武德五年(622年)建立太子領兵出征,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自請出兵征伐劉黑閥,立下了戰(zhàn)功。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與李元吉被殺。
李世民聽說魏徵經(jīng)常勸說太子李建成,將自己安排到其他的地方去,所以便讓人將魏徵召來,質(zhì)問魏徵:你為何要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呢?
一旁的人,都為魏徵捏了一把汗,畢竟魏徵回答不好便要丟了性命。
然而魏徵卻理直氣壯地說:若是太子早就按照我說的去做,便沒有如今的禍事了。
在此之前,太宗皇帝便很欣賞魏徵的才能,如今見魏徵如此直言不諱,并沒有絲毫的隱瞞,便打算將魏徵收到自己的麾下,讓其做自己的幕僚。
而魏徵,也因為遇到了千古一帝李世民,而成為名垂青史的“諫臣”。
不得善終的異姓王——羅藝(李藝)
在廬江王李瑗死后,太宗皇帝便將目光轉(zhuǎn)移到了異姓王——燕郡王羅藝身上。
羅藝是隋朝監(jiān)門將軍羅榮的兒子,為人狡詐、剛愎不仁義,但是他驍勇善戰(zhàn),靠著自己的戰(zhàn)功而被拜為虎賁中郎將,駐守在涿郡。
在隋朝末年各地起義此起彼伏的時候,羅藝也趁機自立,自稱為幽州總管,掌管幽州、營州二地,成為東北一帶的一大割據(jù)勢力。
在各方勢力都在巴結(jié)羅藝的時候,羅藝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決定歸降李唐王朝。
武德三年(620年),羅藝正式歸順大唐,唐高祖李瑗不僅下旨將其封為燕郡王,而且為其改名為李藝。羅藝歸降大唐后,確實也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比如武德五年羅藝先是跟隨秦王李世民一起攻打劉黑閥;后又跟隨太子李建成再次征伐二次起兵的劉黑閥。
劉黑閥被斬殺后,李瑗將羅藝拜為左翊衛(wèi)大將軍。
羅藝自以為自己戰(zhàn)功赫赫,而不將他人放在眼里。
但是卻同太子李建成的關(guān)系頗為密切,羅藝曾幫助李建成招攬一大批的將士駐守東宮,這些將士被稱之為“長林軍”。
李淵在得知此事后雖然很生氣,但是因羅藝功勞大而赦免了他。
此事后,羅藝便奉命前往涇州鎮(zhèn)守。
玄武門之變時,羅藝便因此而逃過一劫,并未受到李建成的牽連。
太宗皇帝李世民掌權(quán)后,也沒有為難羅藝;甚至為了安撫羅藝,而封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然而頗有野心的羅藝并不滿足于此,私下里召集大量將士,準備謀反。
太宗皇帝得知后,下旨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前去平定叛亂。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朝廷的大軍還沒到,羅藝便被幽州太守等人直接趕出了幽州。
羅藝拋妻棄子想要逃往突厥,沒想到半路上被自己的部下所殺。
就這樣,跟李建成關(guān)系十分密切的兩大勢力:李瑗與羅藝,都迅速潰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