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五一”前夕,一則令深圳本地人心傷的消息傳出:作為深圳初代網紅景區的代表,位于深圳鹽田的東部華僑城大俠谷景區于 4 月 29 日 18 時起暫停營業進行升級改造。一期改造工程預計在今年國慶假期完成并重新開放,整個改造計劃預計于 2027 年全面完成。這座承載深圳人18年記憶的“山海傳奇”,正式進入轉型期。
公告顯示,東部華僑城山上片區的景點(森林小火車、茶溪云海一期公園、云海谷高爾夫球場、叢林穿越無動力樂園)和黑森林嘉途酒店均正常營業。其中,東部華僑城茶溪谷景區“五一”特別策劃了“瘋玩解壓局”:泳池派對、山野采茶、森林小火車、山野探險樂園。
曾經的“第一”變為“燙手山芋”
東部華僑城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大梅沙,占地近9平方公里,是由華僑城集團斥巨資35億元人民幣精心打造的世界級度假旅游目的地,是首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大俠 谷于2007年7月28日建成并對外開放,據當地人介紹,這里曾是154萬深圳學生的春秋游圣地,更是文旅地產模式的開創者。
?曾經的輝煌難抵現實的殘酷。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東部華僑城所屬的華僑城A(000069.SZ)面對市場環境的壓力,營收和利潤均有所下降?。近日,財報顯示,華僑城A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63億元,同比下降3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4.1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03.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約14.3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02.81%。文旅和地產是華僑城A的兩大主營業務板塊,但兩大板塊收益均有所下降。2024年華僑城A旅游綜合行業收入達到272.99億元,高于房地產行業收入,但同比減少13.03%。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東部華僑城累計土地儲備總計容建筑面積為2321.74萬平方米,剩余可開發計容建筑面積1090.65萬平方米。盡管東部華僑城采取了“以銷定投”策略,減少了資金沉淀,但期間費用率上升,反映出公司在銷售疲軟下的成本控制壓力?。
此外,針對大俠谷的沒落,有網友分析原因為:
- 體驗滯后:傳統人造景+機動項目,難敵沉浸式新業態。
- 交通不便:無地鐵直達,節假日堵車勸退。
- 競爭加劇:全國超20%主題公園虧損,游客口味迭代快。
但業內分析認為,其更深層的挑戰在于模式重構:當房地產市場告別高速增長,文旅消費進入品質競爭階段,華僑城依賴土地增值的 “文旅搭臺、地產唱戲” 模式已難以為繼。據文旅部 2025 年文旅產業報告顯示,全國沉浸式文旅項目增長率達 35%,而傳統景區游客量連續三年下滑,這意味著華僑城如不能在產品創新、運營效率上實現突破,將面臨被市場邊緣化的風險。
雖然有壓力,但繼去年成功推出北京瑪雅海灘水公園之后,華僑城A本年度又將目光聚焦到了表現尚可、且也是起家之地——東部華僑城。
2024年,東部華僑城啟動“品質提升”行動,先后完成茶溪云海景觀優化、黑森林嘉途酒店煥新、叢林穿越無動力樂園開放等項目,持續提升游客體驗。
直面困境,央企如何奮發?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成立40周年之際,華僑城顯出疲態,既缺乏強大的IP矩陣和衍生變現能力,同時“旅游地產”風光不在后,又背負著文旅資產的沉重包袱。該如何實現新掌門張振高所提出的“破釜沉舟”后的重生?
華僑城正嘗試在絕境中重構商業模式。從71個項目公司整合為22家城市公司,到50余個運營項目劃歸五大專業平臺,組織架構的“瘦身”反映出轉型決心。本次升級也被視作“背水一戰”。
東部華僑城官網顯示,東部華僑城大俠谷景區升級改造將遵循“聯山、融城、通海”的核心理念,對標全球頂級山海旅游目的地,構建“一區三核”的全新格局。
來源:東部華僑城官網
一區:云中部落片區升級為山海觀景地標;三核:灣區之鏈·云海索道:打造全景式山海觀光體驗;灣區之眼·觀光塔:打造區域制高點觀景平臺;灣區之舞·山海路極:引入國際山地娛樂項目。創新運營模式,引入生態游樂、主題活動、IP商業等多元業態,打造“城市公園新標桿”。
針對此方案,有規劃界人士對品橙旅游表示,華僑城此次升級注重市民和游客角度的體驗,進一步強調了景城的互動性、聯動性和融合性方面的工作重心,避免了景區和城市完全割裂的問題。
“景區升級與城市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之前的話,像這種有生態資源的景區在初期建設過程中,會有一些大體量的設計,而現在的升級改造更關注‘小而美’的設計,感覺是一種穩中求進的心態。”該人士說。
此外,有專家認為,文旅行業的困局,本質是認知體系與發展模式的雙重危機。唯有回歸產品本質,建立科學的理論框架與方法論體系,才能突破當前困境。這場從概念到產品的范式轉型,不僅是項目生存的必然選擇,更是重塑中國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當行業真正建立起以核心產品為驅動的發展邏輯,方能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突破”的根本性轉變。
他認為,首先要構建科學的文化解構方法論,需要運用符號學、消費心理學等理論工具,對地域文化進行系統性拆解與重構。通過提煉文化基因、解析消費需求、設計轉化路徑,將文化價值轉化為可運營的產品要素。這要求從業者建立跨學科的知識體系,突破傳統文旅策劃的經驗主義局限。
其次,要以體驗經濟學為理論基礎,構建包含“感官體驗—情感體驗—精神體驗”的三級體驗模型。通過場景敘事、技術融合與用戶共創,打造立體化、多層次的體驗產品。同時,建立體驗價值評估體系,運用數據化手段量化用戶體驗,實現產品的持續優化與迭代。
最后,需引入系統論思維,將文旅項目視為有機生命體,構建“需求洞察—產品創新—價值變現—品牌沉淀”的閉環生態。通過建立敏捷開發機制、用戶反饋系統與跨界資源整合平臺,實現產品的動態進化與商業價值的持續增值。
回歸到大俠谷的改造來看,云海索道、觀光塔等或成新爆點,而茶溪谷免費策略已試水流量回升。
在今年“五一”期間,東部華僑城所屬景區表現不俗。其中,歡樂港灣接待游客47萬人次,歡樂海岸接待41.64萬人次,甘坑古鎮接待22.70萬人次,為“五一”假期深圳接待游客數量前三景區。此外,深圳世界之窗打造泰式風情樂園,為游客帶來集魔幻、音樂、親子、非遺、泰風于一體的文旅盛宴。全球頂尖魔幻大師Franz Harary也在世界之窗開啟了中國內地首演,精彩的演出讓現場高潮迭起。深圳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則以“國潮文化節——2025華服盛典”為主題,通過百場非遺絕技、沉浸式國潮巡游、全時段演藝矩陣、NPC全天候互動等活動,打造沉浸式多場景文旅體驗。
規劃人士建議,為更好助力深圳市打造世界級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在升級中應立足“華僑城”這一本土IP,融入國際化理念,進一步強調服務的國際化水準、設施的國際化標準、產品的國際化品質,以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標準。
總之,雖然華僑城近年來的表現欠佳,但在局部市場中優勢還在,如果可以抓住市場機會,將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如何真正能靠景區造血,卻是中國所有大型文旅集團都要面對的課題。(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