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尤其是盛唐時期,是無數文學、影視作品極為夸贊的時期,其中尤以“開元盛世”被追捧和著墨甚多。
唐玄宗李隆基一共使用過三個年號:先天、開元、天寶。
先天,始于公元712年八月,終于公元713年十一月,共計只用了一年多。
開元,始于公元713年12月,終于公元741年12月,共計用了29年。
天寶,始于公元742年正月,終于公元756年7月,共計用了15年。
有些朋友認為開元盛世以及后面的天寶年間,總人口已經突破8000萬,這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只是為了讓開元盛世看起來更好看一些而已。
《通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十通”之一,由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撰寫,所以《通典》對開元年間的人口、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的記載會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根據《通典》的記載,開元年間的全國總人口快速增加,到了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前,全國總人口的最高峰接近過5000萬,《通典》中提供的數據為:總戶數820多萬戶。
從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亂爆發算起,隨后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人口的殺傷、對經濟尤其是農業生產的巨大破壞,都是史無前例的,唐朝總人口從近5000萬暴跌至1690多萬,整個北方地區出現了“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恐怖現象。
也就是說,天寶年間之前的、持續29年的“開元盛世”期間,總人口當然更不會有接近5000萬這個數字,還需要10多年積累,開元年間的末期,全國總戶數不過800萬戶出頭、總人口約為4500萬左右。
而唐朝的前一個王朝——隋朝,盡管存在時間不長,只有38年即公元581年-618年,但在經濟發展尤其是人口增長方面卻非常突出。
開皇,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第一個年號,從公元581年二月到公元600年十二月,歷時20年,這一期間隋文帝逐步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士,恢復漢姓。
而且,開皇年間,隋朝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稱五省六部制——這些措施被后來的唐朝全部仿效。
在開皇年間的20年時間里,隋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并且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
所以,整個開皇年間,全國編戶(在編在冊、官府能夠掌握的家庭戶口)大增,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所以叫“開皇之治”。
從人口情況來看,開皇元年即公元581年,全國總戶口約為390多萬戶;開皇五年,隋朝滅陳朝,統一南方,新收50多戶;到了隋煬帝大業五年即公元609年,全國總人口接近900萬戶,凈增約500萬戶,所用時間不過29年,不到30年時間。
隋文帝的開皇年間、以及隋煬帝大業初年,除了滅亡陳朝的統一戰爭之外,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國內也非常穩定且農業發展很快,這是人口快速增長的另外兩個關鍵原因。
【隋煬帝楊文的大業五年,是隋朝的轉折點】
至于唐朝,其實從唐太宗到唐玄宗,100多年時間內發生的慘烈戰爭非常多,尤其是對吐蕃、突厥、回鶻、高麗、南詔等的戰爭,要么頻率高、次數多、甚至綿延上百年;要么次數雖然不多,但戰爭損失較大,對人口和經濟的破壞其實并不能很快恢復。
而隋朝,一直持續到隋煬帝剛登基的前幾年(比如大業五年),只要不發動戰爭,就能與民休息。所以從隋文帝開始,就下令將服役的年齡由18歲推遲到21歲,而且每年服役的期限由1個月減為20天。
這些不僅可以加快農業生產的發展、荒地開墾的速度,而且保證了人口總量快速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