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南陽市瑞華艾健堂為期兩天的“仲景灸”與“王太醫頸肩中藥外用療法”專題培訓圓滿收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太醫頸肩中藥外用療法”傳承人王瑞華的引領下,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名學員完成了一場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交融的文化探索之旅。
5月7日清晨,參訓學員在王瑞華帶領下肅立醫圣祠,通過莊重的拜謁儀式開啟研學之旅。作為張仲景學術思想的重要傳人,王瑞華在理論教學中系統闡釋了仲景灸法“辨證施灸”的核心要義。
“三維一體理療法是王瑞華醫生家傳技法與現代醫學的結晶。”活動負責人介紹,作為魏晉名醫王叔和第72代經方傳人,王瑞華創新的肩頸理療法已惠及數萬患者。實操環節中,學員們通過膻中、肩井等要穴的精準定位訓練,掌握艾條點灸與溫灸技法,現場體驗“氣至病所”的奧妙。千年“仲景灸”與現代發明專利“穴位串聯器”科學融合的演示,形成時空對話,讓學員直觀感受千年技藝的科學內核。
為破解傳承難題,王瑞華設立“仲景灸傳承班”,構建“三年實踐-典籍精研-獨立施灸”的考核體系,迄今已培養130名非遺傳承人。其創辦的“王太醫頸肩學堂”通過短視頻科普煥新傳播方式,“三伏灸實操指南”單條播放量突破百萬,吸引眾多年輕群體關注。
“要讓古籍里的艾灸智慧真正‘活'在當下。”王瑞華表示,將持續推動艾灸療法與現代健康理念融合,研發更契合都市人群的養生方案,讓千年岐黃之術在當代續寫濟世新篇。據悉,本期優秀學員將參與“仲景文化傳播使者”計劃,赴各地開展健康科普活動。
南陽臥龍艾草產業協會秘書長楊愛英指出,本次活動是“南陽艾”道地藥材品牌建設的重要實踐。數據顯示,臥龍區近年已開展艾灸培訓50余期,培育專業技師300余名,惠及群眾超萬人次。未來將通過社區義診、技藝傳習等方式,讓艾灸文化深入百姓生活。(勾志彥 王躍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