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土、施肥、定植……5月9日,朝天區沙河鎮羅圈巖村的松林間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穿梭于林蔭下,將一株株淫羊藿幼苗移栽至林間,這片占地100余畝的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將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村民們正在移栽淫羊藿
“我們搶抓晴好天氣,4月中旬啟動移栽,目前已種植30余畝,預計5月底全部移栽完成。”羅圈巖村副主任楊加坤介紹,淫羊藿又稱“仙靈脾”,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適合在林間生長,是傳統中藥材,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今年,沙河鎮羅圈巖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通過“林地+淫羊藿”的林藥復合模式,有效盤活林地,聚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在移栽淫羊藿的現場,村民嚴桂芳一邊熟練栽苗一邊說:“農閑時來基地務工,既賺零花錢又能學技術,這十幾天,能收入1000多元呢。”
林下生態經濟助力群眾增收
為推進產業升級,沙河鎮羅圈巖村確定了中藥材種植品種和方向,通過“強化示范帶動+科技支撐+項目扶持”機制,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并配套完善防旱池等基礎設施,不斷推動“小藥材”向“大產業”轉變。
“我們將以羅圈巖村為樣板,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鎮林下經濟發展,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的沙河范本。”沙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通過積極探索林藥、林菌、林菜、林畜、林禽等多種林下經濟業態,朝天區已形成了農林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綠色生態農業模式。目前,該區年均林下經濟規模1.5萬余畝,惠及7000余戶林農。
朝天區林業局核桃產業技術研究所所長孫亮透露,下一步將強化科技支撐、培育經營主體、延伸加工鏈條,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力爭為“天府森林糧庫”建設貢獻更多朝天經驗。
眼下,成排的淫羊藿幼苗在松林間舒展新綠,這片曾經的寂靜山林,正通過“林下生金”的生態發展路徑,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冉金鷺、楊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