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走進南陽市淅川縣寺灣鎮大華山村的桑葚種植基地里,清新的果香撲鼻而來,一顆顆飽滿多汁的桑葚掛滿枝頭,宛如一串串紫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游客們穿梭在桑林間,精心挑選著成熟的果實,歡聲笑語回蕩在果園中。
游客在寺灣鎮大華山桑葚種植基地采摘桑葚。王爽攝
這小小的桑葚,如今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種出了鄉村振興的好“錢”景。
寺灣鎮位于淅川縣西北部,丹江、淇河縱貫全境18個村,曾有“中原桑蠶第一鎮”之稱。該鎮1983年前后開始大規模發展植桑養蠶,鼎盛時期,湖桑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養蠶戶達3000多戶。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人工養蠶勞動強度大,成本高,效益低,加上桑樹品種多亂雜,桑蠶產業鏈條未形成,導致整體效益不佳,產業有所衰落。
近年來,隨著中醫健康和中藥材市場的持續火熱,藥食同源的桑產業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寺灣鎮審時度勢,提出了重拾“中原桑蠶第一鎮”金字招牌,努力讓一棵樹撐起寺灣生態轉型大發展。
為扶持桑產業發展,寺灣鎮政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減少群眾發展成本,減小滯銷風險,并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桑葚種植技術,擴大桑葚種植規模。
為了進一步促進桑產業快速發展,寺灣鎮還連續兩年舉辦“大華山果桑采摘游暨‘春風行動’招聘會”,引進更多的企業和人才投身桑產業發展。
荒山披綠裝,桑樹盈碩果?!巴ㄟ^近幾年的努力,全鎮荒山變為綠山,‘小桑果’變成群眾的‘致富果’,帶動全鎮50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實現2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彼聻虫傸h委副書記、鎮長何紅茹介紹說。
為實現桑產業全鏈條發展,擦亮“桑之鄉”金字招牌,助力鄉村振興,寺灣鎮轉變過去的養蠶賣繭模式,積極拓展桑樹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建成了桑產業加工車間,開發桑葉茶、桑葉面、桑芽菜、桑葚干、桑葚酒等桑制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為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如今,寺灣鎮的丹江、淇河兩岸,桑樹連片成蔭,成為寺灣鄉親共同富裕的“搖錢樹”。(來源:淅川縣委宣傳部 作者:王爽 李雪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